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对蜡烛的性质和燃烧产物进行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 教学思考根据提示信息和教师的引导和演示,通过小组合作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并写出探究报告。3. 问题解决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4.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现象、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教学难点:体验科学探究的成就感,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并学会善于发现问题。三、教学分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是两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感官去看、闻、听、摸,使学生对化学变化及教材分析其现象进行系统、全面和仔细的观察,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进行设计简单实验的尝试。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合理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检验、鉴别、比较含量高低等,认识到关注物质性质的。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上节课(课题 1)老师演示实验的时候发现同学们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这节课同学们就自己动手来探究蜡烛及其燃烧以及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首先来明确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做实验的热情直接切入主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二)新课讲解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展示1. 点燃前:石蜡物理性质的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完成表点燃前通过观察回答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石蜡的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等性质。教师活动:2. 燃着时问:①观察蜡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石蜡具有什么性质?②蜡烛燃烧的产生的火焰分几层?哪层最明亮?那层最暗?③哪层火焰的温度最高?指导学生做出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④蜡烛燃烧是 (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是什么?指导学生做出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展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指导学生正确读出表达式学生活动:①点燃蜡烛,观察燃着时的蜡烛,描述蜡烛燃烧时的变化,并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该现象说明石蜡具有怎样的性质。②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回答问题。③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哪层火焰温度最高。进行实验,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④对蜡烛的燃烧产物做出假设,并在老师引导下设计实验方案,最后进行实验,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3. 熄灭后问:①观察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发生?白烟是什么物质?②用打火机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蜡烛能否重新燃烧?说明什么问题?指导学生:烟是指固体小颗粒,雾是指小液滴,总结化学学习的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描述实验现象,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初步学会利用物质的性质验证物质的存在。(三)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