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农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上的差异。3.能够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4.明确我国农业的发展要走科技强农之路。【学习重点】1.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特点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习难点】根据生活实际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过程】自主预习(知识点一:农业及其重要性)1.农业的概念: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2.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 、 、 、 。3.农业的重要性:国民经济的 。(知识点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东部与西部的农业生产差异地区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西部 畜牧业 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种植业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东部 种植业 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平原林业 三大林区:东北林区(最大)、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人工林)渔业 沿海地区(海洋渔业)、南方地区(淡水渔业)2.南部与北部的农业生产差异二、合作讨论,效果检验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下面四幅图是我国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 )A.甲油菜、乙冬小麦、丙水稻、丁甜菜 B.甲水稻、乙甜菜、丙油菜、丁冬小麦C.甲甜菜、乙冬小麦、丙水稻、丁油菜 D.甲冬小麦、乙水稻、丙甜菜、丁油菜2.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中央的7161亿元“三农”投入大部分要集中在粮食生产区。下列商品粮基地位于东北地区的是 ( )A.成都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潘阳湖平原 D.松嫩平原3.读“我国某地土地资源构成表”,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其他比重 7.1% 15.7% 48.23% 28.97%A.种植业 B.林业 C.渔业 D.畜牧业4.(1)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___,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2)从干湿状况来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__地区。(3)从温度带来看,小麦分布最广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水稻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4)观察图可知,北方旱作区和南方水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__一线。(5)北方旱作区的耕作制度(熟制)是 ,南方水田区的耕作制度(熟制)是 。(6)在图中大致画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