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总结知识点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光现象 总结知识点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四章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要看到物体,必须要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光源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区别物体是否是光源,关键要抓住物体本身能不能发光来进行鉴别,不能以为亮的物体就是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1. 光是如何传播的?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 描述光的传播(模型法)
光线: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
注意:光线实际并不存在,是人为建立的物理模型。实际存在的是光,而不是光线。
3.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影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形成了影子。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3)小孔成像
物距:孔到物体的距离;像距:孔到光屏的距离。
特点:
1.倒立的实像。
2.像的大小与物距、像距有关。物距大像距小——像小。物距小像距大——像大。
3.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孔的形状无关。
4.像的亮度和清晰度与孔的大小有关。
(4)解决实际问题
a.激光准直
b.射击瞄准:看图说明打枪是如何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
c.排队
三、光速
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所以光年是个长度单位。
第2节 光的反射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出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已知图中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和反射角。
步骤:
  1.先在反射面上标出入射点O;
  2.过入射点画出反射面的垂线ON,即法线;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4. 画出反射角。
二、探究光路可逆
1. 光线垂直入射时,它将被垂直反射出去。
2.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反射光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平面镜)
(2)平行光线射到粗糙表面上,反射光线会射向不同方向,这种反射叫漫反射。(白纸)
1. 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2. 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光在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我们才能在不同位置看到同一个不发光的物体。
镜面反射的应用:自行车反光板、潜望镜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叫平面镜。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次实验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多次实验可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透光、成像)
(2)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的目的:
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
(3)使用刻度尺的目的:
便于确定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4)为什么用茶色(薄)玻璃板的?
茶色:不容易透光,才能看清蜡烛反射形成的像
薄:成一个像
(5)无论怎么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
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
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结论:①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
平面镜所成的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像点,因此称作虚像。虚像用虚线画
虚像和实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的交点组成的像,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实像:由实际光线的交点组成的像,能呈现在光屏上。(小孔成的像是实像)
光屏的作用:检验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三、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四、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路
五、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凸面镜的应用:利用凸面镜可以观察到更大的范围(汽车后视镜、弯道观察镜)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面镜的应用:可以把平行的光会聚在一点上;可以把焦点处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
第4节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垂直入射方向不变)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空气角大)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同增同减)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光路可逆)
二、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筷子变弯
渔夫捕鱼
池水变浅
硬币复现
水中看楼
太阳位置
海市蜃楼
第5节 光的色散
色散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珠反射、折射而产生的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
白光是复合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折射角不同,从而偏折程度不同。红色偏折程度最小,紫色偏折程度最大。例如:彩虹——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
二、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等比例混合为白光。
2.红光、绿光、蓝光按不同比例混合会得到其它色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由物体对不同色光的作用决定的。
(1)透明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透过的色光决定,例如,红色玻璃片呈红色,是因为它只能透过红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各种色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①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反射的色光决定。例如,红花呈红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红色光,而其它色光被吸收。
②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
③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④灰色物体无差别地吸收并反射各种色光。如果反射的较多,则呈浅灰色;如果吸收的较多,则呈深灰色。
思考:大海和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海水本身无色透明,但太阳光进入海水中时,因为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会被水中粒子阻挡、反射而均匀地发散到各个方向,其它色光则被吸收,所以我们的眼睛只看到了被散射出来的蓝光、紫光,因而大海看上去呈碧蓝色,同理,天空呈蔚蓝色也是大气散射了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造成的。
三、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
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的可见光谱。
光谱上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2、红外线
光谱上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人眼虽看不到,但可以用灵敏温度计来检验它们的存在,属于不可见光。
红外线的特点:①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②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辐射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③物体能吸收红外线,也能向外辐射红外线。
红外线的应用: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尽管看起来外表还跟原来表面一样,但它辐射的红外线却会增强。
“红外线成像”、“红外测温”、“红外线诊断疾病”、“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摄像”、“红外线遥控”、“红外线加热”、“红外线定位”、“红外线遥感探测”、“红外线自动控制: 自动水龙头、自动门、自动干手器、自动跟踪摄像头”
它们的共同原理是: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这些装置上有红外线感应器。
3、紫外线
光谱上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
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紫外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紫外线验钞”、“紫外线消毒灭菌”、“紫外线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 “过量紫外线照射有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