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 物质的转化目录模块一 知己知彼 1模块二 知识掌握 2知识点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知识点二、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5知识点三、金属的冶炼 8知识点四、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12知识点五、物质的鉴别实验 16模块三 巩固提高 19模块一 知己知彼学习目标 目标解读1.能通过学习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转化以及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规律。 2.知道金属冶炼的方法,了解还原反应,知道一些常见的还原剂。 3.能利用物质转化规律寻找制取物质途径。 4.学会有关纯度问题的计算,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读1:知道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步骤和检验生成物的方法,常见题型为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难度较大。 解读2: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运用转化规律制取物质,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难度较大。 解读3:会鉴别与推断常见物质,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难度较大。 解读4:理解纯度的含义并能运用纯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常见题型为填空题计算题,难度适中。模块二 知识掌握知识点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一)有的非金属可以转化为非金属氧化物(以硫黄燃烧实验为例)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 淡黄色粉末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黄,观察现象 硫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 点燃 SO2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燃烧更旺,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 点燃 SO2其他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O2发生反应,如:4P+5O2 点燃 2P2O5 C+O2 点燃 CO2 2H2+O2 点燃 2H2O(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化生成酸,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属氧化物(以CO2与碳酸的转化实验为例)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取2杯蒸馏水,向其中1杯蒸馏水中吹气或通入CO2。然后,分别向2只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吹气或通入二氧化碳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另一烧杯无变化 吹气或通入二氧化碳的烧杯中,生成了碳酸 CO2+H2O==H2CO3从2只烧杯中分别取少量液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 变红色的烧杯内的溶液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另一烧杯内无变化 碳酸不稳定, 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H2CO3 △ CO2↑+ H2O其他非金属氧化物也可以与H2O反应,如:SO2+H2O = H2SO3 SO3+H2O = H2SO4(三)非金属与其他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 → 非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非金属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水【能力拓展】①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要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该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硫的用量不能过多,为了吸收SO2,集气瓶中要预留一些水(或NaOH溶液)。用NaOH溶液吸收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 = Na2SO3+H2O。②非金属单质+O2 → 非金属氧化物。参与此反应的常见的非金属有C、S、P、H2等。(2022秋 仙居县期末)如图是小科同学绘制的单质铜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模型图,其中能转化的环节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答】解:①铜能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则①能转化;②氧化铜不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则②不能转化;③氢氧化铜和和酸反应生成铜盐和水,则③能转化;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铜不能和稀硫酸、盐酸反应,则④不能转;其中能转化的环节有①③,故选:C。(2022秋 温州期末)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明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能与稀盐酸反应 。(2)小明推测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 FeS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人体胃液中含有稀盐酸,能与FeS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2+ 。【解答】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物质难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能与稀盐酸反应;故答案为:能与稀盐酸反应;(2)该黑色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S,由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可知,该黑色物质是FeS;故答案为:FeS;(3)由于人体胃液中含有稀盐酸,能与FeS反应生成FeCl2,FeCl2溶液中的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所以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故答案为:人体胃液中含有稀盐酸,能与FeS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2+。(2020 拱墅区校级模拟)如图是部分含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的转化有 ①②③④⑧ .(选填序号,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反应④无明显现象,要检验生成物,可加入的试剂是 紫色石蕊溶液 ;(3)进行⑥的转化,实验室常用物质的化学式是 Ca(OH)2 ;(4)实验室常用⑦来制取CO2,写出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答】解:(1)①④⑧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②③可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还分别能通过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等来实现;故填:①②③④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所以可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检验生成物,故填:紫色石蕊溶液;(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4)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知识点二、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一)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可以发生反应,转化成化合物(以铁粉和硫黄反应的实验为例)(1)实验药品:铁粉(黑色),硫黄。(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取少量铁粉放在白纸上,再取少量硫黄与铁粉混合。用磁铁接近混合物,观察现象 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把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铁粉和硫黄反应发光,生成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 △ FeS将生成物倒在白纸上,观察生成物的外观,再用磁铁靠近生成物,观察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 生成物呈块状,不能被磁铁吸引其他一些金属与非金属也可以发生反应,如:2Na+Cl2 点燃 2NaCl2Fe+3Cl2 点燃 2FeC13Cu+Cl2 点燃 CuCl2(3)实验解释:反应前是单质铁,可以被磁铁吸引,反应后生成物不再是铁,而是硫化亚铁,所以不能被磁铁吸引。充分说明单质铁转化成了相应的化合物。(二)某些金属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碱(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蒸发皿中放1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搅拌,观察现象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aO+H2O= Ca(OH)2向反应后的蒸发皿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其他一些金属氧化物也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碱,如:Na2O+H2O = 2NaOHBaO+H2O = Ba(OH)2 K2O+H2O=2KOH(三)金属与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 + 氧气 → 金属氧化物,金属 + 非金属单质 → 盐(除O2,N2,C外);金属氧化物 + 水→ 碱(只有BaO、K2O、CaO、Na2O能与水反应);碱 + 酸 → 盐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和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①2Ca+O2===2CaO,②CaO+H2O===Ca(OH)2,③Ca(OH)2+CO2===CaCO3↓+H2O。写出相应的转化规律: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能力拓展】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能和水反应;可溶性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能和水直接化合,如Na2O、CaO、K2O、BaO;不溶性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不能和水化合生成碱,如CuO、Fe2O3等。(2022秋 平湖市期末)Ca与水可以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一种气体。单质Ca的一种转化路线为:Ca→CaO→Ca(OH)2→CaCO3,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a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CaO也可直接转化为CaCO3C.CaO和Ca(OH)2均可用于吸收SO2D.Na与Cu也可以发生上述转化【解答】解:A、Ca与水可以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一种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化钙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CaCO3,故选项说法错误。C、CaO和Ca(OH)2均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均可用于吸收SO2,故选项说法正确。D、钠的金属活动性较强,与钾相似;可以发生上述转化;Cu不能发生上述转化,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与盐反应生成碳酸铜,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D。(2022秋 杭州期末)下列物质的转化都能一步实现:①Fe2O3→FeCl3②Fe(OH)3→FeCl3③Fe2(SO4)3→FeCl3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个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三个反应均可用于制备氯化铁溶液C.三个反应中均有明显现象产生D.三个反应都可通过加入盐酸来实现【解答】解: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硫酸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铁,三个反应都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三个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故A正确;B、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硫酸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铁,三个反应均可用于制备氯化铁溶液,故B正确;C、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红褐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硫酸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铁,产生白色沉淀,三个反应中均有明显现象,故C正确;D、氯化铁不能通过硫酸铁与盐酸反应制得,硫酸铁与盐酸不能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D。(2022秋 慈溪市期末)下列物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一步实现的是( )A.C→CO2→Na2CO3 B.Cu→CuO→Cu (OH)2C.NaCl→KCl→AgCl D.Fe→Fe2O3→FeSO4【解答】解:A、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符合题意。B、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无法一步转化成氢氧化铜,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钠盐、钾盐都能溶于水,氯化钠无法一步转化成氯化钾,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铁可以与氧气反应一步转化为氧化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不能生成硫酸亚铁,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知识点三、金属的冶炼(一)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是以游离态(即单质)的形式存在的,大多数金属(化学性质活泼)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的。(二)金属的冶炼原理与方法(1)冶炼原理:金属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2)冶炼方法:用C、CO、H2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得到金属单质,如C+2CuO高温 CO2↑+2Cu CO+CuO高温 CO2↑+Cu H2+CuO = H2O+Cu(三)氢气与氧化铜反应(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实验步骤:检(检验氢气的纯度)、通(通氢气)、点(点燃酒精灯加热)、熄(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冷(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完全冷却)。(4)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同时试管口出现小水珠。(5)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试管口不能塞塞子。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避免反应中生成的水倒流而炸裂试管。②氧化铜要铺在试管底部,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受热面积,加快反应速率。③通氢气的导管应插到试管底部的氧化铜上方,一是为了避免氧化铜粉末堵塞导管口,二是易把试管里的空气排净,加热后不易发生危险。④实验之前先通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出试管内的空气,防止氢气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氢气,直至试管冷却为止。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铜在温度较高时再次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铜,使实验失败。⑤因为要先通氢气,实验结束后还要通氢气,所以实际所用氢气的量要远大于理论用量。(四)还原反应(1)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如CuO中的氧被C、H2、CO等夺取,CuO发生了还原反应。(2)还原性:能从含氧化合物中夺取氧的性质叫做还原性。(3)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做还原剂。C、H2、CO是常见的还原剂。(五)铁的冶炼(1)反应原理: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主要是一氧化碳 )从铁矿石中把铁还原出来。(2)反应方程式:3CO+Fe2O3 高温2Fe+3CO2(3)实验现象:红色的固体逐渐变为黑色(铁粉),同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尾气处理: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六)有关纯度问题的计算纯度 = 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 x 100%(1)根据混合物的质量及纯度,计算纯净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x纯度。(2)根据纯净物的质量,求其中组成元素的质量。组成元素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x纯净物中某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3)求工业产品中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即求混合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纯度【能力拓展】金、银等少数金属因为很不活泼,很难与别的物质反应,所以在自然界中多以单质形式存在,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2021秋 诸暨市期中)如图是CO和Fe2O3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说明CO具有氧化性②玻璃管中的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粉末③尾气处理装置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④反应前应先通CO,再加热酒精灯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全部【解答】解:①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氧,说明CO具有还原性,故说法错误。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说法正确。③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对尾气进行处理,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故说法正确。④反应前应先通CO,再加热酒精灯,以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说法正确。故②③④说法正确。故选:C。(2021秋 龙港市期中)如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避免玻璃管a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 先通入一氧化碳一会儿 。(2)B装置除了吸收CO2气体外,还有 收集一氧化碳 作用,以防污染空气。(3)写出玻璃管a中发生反应的现象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解答】解:(1)为了避免玻璃管a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氧化碳一会儿,排净玻璃管中的空气。(2)由装置的特点可知,B装置除了吸收CO2气体外,还有收集一氧化碳作用,以防污染空气。(3)玻璃管a中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故答案为:(1)先通入一氧化碳一会儿;(2)收集一氧化碳;(3)黑色粉末变成红色。(2021秋 兰溪市月考)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图。已知生铁的含量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1)反应:①Fe2O3+3CO2Fe+3CO2,②Fe2O3+3C2Fe+3CO.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② ,用于高炉炼铁的原理是 ① (填序号)(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热空气和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有一种相同,这种气体的化学式是 N2 。炉渣中含有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4 。(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 使生铁中碳充分反应,降低碳的含量 。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 延展 性。(5)钢铁制品可能会生锈,写出用稀硫酸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H2SO4═Fe2(SO4)3+3H2O 。【解答】解:(1)反应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在高温的条件下,用一氧化碳做还原剂,将铁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故填:②;①;(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热空气中的氮气没有参与反应,所以排放出的高炉气体中也含有氮气;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4价;故填:N2;+4;(4)炼钢炉中通入氧气可以使生铁中的碳充分反应,降低含碳量,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延展性;故填:使生铁中碳充分反应,降低碳的含量;延展;(5)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填:Fe2O3+3H2SO4═Fe2(SO4)3+3H2O。知识点四、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一)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1.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普遍性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着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石灰岩岩洞里的钟乳石和石笋就是岩石中的碳酸钙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而成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H2O +CO2 = Ca(HCO3)2Ca(HCO3)2 △ CaCO3+H2O+CO2↑。2.物质相互转化的规律研究表明:酸、碱盐、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转化。(1)两条纵线(两列)a.金属 → 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金属+氧气 → 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水 → 碱, 碱+酸 → 盐+水b.非金属 → 非金属氧化物酸盐:非金属+氧气 →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水 → 酸, 酸+碱 → 盐+水(2)两条折线(两外围)a.金属+酸→盐+氢气b.金属1+盐1→金属2+盐2(3)四条横线(四横)a.金属+非金属 → 无氧酸盐b.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含氧酸盐c.碱+酸 → 盐+水d.盐1+盐2 → 盐3+盐4(4)四条交叉线(四交叉)a. 金属氧化物+酸 → 盐+水b. 非金属氧化物+碱 → 盐+水c.碱1+盐1 → 碱2+盐2d.酸1+盐1 → 酸2+盐2(2023 杭州二模)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解答】解:A、由于二氧化碳、碳酸钙之间相互转化,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x可以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错误;B、由于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不属于盐,故B错误;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如是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变大,故C错误;D、由图中物质之间的反应可知,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故选:D。(2022秋 拱墅区校级期中)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AgNO3AgClCuCl2B.BaCl2溶液BaCO3Ba(OH)2溶液C.Na2SO4Na2CO3NaOH溶液D.CaCO3CO2CO【解答】解:A、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但氯化银难溶于水,不能与铜反应,故A错误;B、氯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不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故B错误;C、硫酸钠和碳酸钾都是可溶性的盐,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生成,所以硫酸钠加入碳酸钾溶液不会转化为碳酸钠,故C错误;D、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D。(2021 长兴县模拟)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均含有X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戊代表的物质均易溶于水B.由X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具有相同的性质C.“甲→乙→丙”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D.加热丁和紫色石蕊的混合液,溶液颜色由红色变紫色【解答】解: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均含有X元素,氧化物丙和氧化物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酸丁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丁是碳酸,盐戊会转化成酸丁,所以戊可以是不溶性碳酸盐或可溶性碳酸盐,甲会转化成一氧化碳,所以甲是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戊代表的物质可以溶于水,也可以不溶于水,如碳酸钙,故A错误;B、由X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具有不相同的性质,如金刚石天然存在最硬,石墨较软,故B错误;C、“甲→乙→丙”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氧气、金属氧化物等反应来实现,故C错误;D、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加热丁和紫色石蕊的混合液,溶液颜色由红色变紫色,故D正确。故选:D。(2022春 定海区校级月考)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其中Y为葡萄糖C6H12O6)。(1)图一中的X是 H2CO3 (用化学式表示)。(2)图二中的转化3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涉及的能量转化情况为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3)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对应的是图中的 转化4 。(填“转化2”或“转化4”)【解答】解:(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化学式为H2CO3;故答案为:H2CO3;(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答案为: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3)呼吸作用是将葡萄糖和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即转化4;故答案为:转化4。(2021秋 鄞州区期中)城际列车的五节车厢分别乘坐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常见气体单质。“→”表示相邻车厢中物质从左至右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A是 氧气 (填物质名称)。(2)写出上述2号门物质发生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3)若“旅客”能上车的条件是:与门两边车厢中的物质都能反应。“旅客”稀硫酸可以从 3 号门上车。【解答】解:(1)五节车厢分别乘坐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常见气体单质,“→”表示相邻车厢中物质从左至右的转化关系,A能转化为二氧化碳,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A是氧气;(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3)“旅客”能上车的条件是:与门两边车厢中的物质都能反应,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旅客”稀硫酸可以从3号门上车。故答案为:(1)氧气;(2)2NaOH+CO2═Na2CO3+H2O;(3)3。知识点五、物质的鉴别实验物质的鉴别就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用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区别。(1)物理方法:根据特性(如颜色、气味、溶解性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2)化学方法:①分别取少量待鉴别的溶液(若为固体应取少量配成容液)于试管中。②分别加入试剂充分反应。③观察反应现象。④根据反应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一)鉴别下表中的各对物质被检物质 所用试剂 现象与结论 有关化学方程式稀硫酸与稀盐酸 BaCl2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为稀硫酸,若没有沉淀产生,则为稀盐酸 H2SO4+ BaCl2 = 2HCl+BaSO4↓食盐水与稀盐酸 紫色石蕊试液 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为稀盐酸,若不变红,则为食盐水烧碱溶液与石灰水 Na2CO3溶液 若有沉淀产生,则为石灰水,若无现象,则为烧碱溶液 Na2CO3+Ca(OH)2= CaCO3↓+2NaOH(二)鉴别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钾和氢氧化钠首先分析四种物质的特性:一种是碱,其余三种是盐;四种物质中,有一种白色粉末溶于水能形成蓝色溶液,其余三种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离子,遇到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能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然后列表如下:物质 A、B、C、D方法 步骤 各取A、B、C、D少许粉末于4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溶解 另取B、C、D溶液,并各滴入1~ 2滴酚酞试液 另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C、D溶液,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现象和 结论 其中一支试管中的显蓝色(设为A),则原白色粉末是硫酸铜 有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溶液显红色(设为B),则原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其中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设为C),则原白色粉末是氯化钠, 剩下的白色粉末为硝酸钾化学方 程式 NaCl+AgNO3 = AgCl↓+NaNO3(2023春 余姚市期末)有A、B、C、D四种常见的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1)请判断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是 氧气 ;C是 二氧化硫 ;(2)写出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3)写出D气体的一种用途 灭火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A是氧气;C是二氧化硫;(2)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3)D气体的一种用途是:灭火。故答案为:(1)氧气;二氧化硫;(2)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3)灭火。(2022秋 萧山区期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丁。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若甲、乙是化合物,则丙、丁也一定是化合物B.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乙为稀硫酸,则丙、丁中一定有盐D.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一定有碱【解答】解:A、若甲、乙是化合物,则丙、丁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若甲为单质,此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甲是氧气时,点燃条件下氧气和甲烷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若乙为稀硫酸,则丙、丁中一定有盐,是因为酸反应后,酸根离子与其它某种离子结合生成盐,该选项说法正确;D、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不一定有碱,例如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物中没有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2022秋 柯桥区期中)小柯同学总结了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图中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推断合理的是( )A.HCl、NaOH、BaCl2、Na2SO4B.HCl、Ba(OH)2、Na2SO4、BaCl2C.H2SO4、Ba(OH)2、Na2SO4、BaCl2D.H2SO4、NaOH、BaCl2、Na2SO4【解答】解:酸与碱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酸为硫酸,碱为氢氧化钡;酸与乙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碱与甲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硫酸与氯化钡反应可以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可以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分别为:H2SO4、Ba(OH)2、Na2SO4、BaCl2;故选:C。(2023 定海区二模)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质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选项 X Y ZA CO CO2 CB CuO Cu(OH)2 Cu(NO3)2C HCl BaCl2 KClD NaOH NaNO3 NaCl【解答】解:A、X(一氧化碳)不能直接转化成Z(碳),故选项错误。B、X(氧化铜)不能直接转化成Y(氢氧化铜),故选项错误。C、X(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Y(氯化钡),X(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能生成Z(氯化钾),Y(氯化钡)和碳酸钾反应能生成Z(氯化钾),故选项正确。D、Y(硝酸钠)不能直接转化成Z(氯化钠),故选项错误。故选:C。模块三 巩固提高(2023 金华二模)化学扑克中有一种叫“争上游”的玩法,规则是:上家出一张牌,下家跟着出一张牌,要求两张牌中的物质要能发生反应,依此规则出牌,先出完的为上游,最后出的为下游.在某局牌中,上家出了一张如图的“碳“牌,下面是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的一张牌,则你认为最后下游的应该是( )A. B. C. D.【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下列选项中能和碳反应的氧化铜,氧化铜又能和盐酸生成氯化铜与水,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氢氧化钠又能铵盐氯化胺反应,故选:C。(2023 绍兴模拟)芯片是计算机、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①Si+O2 SiO2;②SiO2+Na2CO3Na2SiO3+CO2↑;③SiO2+2CSi+2CO↑;④Si+2NaOH+H2O Na2SiO3+2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中Si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B.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C.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三种还原性气体D.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A、反应①中Si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③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C、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两种还原性气体,即氢气和一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①③可知,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2023 定海区三模)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是C、CH4、CO三种物质转化为CO2的转化关系,①C→CO2;②CH4→CO2;③CO→CO2,对它们的比较归纳正确的是( )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B.三种转化的过程中都放出热量C.三种物质都只能跟氧气反应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D.三种物质都可以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解答】解: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错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①C→CO2;②CH4→CO2;③CO→CO2中,如果C和CO做还原剂得到二氧化碳,不是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C、三种物质都只能跟氧气反应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错误,如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D、三种物质都可以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正确,故选项正确;故选:D。(2023 拱墅区二模)有关常见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物质X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所以其可以作温室肥料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C.反应⑤必须在高温下进行D.反应③为吸热反应【解答】解:A、X能与碳酸钙相互转化,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碳和碳酸钙能相互转化,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X是二氧化碳,因为物质X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其可以作温室肥料,故选项说法错误。B、反应②不一定有盐参加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C、反应⑤不是必须在高温下进行,也可能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D、反应③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为吸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2023 宁波模拟)人类常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所需要的物质。如图是X、Y、Z、W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则X、Y、Z、W依次可能是( )A.C、CO、CO2、H2CO3B.H2O2、O2、H2O、H2C.CaO、Ca(OH)2、CaCl2、CaCO3D.Cu、CuO、Cu(OH)2、CuSO4【解答】解:A、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无法一步生成碳,故A错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但是氢气无法一步生成过氧化氢,故B错误;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D、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不溶于水,需要用酸溶解,不能直接到氢氧化铜,故D错误。故选:C。(2023 台州)硫酸锌(ZnSO4)可用于治疗锌缺乏引起的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等病症。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得硫酸锌的是( )A.Zn和H2SO4 B.ZnO和H2SO4C.ZnCO3和H2SO4 D.Zn和Na2SO4【解答】解:A、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能直接反应制得硫酸锌,故选项错误。B、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能直接反应制得硫酸锌,故选项错误。C、碳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碳,能直接反应制得硫酸锌,故选项错误。D、锌的金属活动性钠弱,锌和硫酸钠不能发生置换反应,不能直接反应制得硫酸锌,故选项正确。故选:D。(2023 西湖区模拟)《天工开物》中记载金属锌的冶炼方法:取炉甘石(主要成分:碳酸锌)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即获得金属锌(已知主要发生的反应为:2C+ZnCO3Zn+3C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炉甘石属于混合物B.该反应中一氧化碳为还原剂C.冷却时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需要放热D.“冷定“后再“毁罐“取锌是为防止锌重新被氧化【解答】解:A、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还原反应中,夺取氧的物质是还原剂,所以该反应中碳为还原剂,故选项说法错误。C、物质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放出热量,所以冷却时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会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加热条件下锌会和氧气反应,所以“冷定“后再“毁罐“取锌是为防止锌重新被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023 宁波模拟)总结归纳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小宁归纳了初中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符合转化规律②的一个化学反应可以表示为:CuO+H2O=Cu(OH)2B.根据转化规律⑦和⑧,部分金属能够转化成盐,但盐都能转化成金属C.根据转化规律④,实验室可用熟石灰和纯碱反应制取苛性钠D.在湿法炼铜中,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应用转化规律⑥【解答】解:A、规律②是金属氧化物→碱,但是氧化铜不与水反应,故错误;B、金属可以通过与酸或盐反应转化为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活泼金属的盐难于转化为金属,故错误;C、熟石灰和纯碱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苛性钠,故正确;D、转化规律⑥为金属氧化物→金属,在湿法炼铜中,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属于转化规律⑧,故错误;故选:C。(2023 鹿城区模拟)嘉兴的蚕丝在全国非常出名,收蚕茧、拉丝棉是目前蚕农们正忙的事,前两天小莉同学看见奶奶在烧蚕茧的时候用到了一种白色晶体,她把这种白色晶体拿一些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对此白色晶体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该晶体可能是碳酸钠晶体B.该晶体可能是碳酸钙C.该晶体一定是一种碱D.该晶体一定是生石灰【解答】解:无色溶液加入酚酞变红色,说明白色晶体的水溶液显碱性,溶液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色晶体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白色粉末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排除B,无色溶液与酚酞变红色,说明呈碱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及碱的溶液都呈碱性,所以A、C、D都有可能;加入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该粉末不是氧化钙,也不可能是碱,故C、D错误。故选:A。(2023春 椒江区校级月考)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反应组合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解答】解:①铜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②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等反应生成碳酸钙,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③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亚硫酸钠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钠,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硫酸钡沉淀,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由以上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2023 普陀区校级模拟)如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X是O2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C.C6H12O6是氧化物D.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氧化反应【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和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物质X为氧气的说法是正确的;B、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该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储存的太阳能。因此说,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葡萄糖中。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说法是正确的;C、由二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组成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葡萄糖虽然含有氧元素,但它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所以葡萄为氧化物说法不正确;D、物质X为氧气,葡萄糖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此反应符合氧化反应的特点。所以说,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氧化化反应的说法正确。故选:C。(2023 北仑区模拟)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解答】解: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以防止烧杯中的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2022秋 椒江区校级期末)几千年前,人类就用木炭作为还原剂进行金属冶炼。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是:①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碳,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某学习小组为此用如图装置对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进行探究。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 )A.观察到试管中的黑色物质变红色,则“气体产物”一定是①一氧化碳B.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产物”中一定有②二氧化碳C.要证明是否存在二氧化碳,不需要在原装置前再连接一个装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D.该实验不能确定“气体产物”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或二者的混合物【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观察到试管中的黑色物质变红色,则“气体产物”一定有一氧化碳,也可能是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产物”中不一定有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C、开始时先不加热缓缓通入气体产物,通过观察B中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气体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通入气体后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观察A中黑色粉末CuO是否变红,来判断CO是否存在。如果只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如果只有黑色粉末变红,则说明气体产物中只有一氧化碳;如果二者现象都有,则说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023 鹿城区二模)钙在冶炼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为两种常见生产方法。方法一真空热还原法生产钙,主要转化过程如图。 方法二 电解熔融氯化钙的方法生产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Ca+Cl2↑。(1)方法一中步骤Ⅱ中反应有两种产物,固体X一定含有氧元素和铝元素,从质量守恒角度说明理由 反应前有钙元素、氧元素和铝元素,生成了钙,则固体X中一定有氧元素和铝元素 。(2)方法二制得40kg的Ca。请计算:参加反应的Ca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3)已知方法二参加反应的CaCl2质量,若两种方法制得等量,想要计算方法一原料石灰石所需质量,还需已知条件是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方法一中步骤Ⅱ中反应有两种产物,固体X一定含有氧元素和铝元素,理由是:反应前有钙元素、氧元素和铝元素,生成了钙,则固体X中一定有氧元素和铝元素。(2)设参加反应的CaCl2的质量为x。CaCl2Ca+Cl2↑111 40x 40kgx=111kg答:参加反应的CaCl2的质量为111kg。(3)已知方法二参加反应的CaCl2质量,若两种方法制得等量,想要计算方法一原料石灰石所需质量,还需已知条件是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由参加反应的CaCl2质量可以求出生成钙的质量,根据元素守恒可以求出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最后用碳酸钙的质量除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可以求出原料石灰石所需质量。故答案为:(1)反应前有钙元素、氧元素和铝元素,生成了钙,则固体X中一定有氧元素和铝元素;(2)111kg;(3)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23 鹿城区三模)为了给航天员提供氧气,其中一种解决方法是利用萨巴蒂尔反应并配合水的电解来实现氧气的再生,同时吸收二氧化碳,大致流程如下。资料 1:萨巴蒂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X+2H2O资料 2:二氧化碳收集装置中有一种常用的弱碱性吸附剂,吸附剂内部有许多微孔。(1)根据萨巴蒂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X的化学式为 CH4 。(2)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吸附剂能快速吸附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能够与碱性物质反应,吸附剂内部有许多微孔 。(3)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电解水产生的氢气进入到萨巴蒂尔反应器充分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气体X。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和各装置的增重质量如图。请使用数据a、b、c、m、n,列出它们的等式关系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a﹣n)克+b克=m克+c克 。【解答】解:(1)萨巴蒂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X+2H2O,反应前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8、2,反应后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4、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故X的化学式为CH4;(2)二氧化碳能够与碱性物质反应,吸附剂内部有许多微孔,故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吸附剂能快速吸附二氧化碳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够与碱性物质反应,吸附剂内部有许多微孔;(3)无水硫酸铜能够吸收水分,该装置增重m克,则水的质量为m克,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该装置增重n克,剩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克,则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a﹣n)克,c克为甲烷气体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所以有(a﹣n)克+b克=m克+c克。故答案为:(1)CH4;(2)二氧化碳能够与碱性物质反应,吸附剂内部有许多微孔;(3)(a﹣n)克+b克=m克+c克。(2023 下城区模拟)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甲所示;Ⅱ.取少量B点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试液不变色;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白色固体的组成一定无 NaOH ;(2)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冒出 ;(3)小组同学根据乙图判定实验Ⅰ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钡,你同意吗 不同意 ,并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因为BaCO3+H2SO4=BaSO4↓+H2O+CO2↑,固体从BaCO3变成BaSO4质量也会增加 。【解答】解: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1)氢氧化钠和其它三种物质不会生成沉淀而消失;在步骤II中,加入酚酞试液后,试液不变色,说明此时溶液肯定不呈碱性,即其中肯定没有NaOH;(2)BC段中,碳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3)我不同意该小组的观点,理由是:因为BaCO3+H2SO4=BaSO4↓+H2O+CO2↑,固体从BaCO3变成BaSO4质量也会增加。故答案为:(1)NaOH;(2)有气泡冒出;(3)不同意,因为BaCO3+H2SO4=BaSO4↓+H2O+CO2↑,固体从BaCO3变成BaSO4质量也会增加。2.5 物质的转化目录模块一 知己知彼 1模块二 知识掌握 2知识点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知识点二、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4知识点三、金属的冶炼 6知识点四、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9知识点五、物质的鉴别实验 12模块三 巩固提高 14模块一 知己知彼学习目标 目标解读1.能通过学习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转化以及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规律。 2.知道金属冶炼的方法,了解还原反应,知道一些常见的还原剂。 3.能利用物质转化规律寻找制取物质途径。 4.学会有关纯度问题的计算,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读1:知道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步骤和检验生成物的方法,常见题型为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难度较大。 解读2: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运用转化规律制取物质,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难度较大。 解读3:会鉴别与推断常见物质,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难度较大。 解读4:理解纯度的含义并能运用纯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常见题型为填空题计算题,难度适中。模块二 知识掌握知识点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一)有的非金属可以转化为非金属氧化物(以硫黄燃烧实验为例)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 粉末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黄,观察现象 硫黄燃烧,产生 火焰并放出热量,生成 的气体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燃烧更旺, 产生 火焰, 生成 的气体其他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O2发生反应,如:4P+5O2 点燃 2P2O5 C+O2 点燃 CO2 2H2+O2 点燃 2H2O(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化生成酸,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属氧化物(以CO2与碳酸的转化实验为例)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取2杯蒸馏水,向其中1杯蒸馏水中吹气或通入CO2。然后,分别向2只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吹气或通入二氧化碳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另一烧杯无变化 CO2+H2O==H2CO3从2只烧杯中分别取少量液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 变红色的烧杯内的溶液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另一烧杯内无变化 H2CO3 △ CO2↑+ H2O其他非金属氧化物也可以与H2O反应,如:SO2+H2O = H2SO3 SO3+H2O = H2SO4(三)非金属与其他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 → 非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非金属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水【能力拓展】①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要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该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硫的用量不能过多,为了吸收SO2,集气瓶中要预留一些水(或NaOH溶液)。用NaOH溶液吸收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 = Na2SO3+H2O。②非金属单质+O2 → 非金属氧化物。参与此反应的常见的非金属有C、S、P、H2等。(2022秋 仙居县期末)如图是小科同学绘制的单质铜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模型图,其中能转化的环节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22秋 温州期末)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明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2)小明推测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2020 拱墅区校级模拟)如图是部分含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的转化有 .(选填序号,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反应④无明显现象,要检验生成物,可加入的试剂是 ;(3)进行⑥的转化,实验室常用物质的化学式是 ;(4)实验室常用⑦来制取CO2,写出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二、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一)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可以发生反应,转化成化合物(以铁粉和硫黄反应的实验为例)(1)实验药品:铁粉(黑色),硫黄。(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取少量铁粉放在白纸上,再取少量硫黄与铁粉混合。用磁铁接近混合物,观察现象 铁粉 被磁铁吸引把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铁粉和硫黄反应发光,生成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 △ FeS将生成物倒在白纸上,观察生成物的外观,再用磁铁靠近生成物,观察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 生成物呈块状, 被磁铁吸引其他一些金属与非金属也可以发生反应,如:2Na+Cl2 点燃 2NaCl2Fe+3Cl2 点燃 2FeC13Cu+Cl2 点燃 CuCl2(3)实验解释:反应前是单质铁,可以被磁铁吸引,反应后生成物不再是铁,而是硫化亚铁,所以不能被磁铁吸引。充分说明单质铁转化成了相应的化合物。(二)某些金属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碱(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蒸发皿中放1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搅拌,观察现象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 CaO+H2O= Ca(OH)2向反应后的蒸发皿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无色酚酞试液变其他一些金属氧化物也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碱,如:Na2O+H2O = 2NaOHBaO+H2O = Ba(OH)2 K2O+H2O=2KOH(三)金属与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 + 氧气 → 金属氧化物,金属 + 非金属单质 → 盐(除O2,N2,C外);金属氧化物 + 水→ 碱(只有BaO、K2O、CaO、Na2O能与水反应);碱 + 酸 → 盐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和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①2Ca+O2===2CaO,②CaO+H2O===Ca(OH)2,③Ca(OH)2+CO2===CaCO3↓+H2O。写出相应的转化规律: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能力拓展】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能和水反应;可溶性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能和水直接化合,如Na2O、CaO、K2O、BaO;不溶性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不能和水化合生成碱,如CuO、Fe2O3等。(2022秋 平湖市期末)Ca与水可以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一种气体。单质Ca的一种转化路线为:Ca→CaO→Ca(OH)2→CaCO3,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a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CaO也可直接转化为CaCO3C.CaO和Ca(OH)2均可用于吸收SO2D.Na与Cu也可以发生上述转化(2022秋 杭州期末)下列物质的转化都能一步实现:①Fe2O3→FeCl3②Fe(OH)3→FeCl3③Fe2(SO4)3→FeCl3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个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三个反应均可用于制备氯化铁溶液C.三个反应中均有明显现象产生D.三个反应都可通过加入盐酸来实现(2022秋 慈溪市期末)下列物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一步实现的是( )A.C→CO2→Na2CO3 B.Cu→CuO→Cu (OH)2C.NaCl→KCl→AgCl D.Fe→Fe2O3→FeSO4知识点三、金属的冶炼(一)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是以 (即单质)的形式存在的,大多数金属(化学性质活泼)是以 的形式存在的。(二)金属的冶炼原理与方法(1)冶炼原理:金属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2)冶炼方法:用C、CO、H2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得到金属单质,如C+2CuO高温 CO2↑+2Cu CO+CuO高温 CO2↑+Cu H2+CuO = H2O+Cu(三)氢气与氧化铜反应(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实验步骤: 。(4)实验现象: 。(5)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应 ,且试管口不能塞塞子。向下倾斜的目的 。②氧化铜要铺在试管底部,目的是 。③通氢气的导管应插到试管底部的氧化铜上方,一是 ,二是 ④实验之前先通 后 ,目的是 。实验结束后先 。目的是 。⑤因为要先通氢气,实验结束后还要通氢气,所以实际所用氢气的量要 理论用量。(四)还原反应(1)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如CuO中的氧被C、H2、CO等夺取,CuO发生了还原反应。(2)还原性:能从含氧化合物中夺取氧的性质叫做还原性。(3)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做还原剂。C、H2、CO是常见的还原剂。(五)铁的冶炼(1)反应原理: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主要是一氧化碳 )从铁矿石中把铁还原出来。(2)反应方程式:(3)实验现象: 。(4)尾气处理: 。(六)有关纯度问题的计算纯度 = 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 x 100%(1)根据混合物的质量及纯度,计算纯净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x纯度。(2)根据纯净物的质量,求其中组成元素的质量。组成元素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x纯净物中某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3)求工业产品中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即求混合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纯度【能力拓展】金、银等少数金属因为很不活泼,很难与别的物质反应,所以在自然界中多以单质形式存在,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2021秋 诸暨市期中)如图是CO和Fe2O3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说明CO具有氧化性②玻璃管中的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粉末③尾气处理装置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④反应前应先通CO,再加热酒精灯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全部(2021秋 龙港市期中)如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避免玻璃管a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 。(2)B装置除了吸收CO2气体外,还有 作用,以防污染空气。(3)写出玻璃管a中发生反应的现象 。(2021秋 兰溪市月考)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图。已知生铁的含量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1)反应:①Fe2O3+3CO2Fe+3CO2,②Fe2O3+3C2Fe+3CO.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用于高炉炼铁的原理是 (填序号)(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 。(3)热空气和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有一种相同,这种气体的化学式是 。炉渣中含有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 。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 性。(5)钢铁制品可能会生锈,写出用稀硫酸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四、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一)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1.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普遍性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着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石灰岩岩洞里的钟乳石和石笋就是岩石中的碳酸钙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而成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H2O +CO2 = Ca(HCO3)2Ca(HCO3)2 △ CaCO3+H2O+CO2↑。2.物质相互转化的规律研究表明:酸、碱盐、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转化。(1)两条纵线(两列)a.金属 → 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金属+氧气 → 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水 → 碱, 碱+酸 → 盐+水b.非金属 → 非金属氧化物酸盐:非金属+氧气 →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水 → 酸, 酸+碱 → 盐+水(2)两条折线(两外围)a.金属+酸→盐+氢气b.金属1+盐1→金属2+盐2(3)四条横线(四横)a.金属+非金属 → 无氧酸盐b.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含氧酸盐c.碱+酸 → 盐+水d.盐1+盐2 → 盐3+盐4(4)四条交叉线(四交叉)a. 金属氧化物+酸 → 盐+水b. 非金属氧化物+碱 → 盐+水c.碱1+盐1 → 碱2+盐2d.酸1+盐1 → 酸2+盐2(2023 杭州二模)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2022秋 拱墅区校级期中)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AgNO3AgClCuCl2B.BaCl2溶液BaCO3Ba(OH)2溶液C.Na2SO4Na2CO3NaOH溶液D.CaCO3CO2CO(2021 长兴县模拟)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均含有X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戊代表的物质均易溶于水B.由X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具有相同的性质C.“甲→乙→丙”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D.加热丁和紫色石蕊的混合液,溶液颜色由红色变紫色(2022春 定海区校级月考)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其中Y为葡萄糖C6H12O6)。(1)图一中的X是 (用化学式表示)。(2)图二中的转化3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涉及的能量转化情况为 。(3)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对应的是图中的 。(填“转化2”或“转化4”)(2021秋 鄞州区期中)城际列车的五节车厢分别乘坐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常见气体单质。“→”表示相邻车厢中物质从左至右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A是 (填物质名称)。(2)写出上述2号门物质发生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旅客”能上车的条件是:与门两边车厢中的物质都能反应。“旅客”稀硫酸可以从 号门上车。知识点五、物质的鉴别实验物质的鉴别就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用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区别。(1)物理方法:根据特性(如颜色、气味、溶解性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2)化学方法:①分别取少量待鉴别的溶液(若为固体应取少量配成容液)于试管中。②分别加入试剂充分反应。③观察反应现象。④根据反应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一)鉴别下表中的各对物质被检物质 所用试剂 现象与结论 有关化学方程式稀硫酸与稀盐酸 BaCl2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为稀硫酸,若没有沉淀产生,则为稀盐酸食盐水与稀盐酸 紫色石蕊试液 若紫色石蕊试液变 ,则为稀盐酸,若不变红,则为食盐水烧碱溶液与石灰水 Na2CO3溶液 若有沉淀产生,则为石灰水,若无现象,则为烧碱溶液(二)鉴别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钾和氢氧化钠首先分析四种物质的特性:一种是碱,其余三种是盐;四种物质中,有一种白色粉末溶于水能形成蓝色溶液,其余三种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离子,遇到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能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然后列表如下:物质 A、B、C、D方法 步骤 各取A、B、C、D少许粉末于4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溶解 另取B、C、D溶液,并各滴入1~ 2滴酚酞试液 另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C、D溶液,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现象和 结论 其中一支试管中的显蓝色(设为A),则原白色粉末是硫酸铜 有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溶液显红色(设为B),则原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其中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设为C),则原白色粉末是氯化钠, 剩下的白色粉末为硝酸钾化学方 程式 NaCl+AgNO3 = AgCl↓+NaNO3(2023春 余姚市期末)有A、B、C、D四种常见的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1)请判断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是 ;C是 ;(2)写出把D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写出D气体的一种用途 。(2022秋 萧山区期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丁。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若甲、乙是化合物,则丙、丁也一定是化合物B.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乙为稀硫酸,则丙、丁中一定有盐D.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一定有碱(2022秋 柯桥区期中)小柯同学总结了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图中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推断合理的是( )A.HCl、NaOH、BaCl2、Na2SO4B.HCl、Ba(OH)2、Na2SO4、BaCl2C.H2SO4、Ba(OH)2、Na2SO4、BaCl2D.H2SO4、NaOH、BaCl2、Na2SO4(2023 定海区二模)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质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选项 X Y ZA CO CO2 CB CuO Cu(OH)2 Cu(NO3)2C HCl BaCl2 KClD NaOH NaNO3 NaCl模块三 巩固提高(2023 金华二模)化学扑克中有一种叫“争上游”的玩法,规则是:上家出一张牌,下家跟着出一张牌,要求两张牌中的物质要能发生反应,依此规则出牌,先出完的为上游,最后出的为下游.在某局牌中,上家出了一张如图的“碳“牌,下面是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的一张牌,则你认为最后下游的应该是( )A. B. C. D.(2023 绍兴模拟)芯片是计算机、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①Si+O2 SiO2;②SiO2+Na2CO3Na2SiO3+CO2↑;③SiO2+2CSi+2CO↑;④Si+2NaOH+H2O Na2SiO3+2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中Si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B.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C.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三种还原性气体D.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023 定海区三模)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是C、CH4、CO三种物质转化为CO2的转化关系,①C→CO2;②CH4→CO2;③CO→CO2,对它们的比较归纳正确的是( )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B.三种转化的过程中都放出热量C.三种物质都只能跟氧气反应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D.三种物质都可以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2023 拱墅区二模)有关常见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物质X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所以其可以作温室肥料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C.反应⑤必须在高温下进行D.反应③为吸热反应(2023 宁波模拟)人类常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所需要的物质。如图是X、Y、Z、W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则X、Y、Z、W依次可能是( )A.C、CO、CO2、H2CO3B.H2O2、O2、H2O、H2C.CaO、Ca(OH)2、CaCl2、CaCO3D.Cu、CuO、Cu(OH)2、CuSO4(2023 台州)硫酸锌(ZnSO4)可用于治疗锌缺乏引起的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等病症。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得硫酸锌的是( )A.Zn和H2SO4 B.ZnO和H2SO4C.ZnCO3和H2SO4 D.Zn和Na2SO4(2023 西湖区模拟)《天工开物》中记载金属锌的冶炼方法:取炉甘石(主要成分:碳酸锌)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即获得金属锌(已知主要发生的反应为:2C+ZnCO3Zn+3C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炉甘石属于混合物B.该反应中一氧化碳为还原剂C.冷却时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需要放热D.“冷定“后再“毁罐“取锌是为防止锌重新被氧化(2023 宁波模拟)总结归纳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小宁归纳了初中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符合转化规律②的一个化学反应可以表示为:CuO+H2O=Cu(OH)2B.根据转化规律⑦和⑧,部分金属能够转化成盐,但盐都能转化成金属C.根据转化规律④,实验室可用熟石灰和纯碱反应制取苛性钠D.在湿法炼铜中,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应用转化规律⑥(2023 鹿城区模拟)嘉兴的蚕丝在全国非常出名,收蚕茧、拉丝棉是目前蚕农们正忙的事,前两天小莉同学看见奶奶在烧蚕茧的时候用到了一种白色晶体,她把这种白色晶体拿一些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对此白色晶体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该晶体可能是碳酸钠晶体B.该晶体可能是碳酸钙C.该晶体一定是一种碱D.该晶体一定是生石灰(2023春 椒江区校级月考)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反应组合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2023 普陀区校级模拟)如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X是O2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C.C6H12O6是氧化物D.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氧化反应(2023 北仑区模拟)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2022秋 椒江区校级期末)几千年前,人类就用木炭作为还原剂进行金属冶炼。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是:①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碳,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某学习小组为此用如图装置对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进行探究。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 )A.观察到试管中的黑色物质变红色,则“气体产物”一定是①一氧化碳B.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产物”中一定有②二氧化碳C.要证明是否存在二氧化碳,不需要在原装置前再连接一个装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D.该实验不能确定“气体产物”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或二者的混合物(2023 鹿城区二模)钙在冶炼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为两种常见生产方法。方法一真空热还原法生产钙,主要转化过程如图。 方法二 电解熔融氯化钙的方法生产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Ca+Cl2↑。(1)方法一中步骤Ⅱ中反应有两种产物,固体X一定含有氧元素和铝元素,从质量守恒角度说明理由 。(2)方法二制得40kg的Ca。请计算:参加反应的Ca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3)已知方法二参加反应的CaCl2质量,若两种方法制得等量,想要计算方法一原料石灰石所需质量,还需已知条件是 。(2023 鹿城区三模)为了给航天员提供氧气,其中一种解决方法是利用萨巴蒂尔反应并配合水的电解来实现氧气的再生,同时吸收二氧化碳,大致流程如下。资料 1:萨巴蒂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X+2H2O资料 2:二氧化碳收集装置中有一种常用的弱碱性吸附剂,吸附剂内部有许多微孔。(1)根据萨巴蒂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X的化学式为 。(2)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吸附剂能快速吸附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3)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电解水产生的氢气进入到萨巴蒂尔反应器充分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气体X。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和各装置的增重质量如图。请使用数据a、b、c、m、n,列出它们的等式关系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2023 下城区模拟)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甲所示;Ⅱ.取少量B点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试液不变色;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白色固体的组成一定无 ;(2)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小组同学根据乙图判定实验Ⅰ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钡,你同意吗 ,并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5 物质的转化(原卷版).docx 2.5 物质的转化(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