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复习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复习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声现象(一)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往返一次叫振动一次。固体、液体、气体在振动时都能作为声源发声,在生活中所听到的钟声、海浪声和悠扬的笛声,分别是由固体(钟)、液体(海水)和笛子中的气体振动发出的。
由声音产生的原因可以知道,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及传播速度
声源的振动通过气体〔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传播到人的耳朵里,被人感知后人就听到了声音。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通常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即。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3.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三.声音的传播形式
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他们的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类似于水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因此称之为声波。
题模一: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真空不能传声
(2022·河北省)
2022年2月4日,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大山深处的44名孩子,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用希腊语唱起《奥林匹克颂》,如图所示,他们的歌声走出了大山,走到了世界面前,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他们的声带________产生的,我们能够从伴奏中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世界各地的部分电视用户是利用卫星接收和发射的________信号来收看现场画面的。
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现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______,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______。
【提分秘诀】1.为了便于观察到不明显的振动,采用了放大法:用轻小的乒乓球的振动来放大音叉的振动。2.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方法是“实验与推理相结合”,
3.注意“振动”,不能写成“震动”。
题模二:放大法证明振动发声
(2022·四川成都)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C. 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 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如图(包括对应的描述)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
题模三: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如图,小儿垂钓时的鱼竿是 (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杠杆,“怕得鱼惊不应人”是因为 可以传声。
(2022·青海省)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题模四: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020齐齐哈尔2)为增强居民对新冠病毒的科学防护意识,社区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在小区内播放疫情防护知识。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先听到来自_______的声音(选填“空气”或“铁管”)。已知v空气=340m/s,v铁=5200m/s。
回声
一.回声的产生
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则发生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
二.人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人耳只能区分时间间隔0.1s以上的两个声音。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人耳就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从而听到回声。
三.利用回声测距
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变的。从声源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声音的运动经历了“声源—障碍物”和“障碍物—声源接收器(如人耳)”两个过程,所以声音从声源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则,因此,当已知声音在某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只要测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就可算出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题模一:生活中回声的利用
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如图9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 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在电影院内听不到回声,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A.墙壁反射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B.墙壁吸音性好,传向墙壁的大部分声音被吸收了
C.墙壁吸收了全部声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题模二:声音的计算
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____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_米(声速取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人在峡谷中呼喊之后,会听到回声,如果从呼喊到听到回声用了,则反射声音的峭壁距呼喊者 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则人若要听到自己的回声,人距障碍物至少要 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运用声纳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纳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接受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海水中的声速是),但是,超声波声纳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
峭壁前方的山路上有一辆汽车,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汽车鸣笛后都是经过3s听到回声,分别求鸣笛时车和峭壁间的距离。(空气中声速340m/s)
(1)车向靠近峭壁的方向匀速行驶,速度为10m/s;
(2)车向远离峭壁的方向匀速行驶,速度为10m/s。
人怎样听到声音
一.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发声体振动,发出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响度足够的声音;
2.具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
3.人耳具有正常的听觉。
二.人耳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
1.空气传声:发声体振动引起周围的介质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以发声体为中心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传播到人耳处,引起人耳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形成听觉,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2.骨传导:当声波碰到头颅骨后,头颅骨即发生振动,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贝多芬活到57岁,一生中创造出许多传世名曲。令人震惊的是,音乐大师曾经饱受听力损失的困扰。从26岁那年开始,贝多芬的听力慢慢减退,甚至最后全聋。听力丧失让他无法听见弹奏钢琴的声音,于是他用特殊的拐杖一端抵住钢琴发音的地方,另一端则用牙齿咬住,这么一来他就能听到钢琴的声音。通过颅骨的振动直接传递给听小骨,这种传声的方式即为“骨导声”。
题模一:空气传声和骨传导
“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其它组织传给 ,最后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这是利用了 来听声音的.
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的烦人,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是主要是因为(  )
A.饼干太干了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D.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
题模二:双耳效应
下面不是双耳效应产生的效果的是( )
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大象判断声源的位置比人判断准确
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声音的特性
一.声音的三要素
1.音调: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声源的频率高低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管乐器的音调由发音部分的气体体积大小决定,体积越小,音调越高。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我们把频率高于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响度: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在声学中,人们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强度)。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不超过;为保证正常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3.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振动情况是不同的,发出的声音的特色也就不同。
题模一:音调
小明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琴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音调的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的弦(填写字母)
(2)想探究弦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应选________,想探究弦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________。本 题的探究实验所用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法。
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
向一个空暖水瓶中灌水,有经验的人凭声音就可知水是否灌满。这是因为水灌得越多,空气柱变得越短, 空气柱发出的音调越_____。
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以下的“高”描述音调的是( )
A. 男高音歌唱家 B. 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
C. 引吭高歌 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题模三:超声波、次声波
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受________的设备;
(2)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壳的振动,会产生___________;
(3)蝙蝠靠发出________来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4)B超利用_________工作。(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壳的振动,会产生次声波。人对次声波____________感受(选填“有”或“没有”),但次声波能够被某些动物听到。由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对地震产生的次声有感受的动物是________和狗。
题模四:响度和振幅
如图26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轻敲鼓时看到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比较甲、乙两次敲鼓的情况,两次鼓面上的纸屑振动的幅度不同,说明两次鼓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题模五:影响人耳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小的因素
要想使得听到的锣声更响些,下列办法中最好的是( )
A.加大敲锣力度,同时人离锣远些 B.减小敲锣力度,同时人离锣近些
C.加大敲锣力度,同时人离锣近些 D.减小敲锣力度,同时人离锣远些
题模六:音色
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它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
(2)“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题模七:声音特性的运用
(1)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的是_________。
(2)而“引吭高歌”里的“高”指的是_________。
(3)“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_。
(4)小明在弹奏吉他时,往往要调整吉他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改变弦声的_________。
(5)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6)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的叫声音调较高,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题模八:波长、频率和波速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
海面上停着一条船,一个人观察到每隔10s有一个波峰经过这条船,则可知该波浪的频率为_______Hz。
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
A.声速逐渐减小
B.频率逐渐减小
C.振幅逐渐减小
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
题模九:声音的利用
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__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____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___.
图中的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能以雷鸣般的吼声警告其他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吼声起到警告作用说明声音能传递      .
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传递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
(2)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传递__________的性质。
(3)用声纳探海深利用了声能传递__________的性质。
(4)利用B超做体检利用了声能传递__________的性质。
(5)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 传递____。
噪声
1.噪声的控制
噪声有不同的定义方法,在考试题中一般考察在生活中的噪声,注意一切声音都可以成为噪声,控制噪声的方法可以从声音的传播去记忆和理解,声源à介质à人耳,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
2.声现象综合辨析
选择题中常常出现的选项有:振动发声、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三要素辨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辨析噪声的控制方法等。
题模一:噪声的概念
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_______,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称为_______.
如图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音乐的波形,图 是噪声的波形.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敲鼓时越用力,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D.优美动听的交响乐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题模二:噪声的危害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
(1)优美的乐曲肯定不是噪声.
(2)城市绿化对减弱城市的噪声污染也有一定的作用.
(3)声音是没有细菌的,因而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4)广场上的高音喇叭能使远处的听众听清楚,但对附近的居民是噪声.
题模三:噪声的等级
现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显示如图所示的数字68,它的单位是 ,表示声音的 (音调、响度或音色);当附近有车辆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小海在自习课上“吼”了一声,“吼”声达到85分贝,旁边同学的耳朵被震得嗡嗡响,关于他的“吼”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吼”声属于超声波 B.“吼”声传递了能量
C.“吼”声属于噪声 D.85分贝说明“吼”声响度大
题模四:控制噪声
(2022·湖北随州)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
A. 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 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 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 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2022·江苏苏州)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B.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 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 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