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资源简介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从化学角度对物质间的变化进行
2. 教学思考
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能描述物质发生变化时的现象,理解并归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进行区分和联系。
3. 问题解决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4.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难点: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同学分组实验,能描述物质发生变化时的现象,分析变化前后物质种类是否改变,并能准确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分析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本课题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从学生生活中常见并熟悉的与化学相关的事实、现象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准备并建立有关基础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范围和特点,培养并规范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引入)氢弹的爆炸
(学生感到非常震撼发出一阵惊叹,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住)
(教师讲述)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获得完全的成功。这次试验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教师稍作停顿,给学生反应时间)
(教师激发学生情感)我们国家从昔日的落后到今日的强大,经历多次的变革和发展,其中更加离不开化学所作的巨大贡献。物质的变化是事物发展的根本。
物质是可以发生千变万化的,同学们,你们准备好去了解物质的变化了吗?
(学生精神振作,做好继续学习的准备)
[分析]教师利用一段震撼人心的爱国视频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做好身体和精神上的准备。
设计意图:情境契合主题,激发探究欲望,目标导学合理,可观可测。
(二)新课讲解
一、搭建支架,引导认知
(教师讲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和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建议支架)在进行化学研究时,我们通常会采取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观察并记录实验,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观察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从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和状态的变化去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记录,对新生成的物质做解释说明)
二、独立探索,撤去支架
(学生独立完成,感受物质的变化,体会实验的乐趣)
1.完成实验2~5。
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比较归纳上述六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初步形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师巡视)必要时及时给予学生帮助,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三、协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
课堂检测
1.(2012佛山)佛山是远近闻名的陶瓷之都。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干燥 D.烧结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5效果评价,课堂反馈
(反馈练习)判断下列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3.纸张燃烧。
4.寒冷的冬天对着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5.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过一会瓶子外壁挂上了水珠。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亲身感受了物质的变化,了解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原来变化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一定能像孙悟空那样“火眼金睛”一眼把它们识破!请你们回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发生的变化并进行区分。
[分析]评估本节课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将学习带入生活中去,用自己的双眼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机会。
(三)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