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化学中考真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化学中考真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0.0分)
1.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氩气 B. 氢氧化钙 C. 氟元素 D. 个氢分子
2. 下列物质中,一般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
A. 氢氧化钠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D. 碳酸钙
3. 学校化学实验室易燃品毒害品储存柜上不应该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4. 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二瓶气体的是( )
A. 观察气体颜色 B. 插入燃着的木条 C. 闻气体的气味 D. 倒入少量酚酞试液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离子都不显电性 B.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变成离子 D.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6. 工业上用与水反应制硫酸,对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三氧化硫这种物质
B. 表示三氧化硫这种物质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
C. 与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D. 三氧化硫中有个原子
7.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生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做干燥剂
B. 的酒精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杀菌消毒
C. 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除铁锈
D.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于制造电光源
8.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之一。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的名称是磷 B. 该元素原子核外有个电子
C.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D.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9. 在年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验操作考试中有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实验,称量过程中多余的氯化钠固体放回原瓶
B.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反应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 “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能力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溶液收集后再结晶出硝酸钾回收利用
D. “中和反应与测溶液的”实验,把试纸浸入溶液中,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10. 下列关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表示铁生锈的反应
B. 表示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铁
C. 如果把反应条件“点燃”去掉,这个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D. 上述反应中和反应,能生成
11. 空间站中每滴水都弥足珍贵,空间站核心验里的废水处理系统把航天员产生的废水收集起来,经特殊处理后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银离子消毒,此过程发生化学变化
B. 途径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途径水分子发生了变化
C. 催化改变了反应条件,能使反应生成更多的氧气
D. 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每滴水也弥足珍贵
12. 下列对化学实验中有时出现的一些意外现象或结果解释不合理的是 ( )
实验
异常情况 滤液浑浊 开始时无蓝色沉淀出现 测定结果偏大 石灰水先变浑浊后慢慢澄清
选项 A.可能是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B.可能硫酸过量 C.可能铜粉过量 D.可能是与生成的沉淀反应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0分)
13. 化学使生活更美好。
合成材料是用化学方法创造出来的,写出一种合成材料的名称 ______ 。
东营市的特色美食:孤岛鲜鱼汤利津水煎包史口烧鸡河口凉皮,其中同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淀粉的是 ______ 填数字序号。
居室内的绿色植物得了“软骨病”,易倒伏,可以购买 ______ 肥选填“氮”、“磷”或“钾”按说明施加。
常用的干电池是将直接 ______ 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目前,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是 ______ 。
14. 我国提出年实现碳达峰,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______ 。
由于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破坏了自然界碳循环的平衡,下列反应不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煤氧气二氧化碳水
B、
C.
D、石油氧气二氧化碳十水
实现“碳中和”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节能减排,二是转化吸收。
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开发使用新能源
B.节约用电,绿色出行
C.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写一个转化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深加工后可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涉及到种氧化物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该反应实现了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D.该反应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能获得比较理想的能源
15. 有一种浸洗瓜果的“果蔬洗盐”,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从物质类别看,“果蔬洗盐”属于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果蔬洗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后的 ______ 填“”、“”或“”,溶液中最多的阳离子的符号是 ______ 。
瓜果表面残留的农药一般呈酸性,用“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有助于消除瓜果表面的残留农药。请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原因 ______ 。
一种固体“果蔬洗盐”的质量组成为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其它基料时,取这种“果蔬洗盐”加入水中,判断达到饱和状态最简单的直观现象是 ______ ,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判断,达到饱和状态的物质是 ______ 。若将上述饱和溶液降温到时,无晶体析出的物质是 ______ 。
生活中浸洗瓜果去除农药残留有多种方法:淘米水浸泡、冲洗 洗洁精浸泡,冲洗 开水烫,冲洗 “果蔬洗盐”浸泡、冲洗,既保鲜又环保的方法是 ______ 填数字序号。
16. 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东营市临海,为我们生产、提取、改造物质提供了资源,改造物质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下列不是采用物理方法改造物质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B.利用太阳能分解海水制氢气
C.从石油中分馏出汽油
D.海水晒盐
通过化学方法提取海水中的镁、制取纯碱等化工产品。
工业上从海水中富集氯化镁时,经历了过程。写出第一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
海水“制碱”过程中,由转变为还需要增加 ______ 元素,你的理论依据是 ______ ,我国科学家 ______ 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从资源利用、保护海洋方面写一点你的认识 ______ 一条即可。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室有如图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 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 ,向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
电石主要成分为是一种块状固体,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气体,工业上常利用乙炔和氧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来切割、焊接金属。
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该装置可通过 ______ 控制加水的速率,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
小真同学了解到焊工师傅在焊接前先调节焊检的进气阀门如图以获得合适的火焰,她查阅资料如下:
乙炔燃烧 现象 生成物 火焰温度
火焰 空气中 发出明亮的火焰,冒出黑烟 炭黑,一氧化碳和水
火焰 氧气中 燃烧更剧烈,发出更明亮火焰,没有黑烟 二氧化碳和水
小真同学根据上述资料得到了结论:师傅调节焊枪是为了得到 ______ 选填“火焰”或“火焰”,理由是 ______ 至少答两点。
焊工师傅调节好的火燃称为“氧炔焰”,该情况下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如图是在体积相同的空间内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碰撞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图 ______ 更能形象地表示“氧炔焰”。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8.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古法炼铁中包含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锡是一种生活中用到的金属,请写出它的一条物理性质 ______ 。在锡中熔合部分铅制成焊锡,目的是为了获得更 ______ 填“高”或“低”的熔点。
学习金属后,小东、小营对烧烤时包裹食物的“锡纸”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发现,“锡纸”实际是金属铝箔。他们产生了疑惑:是铝还是锡呢?于是他俩结合常见金属的性质,分工开始了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使用的金属均已打磨过
【提出问题】“锡纸”是铝还是锡
【作出假设】一是铝小东探究二是锡小营探究
【实验探究】
一 二
实验操作及条件控制
相同体积和浓度的稀盐酸
相同体积和浓度的溶液
实验现象 ______ 中发生反应
中无明显变化
【得出结论】 是铝 不是锡
【反思评价】
Ⅰ小东和小营设计上述实验的理论依据是 ______ 。
Ⅱ小营提出:“锡纸”为什么不是镁呢?小东说: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直接判断不是镁,因为 ______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 小明奶奶患上骨质疏松症,医生建议每天需要补钙克,药店现有标签所示的钙片图,若仅依靠服用规定量钙片,是否满足每天补钙的需求,小明对此问题展开探究,用电子天平图测得相关数据见下表:
项目 数据
锥形瓶及稀盐酸过量
钙片 片
混合反应物后的第一次读数
第二次读数
第三次读数
第四次读数
通过计算说明按规定量服用能否满足每天补钙需求?
小亮同学也取片钙片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记录石灰水反应前后的质量,你认为用哪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更准确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氩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表示为,故A正确;
B、在氢氧化钙中,钙元素显价,氢氧根离子显价,化学式为:,故B错误;
C、元素符号书写时,一大二小,所以氟元素表示为,故C正确;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个氢分子表示为,故D正确。
故选:。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答案】
【解析】解:、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
B、浓硫酸有吸水性,不密封保存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被稀释,故应密封保存。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常会因为挥发导致溶液变稀,故应密封保存。
D、常温下碳酸钙化学性质较稳定,它在空气中一般不会发生改变,不需要密封保存。
故选:。
A、根据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潮解和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判断.
C、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判断即可.
D、根据碳酸钙的性质来分析判断判断.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保存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3.【答案】
【解析】解:图中标志是当心火灾标志,会在学校化学实验室易燃品毒害品储存柜上张贴,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标志是当心爆炸标志,会在学校化学实验室易燃品毒害品储存柜上张贴,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标志是剧毒品标志,会在学校化学实验室易燃品毒害品储存柜上张贴,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标志是当心触电标志,不会在学校化学实验室易燃品毒害品储存柜上张贴,故D符合题意。
故选:。
可以根据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气体,通过观察颜色不能鉴别空气和氧气,故错误;
B.插入燃着的木条时,木条燃烧更旺是氧气,没啥变化的是空气,可以鉴别出空气和氧气,故正确;
C.空气和氧气都是没有气味的气体,通过闻气味不能鉴别空气和氧气,故错误;
D.酚酞遇碱变红,空气和氧气分别通入到酚酞试液中,都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空气和氧气,故错误;
故选:。
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据以上分析解答。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5.【答案】
【解析】解:、分子和原子不显电性,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带电,说法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变成离子,说法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粒子的带电情况来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C、根据离子的形成过程来分析;
D、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粒子的带电情况、离子的形成等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可以表示三氧化硫这种物质,故A正确
可以表示三氧化硫这种物质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与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均为价,故C正确;
三氧化硫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分子中有个原子,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的宏观意义进行分析。
B、根据的宏观意义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价的计算进行分析。
D、根据三氧化硫是由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
【解析】解:、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生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做干燥剂,故A正确;
B、酒精用于杀菌消毒是因为酒精能使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
C、盐酸能除铁锈是因为盐酸能与金属化物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故C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于做保护气,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用于杀菌消毒是因为酒精能使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进行分析;
C、根据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行分析;
D、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答案】
【解析】解: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该元素的名称是硅,故错误;
B.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硅元素的核电荷数为,该元素原子核外有个电子,故正确;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单位应为“”,不是“”,故错误;
D.硅字带有石字旁,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故选:。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据以上分析进行回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称量过程中多余的氯化钠固体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反应后的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以防止腐蚀下水道,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C、“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能力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溶液收集后再结晶出硝酸钾,可回收利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试纸测定溶液的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三不一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反应后的废液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药品的回收利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试纸测定溶液的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铁生锈是铁和空气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能表示铁生锈的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可读作:点燃条件下,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C、如果把反应条件“点燃”去掉,这个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份质量的铁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上述反应中和反应,氧气有剩余,不能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解:、银离子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此过程发生化学变化,说法正确;
B、途径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途径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水分子发生了变化,说法正确;
C、催化改变了反应条件,改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能使反应生成更多的氧气,说法错误;
D、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每滴水也弥足珍贵,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B、根据分子种类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
D、根据淡水资源的现状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12.【答案】
【解析】解:、过滤后滤液浑浊,可能的原因有:滤纸破损,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故正确;
B、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如果硫酸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硫酸反应完全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正确;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铜粉过量将氧气完全耗尽,测定结果才可准确,故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石灰水先变浑浊后慢慢澄清,可能是与生成的沉淀反应,故正确。
故选:。
A、根据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分析;
B、根据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分析;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塑料等 钾 化学能 氢能
【解析】解:合成材料是用化学方法创造出来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均属于合成材料。
孤岛鲜鱼汤、史口烧鸡中富含蛋白质;河口凉皮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利津水煎包制作材料中的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馅料中的肉类富含蛋白质,馅料中的蔬菜富含维生素,其中同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淀粉的是。
钾肥能使农作物的茎秆粗壮,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居室内的绿色植物得了“软骨病”,易倒伏,可以购买钾肥按说明施加。
常用的干电池是将直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目前,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是氢能,氢气可以用水做原料来制取,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来源广泛;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气和汽油,前者放出的热量是后者放出热量的倍,氢气的燃烧热值高;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
塑料等;

钾;
化学能;氢能。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提高产量;磷肥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达,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农作物缺磷时,表现为生长迟缓,产量降低;钾肥能使农作物的茎秆粗壮,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
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未来最理想的能源,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合成材料的分类、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与食物来源、化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二氧化碳
【解析】解:“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引起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则下列反应不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故选:;
、开发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节能减排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
B、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节能减排理念,故B不符题意;
C、化石燃料是我们依赖的主要能源,自然界是有自洁能力的,只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不能禁止使用化石能源,故C符合题意;
D、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节能减排理念,故D不符题意;
故选:;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由化学反应的微观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中和是氧化物,则该反应涉及到种氧化物,故A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而不是,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是有机物,则该反应实现了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故C说法正确;
D、该反应消耗了二氧化碳,同时生成了甲醇,甲醇具有可燃性,则该反应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能获得比较理想的能源,故D正确;
故选:。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根据“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来分析解答;
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引起的来分析解答;
根据能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来分析解答;
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来分析解答;
、根据反应中和是氧化物来分析判断;
B、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来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是无机物,甲醇是有机物来分析解答;
D、根据该反应消耗了二氧化碳,同时生成了甲醇,甲醇具有可燃性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知识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解答。
15.【答案】混合物 碳酸钠、碳酸氢钠会与盐酸发生反应 有没有固体剩余 氯化钠 碳酸钠、碳酸氢钠
【解析】解:从物质类别看,“果蔬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属于混合物;“果蔬洗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后的;溶液中最多的阳离子的符号是;
瓜果表面残留的农药一般呈酸性,用“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有助于消除瓜果表面的残留农药,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原因是:碳酸钠、碳酸氢钠会与盐酸发生反应;
一种固体“果蔬洗盐”的质量组成为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其它基料时,取这种“果蔬洗盐”加入水中,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判断达到饱和状态最简单的直观现象是:有没有固体剩余,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判断,达到饱和状态的物质是氯化钠;若将上述饱和溶液降温到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所以无晶体析出的物质是碳酸钠、碳酸氢钠;
生活中浸洗瓜果去除农药残留有多种方法:淘米水浸泡、冲洗 洗洁精浸泡,冲洗 开水烫,冲洗 “果蔬洗盐”浸泡、冲洗,既保鲜又环保的方法是。
故答案为:混合物;;;
碳酸钠、碳酸氢钠会与盐酸发生反应;
有没有固体剩余;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根据“果蔬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在溶液中显碱性,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根据碳酸盐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的溶解度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去除农药残留的原理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 复分解反应 碳、氧 质量守恒定律 侯德榜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或防止对海洋的过度开发等
【解析】解:、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减压时水的沸点降低,使热盐水依次流经若干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逐级蒸发降温,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利用太阳能分解海水制氢气,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从石油中分馏出汽油,利用的石油装置各成分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海水晒盐,利用了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原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转变为还需要增加,碳酸钠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还需要增加碳元素和氧元素。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护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状态,保护物种原有特性不至丧失;能保护、恢复、发展、引种、繁殖生物资源,能保存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能消除和减少人为的不利影响。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会带给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要防止和控制沿海工业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防止和控制海上倾废污染物。
防止对海洋的过度开发,填海造陆、能源开采等过度开发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面临灭绝的威胁,滥捕滥杀也会造成物种数量急剧减少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复分解反应;
碳、氧;质量守恒定律;侯德榜;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或防止对海洋的过度开发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根据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镁,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从资源利用、保护海洋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了解保护海洋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或 或 锥形瓶 检查装置气密性 调节分液漏斗活塞 火焰 与氧气充分反应更剧烈,火焰温度更高;使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更环保
【解析】解: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故发生装置可选用或,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装置可选用或,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向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电石主要成分为是一种块状固体,能与水剧烈反应,必须要控制反应速率,通过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控制加水的速率,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故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通过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控制加水的速率;
火焰比火焰具有与氧气充分反应更剧烈,火焰温度更高、使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更环保等优点,故师傅调节焊枪是为了得到火焰;
由题中信息可知,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体积相同的空间内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碰撞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图更能形象地表示“氧炔焰”。
故答案为:或;或;;锥形瓶;检查装置气密性;
;调节分液漏斗活塞;
火焰;与氧气充分反应更剧烈,火焰温度更高;使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更环保;
;。
根据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来分析解答;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来分析解答;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来分析解答;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来分析解答;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步骤来分析解答;
根据装置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控制加水的速率来分析解答;
根据火焰比火焰具有与氧气充分反应更剧烈,火焰温度更高、使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更环保来分析解答;
根据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来分析解答;根据乙炔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碰撞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来分析解答。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8.【答案】 固体或易导电或易导热等 低 中产生气泡比中快 金属活动性顺序 点燃时,镁能够在空气中燃烧,而“锡纸”不能燃烧
【解析】解: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锡是一种生活中用到的金属,它的一条物理性质是固体或易导电或易导热等。在锡中熔合部分铅制成焊锡,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低的熔点。
故答案为:固体或易导电或易导热等;低。
【实验探究】
一 二
实验操作及条件控制
相同体积和浓度的稀盐酸
相同体积和浓度的溶液
实验现象 中产生气泡比中快 中发生反应
中无明显变化
【得出结论】 是铝 不是锡
故答案为:中产生气泡比中快。
【反思评价】
Ⅰ小东和小营设计上述实验的理论依据是金属活动性顺序。
故答案为:金属活动性顺序。
Ⅱ小营提出:“锡纸”为什么不是镁呢?小东说: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直接判断不是镁,因为点燃时,镁能够在空气中燃烧,而“锡纸”不能燃烧。
故答案为:点燃时,镁能够在空气中燃烧,而“锡纸”不能燃烧。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盐反应。
点燃时,镁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答案】小明同学的方案更可靠一些,因为在通入石灰水的过程中导管和反应容器内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排出,所以小亮组同学的方案不太可靠
【解析】解:由图表可知,第三次与第四次反应后称量的质量相等,说明,第三次已是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片;
设生成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


每天补钙的质量为,医生建议每天需要补钙克,所以按规定量服用不能满足每天补钙需求;
小明同学的方案更可靠一些,因为在通入石灰水的过程中导管和反应容器内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排出,所以小亮组同学的方案不太可靠。
故答案为:不能;
小明同学的方案更可靠一些,因为在通入石灰水的过程中导管和反应容器内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排出,所以小亮组同学的方案不太可靠。
由图表可知,第三次与第四次反应后称量的质量相等,说明,第三次已是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含钙量;
依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二氧化碳不可能被全部导出分析两者的准确程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完全反应的认识和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学生需认真观察图表,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答题。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