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目录考纲考情 1思维导图 1知识梳理 2考点精讲 2考点1 追求智慧的学问 2考点2 哲学的基本问题 6考点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典例精析 13易混易错点 16【考纲考情】课标要求 备考策略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 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以科学史实和技术的双重作用、宇宙观的发展等为背景,通过一般情境的呈现,考查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以不同时代的哲学观点等为简单情境,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两大基本阵营、两个对子 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作用为简单情境,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个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1个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个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2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个根本观点: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唯心主义根本观点2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3个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3个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学的的关系3种发展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个概念: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5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点精讲】考点1 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起源⑴本义: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⑵产生:①(本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②(处理的关系:)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③(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认识世界)⑶作用: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⑴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 世界观区别 ①含义不同: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形成不同: 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世界观自发形成的③特点不同: 哲学并非人人都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世界观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简单化的联系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⑵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 方法论区别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⑴具体科学知识①分类:a.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b.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如:经济、政治、法学、历史等)c.思维科学知识(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②揭示的规律: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⑵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区 别 哲学 具体科学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揭示的规律 揭示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①替代论: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②取消论: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拓展归纳】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④从特点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⑤从作用看: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指导具体科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典例分析】1.(2021·广东·高考真题)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 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依题意知,牛顿、爱因斯坦、海森堡等科学家分别从经验主义、唯物论、柏拉图哲学出发,建立起了各自的科学理论。说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同时也表明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智慧的指导,①④正确。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错误。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那种认为“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是错误的,③错误。故本题选B。2.(2023·全国·模拟预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列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②世界观人人都有,方法论则不一定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④世界观就是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①③正确切题。②: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人人都有,②错误。④: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但不能说世界观就是方法论,④错误。故本题选A。3.(2023·全国·模拟预测)某一科学的兴盛和定型都会对哲学产生影响,其成果、方法或舆论形象会渗透到哲学之中,并引导哲学的思考方式和目标。例如,哲学的理性论证精神,或是源自数学的,或是经由数学强化了信心。这说明( )①哲学能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②具体科学与哲学相互渗透③哲学精神来源于具体科学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产生的影响,引导哲学的思考方式和目标,而材料未涉及哲学能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①不符合题意。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非是相互渗透,②错误。③:哲学的理性论证精神,或是源自数学的,这表明哲学精神来源于具体科学,③符合题意。④:某一科学的兴盛和定型都会对哲学产生影响,这说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动力,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2022·福建·一模)C市在被评为最适合人居的城市后,各地记者纷至沓来,竞相采访。当老百姓被问及对C市居民走路特别慢有什么看法的时候,一位并不识字的老太太说:“人都在走向死亡,你走那么快干什么?”记者听后深受触动。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①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②人们在生活中自发地形成哲学思想③哲学以世界观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④哲学智慧能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C【详解】①④:从题干中不识字的老太太的华中,我们可以看出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哲学智慧能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①④正确。②:哲学是自觉形成的,不是自发的,②错误。③:哲学以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③错误。故本题选C。考点2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⑴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⑵内容:①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也可表述为: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⑶历史上不同的理论表达: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哲的内容:它认为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坚持了唯物主义;承认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就是坚持了辩证法。(3)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⑴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①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⑶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基本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即: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b.合理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的。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微粒说: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②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a.基本观点: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即:自然科学中的物质结构 = 物质。原子的属性 = 物质的属性。b.进步性: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局限性: 第一,把自然科学中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第二,机械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否认联系的多样性。第三,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第四,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社会历史领域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 = 客观实在)a.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它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二不是指某一具体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拓展归纳】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本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只是一种猜测,并且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使唯物主义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半截子唯物主义)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联系 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⑷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a.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这里的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如英雄、帝王等。如:“智子疑邻”中,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b.主观唯心主义典型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客观唯心主义a.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思想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封建迷信思想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上帝、神灵等主宰世界。b.客观唯心主义经典观点: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中外的神创论:上帝创造世界 ;盘古开天地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拓展归纳】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里一定要注意是“从根本观点上看”。②不能认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要一律提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笼统地说唯物主义就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不能认为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要全盘否定。唯心主义在认识领域强调反思的作用,对认识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③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④不能认为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拓展归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不同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代表人物及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②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③孔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共同点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都认为思维或意识是本原,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评价 ①进步性:对人们认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②局限性:把人的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是错误的。【典例分析】5.(2022·浙江·模拟预测)屈原《天问》写道: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意即阴阳参合而生宇宙,哪是本体哪是变?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天问》中这一描述( )①表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具有形而上学性③体现了屈原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积极探索④认为人类不能认识宇宙的变迁,是不可知论观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依据题意,《天问》中的描述体现了屈原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积极探索,也体现了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故①③入选。②④:屈原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又体现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并未否认宁宙可认识,故②④排除。故本题选A。6.(2023·广东佛山·校联考模拟预测)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说:“人须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立身其中,须大作一个人。”下列观点与此观点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①朱熹:理在事先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③物是观念的集合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说:“人须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立身其中,须大作一个人。”此观点夸大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强调人的理性的决定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物是观念的集合”认为事物是由人的观念组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③正确。①④:“理在事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①④排除。故本题选C。7.(2023·福建泉州·统考模拟预测)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否认了直接经验....他就不是唯物论者”。由此可见( )①唯心论者就一定否认直接经验②只有唯物论者才承认直接经验③能离开直接经验的都不是知识④是唯物论者就不否认直接经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③:材料中“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可知能离开直接经验的都不是知识,③符合题意。④:材料中“否认了直接经验....他就不是唯物论者”可知是唯物论者就不否认直接经验,④符合题意。①②:唯心论者也承认直接经验,只不过不把直接经验作为世界的本原,①②不选。故本题选D。8.(2023·海南海口·校联考模拟预测)荀子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烃,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上述材料中的哲学思想属于(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②客观唯心主义思想③机械的、形而上学思想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荀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事物都是运动着的,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性,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同时蕴含着辩证法思想,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荀子这个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不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也不属于机械的、形而上学思想,②③错误。故本题选B。考点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②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③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成为可能。④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⑵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观点【提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②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4.区分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 内涵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科学性 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是科学的哲学发展阶段 有许多门类、派别,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 既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阶段。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没有哲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因为哲学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新阶段,才使哲学重新焕发出生机,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典例分析】9.(2023·浙江·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她( )①做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②构建了涵盖所有领域的理论体系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 ④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她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做到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符合中国国情,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是因为构建了涵盖所有领域的理论体系,而是因为这些理论体系能够与时俱进,与中国国情相适应,起到了行动指南作用,②错误。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探索,及时正确地指导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无止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无止境,④错误。故本题选B。10.(2022·辽宁·高考真题)李大钊曾说,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但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这些论述强调( )①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论③党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均是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体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化。从李大钊到毛泽东,再到习近平的论述都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独特理论品质,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党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③④符合题意。①②: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方向,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论,这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作用,材料没有体现,①②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11.(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宋代著名哲学家张载认为,宇宙是由气构成的,是和谐共生的整体,其中的一切都与自己有直接的关系,他人与万物都是自己的同胞手足。基于对世界的这种理解,他主张人应该尊敬高年长者,抚育孤幼弱小,对宇宙大家庭及其成员尽自己的义务。张载的观点( )①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②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③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体现了世界观影响做人做事的方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②:“宇宙是由气构成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具体的物质,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①排除,②符合题意。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张载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③排除。④:基于对世界的这种理解,他主张人应该尊敬高年长者,抚育孤幼弱小,对宇宙大家庭及其成员尽自己的义务,这说明体世界观影响做人做事的方法,④正确切题。故本题选D。12.(2020·海南·高考真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在特定国家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为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说明( )①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提供理论指导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③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中国的革命与实践④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②④: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在特定国家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为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②④符合题意。①:马克思主义要与特定国家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结合,排除①。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产生于中国的革命与实践,排除③。故本题选C。【易混易错点】1.1 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都能给人智慧, 使人聪明。【解析】哲学是追求智慧之问,不一定能给人智慧, 使人聪明。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解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3.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解析】哲学是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是研究整个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不能说是包罗万象。4.哲学是哲学家的事。【解析】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能说只是哲学家的事儿。5.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解析】哲学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能说是决定力量。6.哲学包括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解析】具体科学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7.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解析】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8.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根本原则。【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根本原则。9.世界观是人们自觉研讨而形成的思想体系。【解析】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思想,人人都有,一般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10.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解析】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2 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猜想和想象。【解析】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解析】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是不可知论的观点。3.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解析】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中的首要问题。【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中的首要问题。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决定各种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的问题。【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不同回答决定了各种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建立在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学说。【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缺点是没有科学依据,只是一种宝贵的猜测。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学说7.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解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原子和虚空或者认为是基本元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哲)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8.命,乃失败者的借口;运,乃成功者的谦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解析】命,乃失败者的借口;运,乃成功者的谦词,是古代命定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答案】正确。【解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所以哲学史上虽然是两个对子,但只有两大阵营或两大派别。10.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但也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错误。唯心主义从根本上是错误的,但他的存在对人类的认识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1.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解析】19世纪,自然科学已经由“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解析】旧哲学当中有形而上学也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坚持了辩证法。旧哲学是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解析】旧哲学当中有唯物主义也有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原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原是德国古典哲学,自然科学前提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在于它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原因在于是改造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能推动时代的前进步伐。【解析】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能推动时代的前进步伐。7.是否关注人民需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本质区别。【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8.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统一反映了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解析】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他们从不同程度反映了各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真正的哲学是百科之母,为具体科学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解析】真正的哲学也不是百科之母,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是具体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顶峰。【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不能说达到了顶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