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单元的课时内容《毫米的认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物体测量的认知只限于整米、整厘米的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的测量,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一毫米。在这种认知冲突下,学习“毫米的认识”,能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拟完整的认识。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根底,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实际测量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2.通过观察、比划、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以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并掌握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积极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以毫米为单位对物体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去充分感受、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等。在教学中要注意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更好地学习。教学设计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由浅入深,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  )和(  ),知道1米=(  )厘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棵大树高约12(  )。   小明身高145(  )。
3.先估一估,再测量。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厘米,数学书的宽大约是(  )厘米。【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做好知识和心理的准备,为运用迁移新知识做好铺垫。
答案:
1.米 厘米 100
2.米 厘米
3.25 18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毫米的认识》。(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回顾之前的旧知,引起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思考。
板块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位于厘米间的1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尺子,从尺子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10个)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长度相等)
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度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用毫米作单位计量的。(电脑演示:①自动铅笔、签字笔标志0.5mm、0.7mm等;②天气预报,今日降雨量达到了多少毫米)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
4.用毫米测量。
教师: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时,谈到量数学书的厚度要用“毫米”作单位。数学书的厚度是几毫米呢?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
教师:你是怎么数的?
课堂预设:1格1格的数。
教师:有谁不是1格1格数,直接看出是6毫米的?
教师指导:直尺上,在每一个1厘米之间,都有1根刻度线稍微长一点,从整厘米数到这根刻度线的地方就是5毫米(课件显示)。这根线虽然只长了一点点,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
板块三、课堂练习
1.填一填
25毫米=( )厘米( )毫米
5厘米-40毫米=( )毫米
2.画一画
(1)画一条40毫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2厘米长5毫米的线段。
答案:
1. 2、5、10
2.
(1)· ·40毫米
(2)· ·2厘米5毫米
板块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毫米的认识
尺子上每1厘米长度都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选择大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中,教师准备了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的物品,给学生留下了清晰、深刻的印象。同时把测量的物品都换成实物,为准确的估计提供条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2.重视估测,在测量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了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
通过让学生做估测练习,培养了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估测能力。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测量及其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自由测量,自主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