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1.描述与分类: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意义,描述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解释与论证: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理解建立新中国的重大意义,理解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
3.预测与选择: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4.辨析与评价:①评析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②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需要坚持党的领导。
结合近代中国的国情和各种政治力量在建国方面的较量,考查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实例,考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考查改革开放的实质和意义;通过国家重要领导人讲话及最新推出的相关政策,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及意义。
该专题属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内容,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1)从命题内容上看,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为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意义类、措施类和开放性试题是考查的重点,(3)命题常常主要围绕党的重要工作、重要会议和党的重大改革等来命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必备知识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种政治力量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改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INET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基本国情 内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3-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3-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3-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改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3-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改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3-2.TIF" \* MERGEFORMATINET
原因 ①内因:清王朝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政治腐败、军备废弛②外因:西方一些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地位 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主要矛盾 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历史任务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提和基础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目的和动力
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原因 现实背景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思想基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阶级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意义 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主心骨 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方案 第二种方案 第三种方案
方案内容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实践结果 被抛弃了 无法实现 赢得拥护
历史结论 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伟大成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历史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必备知识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改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INET
1.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标志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地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开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目的 ①生产力角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制度角度: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党的角度: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意义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3.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历史方位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重大意义 ①历史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②政治意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③世界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伟大成就 在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1.(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百年风雨兼程,百年伟大跨越。一代代中华儿女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心底的歌,迎来新中国,走进新时期,迈入新时代。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都雄辩地证明( )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所有公民的利益
④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民主执政这一基本执政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新中国,走进新时期,迈入新时代,这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故①入选。
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新中国,走进新时期,迈入新时代,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②入选。
③: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故③不选。
④: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④不选。
故本题选A。
2.(2022·江苏·高考真题)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下图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③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领导中国人民逐梦前行
④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人民的正确选择,但材料未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①排除。
②:中国共产党在与人民的无限循环互动中发展,体现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②正确。
③: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引领人民向前进,③正确。
④:材料强调的是党与人民的关系,与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023·海南·模拟预测)“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旭日东升,红旗飘扬,2022年10月1日,我们共同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3周年华诞。73年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新生的共和国迎着朝阳向前进。今天,我们回首峥嵘岁月,共享伟大荣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②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①④正确。
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不符合题意。
③: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在主题为“聚焦中国成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班级学习交流活动中,同学们搜集资料,从不同角度分组进行主题演讲。下列符合这一演讲主题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主心骨”
②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从处于世界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③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生产者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主心骨”,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符合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主题,①③符合题意。
②:近代中国处于世界的边缘,当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②说法错误。
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体现不了中国的成就,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2023·江苏扬州·扬州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一重要论述是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历史中得出的。这说明( )
①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实现伟大梦想中起决定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一以贯之的理论和实践主题
④新时代必须继续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①正确。
②:坚持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②正确。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而不是党一直以来的理论和实践主题,③排除。
④:材料强调的是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未体现继续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排除④。
故本题选A。
4.(2023·广东广州·模拟预测)从播种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国之重器、一次次创新突破,从不同维度记录了中国的非凡成就。上述成就的取得( )
①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得益于我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
③得益于我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这一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证明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②④: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得益于我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证明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性,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阶段性成就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①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5.(2023·重庆·二模)近代以来多种救国方案轮番上台,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这意味着( )
①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②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第一次有了领导者
③中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
④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中国问题有了出路和希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④: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这说明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说明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中国问题有了出路和希望,①④符合题意。
②: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革命一直都有不同的领导者,②说法错误。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6.(2023·辽宁·模拟预测)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引发了观众情感共鸣。某班同学以“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以下是同学甲所述故事的部分内容:
我的太爷爷出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年近百岁,是祖国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太爷爷说,他小的时候,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哪个地方在打仗,那时候能活着都是一种奢侈;结婚以后,生活也是磕磕绊绊,好几年都穿不上一身新衣服,那时候有一句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包干”以后,我们家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感觉生活也有了奔头……太爷爷还说,他不懂什么是全面小康,什么是共同富裕,但他切实感受到了“幸福”,如果可以选择,他还想再活100年……
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 )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百姓之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
③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也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①正确。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百姓之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②错误。
③: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展现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体现了“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正确切题。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④错误。
故本题选C。
7.(2023·湖北武汉·统考模拟预测)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说明( )
①“四个伟大成就”一脉相承,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根本前提
③马克思主义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科学指引
④人民群众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动力和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四个自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创发展的,不能说“四个伟大成就”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①排除。
②:“四个伟大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根本前提,②符合题意。
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所以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科学指引,③符合题意。
④:人民群众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主体,④排除。
故本题选C。
8.(2023·湖北黄冈·黄冈中学校考二模)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曾说“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开启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表明( )
①不变的是党一脉相承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②党始终坚守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
③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我党共同致力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表明党一脉相承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和党始终坚守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不断加强自身坚持,保持先进性,①②正确。
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再到新时代,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不是实现了“强起来”,③排除。
④:“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不涉及我党执政方式的完善,而且“两个务必”提出之时,我党还没有实现执政,④排除。
故本题选A。
9.(2023·河北保定·校联考三模)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当时中国的革命志士带来极大震动。在进行了长达数年之久的观察、比较、分析之后,孙中山先生认为“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说明当时的孙中山先生( )
①意识到推动国民党走革命道路的重要性
②认识到人民群众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③看到了国共两党合作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④着手推动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②③:孙中山先生认为“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表明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使孙中山先生看到了新的前进方向,认识到人民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国共两党合作对中国革命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
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本身就是走革命道路,①不合题意。
④: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0.(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近日,《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英文版面向海内外发行。该书英文版的出版发行,为国外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权威读本,系统反映了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实现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根据教材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①②正确。
③:1956年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故③不选。
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而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1.(2023·天津和平·校考模拟预测)2023年,中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下列选项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A.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C.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D.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主导性力量
【答案】C
【详解】A: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A错误。
B:材料强调深化改革开放的意义,并没有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不合题意。
C: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C正确。
D: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导性力量,D错误。
故本题选C。
12.(2023·天津和平·统考三模)1943年,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并传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毛泽东作了修改,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这一修改表明(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B.未来中国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C.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D.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答案】B
【详解】A: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未涉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A不符合题意。
B:材料中强调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的国家政权,为实现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奠定基础,B正确。
CD:材料强调的是“新”,指的是未来中国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并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取得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C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3.(2023·河北·模拟预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坚持改革开放( )
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保证
④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深入推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①说法错误。
③:中华民族站起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坚持改革开放不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保证,③说法不妥。
②④: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强调了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深入推进,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4.(2023·湖南长沙·长沙市明德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某中学组织了“追随总书记脚步,感受精神力量”的实践活动,走进陕西延安革命旧址,聆听革命前辈的红色故事;步入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追忆上世纪60年代当地人民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在太行山腰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最有可能了解到(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首创精神
②中国实现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的战斗过程
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和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
④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是在改革开放后,而题干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时期和二十世纪60年代,故①不选。
②③:走进陕西延安革命旧址,聆听革命前辈的红色故事,这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实现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的战斗过程;步入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追忆上世纪60年代当地人民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在太行山腰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这能让同学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和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故②③正确。
④:题干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时期和二十世纪60年代。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迎来了三个伟大飞跃,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C。
15.(2022·全国·模拟预测)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 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小王了解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是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①②正确。
③: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有了主心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③错误。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错误。
故本题选A。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广东东莞·校考三模)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如同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
观点一: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观点二: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观点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任选以上两个观点,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解。
【答案】观点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观点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观点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分析】背景素材:党的二十大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认识类试题。需要灵活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任选以上两个观点,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解。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可联系教材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梦的特点知识;
关键词②: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可联系教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知识;
关键词③: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可联系教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17.(2021·陕西宝鸡·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1年,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以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展现出计利天下的国际胸怀。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结合材料,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短短100年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革命和建设中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②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向胜利提供了行动指南。
③中国共产党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历史重任。
④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计利天下的国际胸怀,赢得了国际普遍赞誉。
【分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伟大事迹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历史重任、最高理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知识和考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试题难度适中。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短短100年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属于归因类的试题。解答本题,要紧扣设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短短100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结合材料,从党的宗旨、指导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和党的最高理想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即可。
课标要求
考纲解读
考情分析
体系构建
考点梳理
真题在线
模拟演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1.描述与分类: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意义,描述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解释与论证: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理解建立新中国的重大意义,理解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
3.预测与选择: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4.辨析与评价:①评析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②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需要坚持党的领导。
结合近代中国的国情和各种政治力量在建国方面的较量,考查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实例,考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考查改革开放的实质和意义;通过国家重要领导人讲话及最新推出的相关政策,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及意义。
该专题属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内容,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1)从命题内容上看,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为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意义类、措施类和开放性试题是考查的重点,(3)命题常常主要围绕党的重要工作、重要会议和党的重大改革等来命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必备知识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种政治力量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改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INET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基本国情 内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3-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3-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3-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改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3-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改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3-2.TIF" \* MERGEFORMATINET
原因 ①内因:清王朝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政治腐败、军备废弛②外因:西方一些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地位 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主要矛盾 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历史任务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提和基础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目的和动力
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原因 现实背景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思想基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阶级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意义 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主心骨 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方案 第二种方案 第三种方案
方案内容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实践结果 被抛弃了 无法实现 赢得拥护
历史结论 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伟大成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历史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必备知识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马珊珊\\2023\\一轮\\政治 部编版 新教材(改教材)\\教师用书Word版文档\\考点精讲.TIF" \* MERGEFORMATINET
1.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标志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地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开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目的 ①生产力角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制度角度: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党的角度: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意义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3.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历史方位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重大意义 ①历史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②政治意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③世界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伟大成就 在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1.(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百年风雨兼程,百年伟大跨越。一代代中华儿女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心底的歌,迎来新中国,走进新时期,迈入新时代。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都雄辩地证明( )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所有公民的利益
④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民主执政这一基本执政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22·江苏·高考真题)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下图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③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领导中国人民逐梦前行
④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023·海南·模拟预测)“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旭日东升,红旗飘扬,2022年10月1日,我们共同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3周年华诞。73年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新生的共和国迎着朝阳向前进。今天,我们回首峥嵘岁月,共享伟大荣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②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在主题为“聚焦中国成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班级学习交流活动中,同学们搜集资料,从不同角度分组进行主题演讲。下列符合这一演讲主题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主心骨”
②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从处于世界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③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生产者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江苏扬州·扬州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一重要论述是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历史中得出的。这说明( )
①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实现伟大梦想中起决定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一以贯之的理论和实践主题
④新时代必须继续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广东广州·模拟预测)从播种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国之重器、一次次创新突破,从不同维度记录了中国的非凡成就。上述成就的取得( )
①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得益于我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
③得益于我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这一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证明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重庆·二模)近代以来多种救国方案轮番上台,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这意味着( )
①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②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第一次有了领导者
③中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
④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中国问题有了出路和希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3·辽宁·模拟预测)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引发了观众情感共鸣。某班同学以“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以下是同学甲所述故事的部分内容:
我的太爷爷出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年近百岁,是祖国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太爷爷说,他小的时候,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哪个地方在打仗,那时候能活着都是一种奢侈;结婚以后,生活也是磕磕绊绊,好几年都穿不上一身新衣服,那时候有一句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包干”以后,我们家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感觉生活也有了奔头……太爷爷还说,他不懂什么是全面小康,什么是共同富裕,但他切实感受到了“幸福”,如果可以选择,他还想再活100年……
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 )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百姓之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
③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也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2023·湖北武汉·统考模拟预测)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说明( )
①“四个伟大成就”一脉相承,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根本前提
③马克思主义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科学指引
④人民群众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动力和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3·湖北黄冈·校考二模)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曾说“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开启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表明( )
①不变的是党一脉相承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②党始终坚守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
③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我党共同致力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河北保定·校联考三模)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当时中国的革命志士带来极大震动。在进行了长达数年之久的观察、比较、分析之后,孙中山先生认为“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说明当时的孙中山先生( )
①意识到推动国民党走革命道路的重要性
②认识到人民群众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③看到了国共两党合作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④着手推动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近日,《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英文版面向海内外发行。该书英文版的出版发行,为国外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权威读本,系统反映了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实现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3·天津和平·校考模拟预测)2023年,中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下列选项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A.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C.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D.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主导性力量
12.(2023·天津和平·统考三模)1943年,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并传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毛泽东作了修改,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这一修改表明(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B.未来中国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C.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D.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3.(2023·河北·模拟预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坚持改革开放( )
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保证
④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深入推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3·湖南长沙·校考模拟)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某中学组织了“追随总书记脚步,感受精神力量”的实践活动,走进陕西延安革命旧址,聆听革命前辈的红色故事;步入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追忆上世纪60年代当地人民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在太行山腰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最有可能了解到(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首创精神
②中国实现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的战斗过程
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和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
④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2·全国·模拟预测)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 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3·广东东莞·校考三模)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如同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
观点一: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观点二: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观点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任选以上两个观点,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解。
17.(2021·陕西宝鸡·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1年,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以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展现出计利天下的国际胸怀。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结合材料,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短短100年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课标要求
考纲解读
考情分析
体系构建
考点梳理
真题在线
模拟演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