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7课 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3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本导学案由学习目标、预学案、探究案、检测案、参考答案5个部分组成。 ◇本导学案主要用于新课教学,课时安排为1课时或灵活安排,一般按课本上“框”或“目”设计。 ◇本导学案根据统编版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2023年1月第4次印刷版编写。【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核心素养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3.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4.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政治认同: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公共参与:形成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预学案】任务1:梳理知识-根据课本自主完成填空-根据填空自主批注课本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 和 ,使之与 相适应、与 相协调。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 、 和 ,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二)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为核心, 、 、 、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1)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 。(2)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 精神、伟大 精神、伟大 精神、伟大 精神的人民。(3)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和 ,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 。3.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具有时代性)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的过程。4.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 ,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一系列伟大成就,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铸就了 精神、 精神、 精神、 精神、 精神等。(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铸就了 精神、 精神、 精神和 精神、 精神、精神、 精神等。(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就了 精神、 精神、 精神、 精神、 精神等。(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铸就了 精神、 精神、 精神、 精神、 精神等。5.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和意义(1)内涵: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 、 、 、 、 的伟大抗疫精神。(2)意义: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 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 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 。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 ,强化 、 、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务2:易混易错知识自主纠偏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就是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2.中华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3.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物质动力。4.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5.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6.文化创新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物质保障。8.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任务3:根据提示自主学习本框栏目内容1.P99阅读与思考[问题1提示]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握过去的“道”,来驾驭好当下的事物。能够认识到宇宙洪荒的初始,这就叫作认识到了“道”的规律。用之前认识和把握的道(即规律)可以指导人们当前的各种活动,这启示我们要进行文化创新、发展,就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2提示]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2.P100相关链接: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要求3.P100阅读与思考[问题提示]周易中这句名言的核心意思是“自强不息”,也体现伟大奋斗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也体现伟大梦想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要注意其基本内涵和“四个伟大”,同时也要体会到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4.P101阅读与思考[问题1提示]形成: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关系:红船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红船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个过程中又形成了其他革命精神,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问题2提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面临不同的问题,担负不同的历史任务,进行不同的伟大创造。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会深深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我的预学疑惑【探究案】融入情境/小组合作/按主观题要求写出探究成果/展示与评价1.探究情境:我国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道产丰富,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其中的重要代表,茶文化不仅彰显着特定历史的生活方式,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段时间,“围炉煮茶”成为休闲娱乐界的“网红”,正是切中了年轻人渴望暂且忘却烦恼、卸下焦虑,从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需求。与欣赏戏曲等非遗不同,公众体验茶文化,有更多的亲身参与感,可将茶文化精神与新时代潮流相结合,通过重新赋予仪式感和社交元素,满足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休闲、社交需求,提供其他娱乐方式无法替代的文化审美。探究任务:结合情境,运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的意义。2.2022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素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实施,这次改革将劳动课正式列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整理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列入不同学段目标,这对于纠正现存的一些忽视劳动、轻视劳动、不愿劳动、不会劳动等不良风气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向来崇尚劳动、勤于劳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崇劳尚俭思想,凝聚着博大精深的劳动智慧。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蕴含梦想主题的神话故事,到“铁人王进喜”“时代楷模张桂梅”等饱含奋斗情怀的先进事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文化基因撑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探究任务: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国家推进劳动教育的文化价值。【检测案】1.2023年央视春晚节目歌曲《百鸟归巢》的创意取之于世界级非遗项目南音。南音源于唐,成于宋,发源于泉州,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有“中国音乐活化石”之称。谭维维与“南音”艺术家将南音的唱腔、乐器与现代流行音乐碰撞交汇,呈现出百花齐放、百鸟归巢的吉祥盛景。《百鸟归巢》的创作( )①来源于创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②彰显文化自信,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是对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有益尝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最主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A.奋斗精神 B.梦想精神 C.团结精神 D.创造精神3.2021年9月9日,三星堆遗址又出土500多件文物。最新出土的文物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古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远超我们的想象。三星堆考古最新发掘有利于()①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塑造文化自信②丰富了我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③理清中华文明历史脉络,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通过2600余幅图片、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的展示,使参观者对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有了深刻的认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这表明()①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②文化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推动社会发展③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革命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可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英烈保护工作,如确定每年的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在各地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颁布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依法保护英雄烈士遗属的合法权益;发挥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阵地作用,党中央采取上述举措的目的是()①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②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人的发展③保护文化遗存,满足旅游需要④增进历史自觉,振奋民族精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宁夏西宁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承载着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我们对革命先辈足迹的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思想的陶冶和洗礼;与革命文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精神的对话和传承。革命文物()①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②承载着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载体④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因传播而有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国高度”,同时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表明载人航天精神( )①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②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独特功能③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④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我的学习收获参考答案【预学案】任务1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二)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1)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2)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3)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具有时代性)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4.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一系列伟大成就,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就了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铸就了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5.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和意义(1)内涵: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2)意义: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预学案】任务21.辨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2.辨析: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3.辨析: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4.辨析: 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辨析:√。6.辨析:中华传统文化有优秀与糟粕之分,文化创新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7.辨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8.辨析: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9.辨析: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引领作用。【探究案】1.①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申遗成功有利于保护我国茶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申遗成功将吸引更多人体验茶文化,赋予茶文化新的时代元素,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申遗成功有利于人们将茶文化精神与新时代潮流相结合,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分析】背景素材: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考点考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知识能力考查:描述与阐释事物、论证与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国家推进劳动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思想道德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自强不息,崇劳尚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国家推进劳动教育,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国家推进劳动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检测案】DACBB 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