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复杂性。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中诗人情感的变化。3.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酒文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孟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酒 与 李 白饮中八仙诗(节选)唐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嗜酒豪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 与 李 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仙气才气傲气酒气我们心中的李白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皮日休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他的诗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走近李白奔放飘逸想象丰富豪迈瑰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725)奉诏入京供奉翰林(742)奸臣当道赐金返还(744)与友畅饮做《将进酒》(752)初入长安无功而返(730)李白的人生经历少年---逸(意气风发 仗剑任侠 心雄万夫)25岁之前。五岁随父到江油县,“五岁诵六甲(天干与地支组成六十组干支,其中起头的是‘甲’字的有六组,故称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剑术”、“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青年---狂(狂热自负 悲喜更迭)41岁之前。李白不屑参加科举,希望通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到湖北安陆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在此约十余年。曾想走终南捷径以出仕,也曾投赠诗文。从政愿望未实现,但漫游中遍览祖国山川,广交朋友,创作了许多抒写怀抱、赞美山水风光、表达真挚友情的诗歌。《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李白因诗名日高,终于得到玄宗的征召。长安三年入仕期42-44。天宝元年,李白应召入京。他以为可以实现理想,“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但事与愿违,他只是入翰林院待诏供奉。他平交王侯,傲视群小,“长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终于招来忌恨,遭到高力士等人的馋毁。他孑然一身,品尝着孤独与寂寞,于是便有了《月下独酌》。傲岸不屈的李白不愿谨小慎微、屈己下人,于是在天宝三年毅然自请还山,离开了长安。玄宗顺水人情,赐金放还。三年的翰林生活使李白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玄宗后期的政治黑暗和腐朽有了清醒的认识。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鞭挞权贵,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中年(踌躇满志 傲岸不屈 折翅而返 痴心企盼) (四十四到五十五岁)天宝三年(744)春,李白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开始了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历时十一年,但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第二年,他由东鲁南游吴越,行前作诗留别。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他在梁宋一代漫游,和朋友饮酒唱和,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写作背景暮年 (抑郁愤懑 命运多舛)(五十五到六十二岁)天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乱起,李白怀着消除叛乱、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队伍,不料永王和肃宗争夺帝位,肃宗消灭了李璘的队伍,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还。上元二年(761),已六十一岁的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决定投军,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十一月,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终年六十二岁。将:“请”之意。《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文体写作《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曲折低回,跌宕起伏。请思考诗歌中包含了那些情感?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对比——以头发的朝晚变化进行对比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欢旷达豪放,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1. “钟鼓”一句,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激愤;2. 用“古来圣贤”(孔子、孟子、屈原等)不被重用,来自我安慰。3. 用“陈王”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 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愤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狂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人生失意为何而愁一愁二愁三愁★李白的“万古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分层次理解。)情感发展的脉络悲欢愤狂人生短促悲而行乐怀才不遇狂放不羁愁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我们读《将进酒》不仅读到了一位苦闷、愤激的李白,更读到了一位乐观、自信的李白,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哀而不伤,悲而能壮。小结1.《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2.《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 。”3.《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 。”4.《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情境式默写5.李白《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是:“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