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资源简介

3.2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
2.掌握工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3.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4.理解环境因素与工业布局的相互关系。
【自主学习】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社会经济 当地的总体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劳动力供给、投资环境、政策、市场等
科学技术 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科技研发能力、信息化水平等
3.区位因素的变化
(1)原有区位因素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工业区位因素也在不断变化。
(2)出现新因素:
环境质量 环境状况对厂址选择和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
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水平高的地方,引导企业布局和集聚,也会引发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
产业集聚 集聚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促进集成创新,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二、工业布局
1.含义:指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
2.两大层面
(1)宏观:
包括工业部门、多个企业的总体布局,某工业部门的战略配置,区域工业综合布局。
(2)微观:指工业企业的布局,工业点的布局等。
3.意义
合理的工业布局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地区产业均衡发展,有利于城乡统筹。
地域表现形式:
工业区是工业布局的地域表现形式,可分为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或专业性工业区与综合性工业区。目前,世界上规模宏伟的工业区有欧洲西部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俄罗斯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中国东部沿海工业区等。
基础练习
1.判断正误
(1)从经济效益看,工厂应布局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低成本获得高利润。(√)
(2)工业集聚的目的是改善工业地域的环境,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高新技术产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分散发展而形成的。(×)
2.现代工业区位选择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原因是()
A.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B.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大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劳动力价格上涨
3.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相比,辽中南工业区区位条件的最大优势在于()
A.交通便捷 B.技术先进
C.市场广大 D.矿产丰富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工业区位因素
[地理实践]
2019年1月21日,民营企业家迎春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该会议召开后,各省市开始有针对性地为民营企业发展松绑、减负,尊重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如图为某民营家电生产企业的生产场景图。
1.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探讨,来自广州的某服装厂的老板欲把位于广州的服装厂搬迁到其他省区,从经济效益上考虑,哪些省区应是他重点考察的地区?
提示:服装厂对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需求多,因此应重点考察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省区。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吸引图示的某家电企业在阿根廷投资建新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市场因素。
3.落脚“地理实践力”,如果你是一个民营企业家,想投资建设一个制糖厂,首先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制糖厂对原料的依赖性较强,应重点考虑原料因素,将工厂建在原料产地。
[知识生成]
1.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影响因素 具体内容 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资源型工业直接受制于区域的自然资源状况。土地的供给状况和地价,对占地较多的企业尤为重要
自然条件 工业布局区域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的基本状况,以及有无大的自然灾害 在地形起伏较大、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尤其是洪水威胁严重的地区,不宜布局大型工业企业
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供给、投资环境和经济政策、市场等 减少运费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靠近消费地则可以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增强工业产品的竞争力
科学技术因素 包括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与科技研发能力、信息化水平等 相当一部分加工制造业对技术工人的综合素质有比较高的要求。高科技产业应当布局在大城市附近或科技水平比较高的地区。科技创新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环境质量 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要努力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严格控制工业区对居住区和其他城市功能区域的干扰,如有水污染的工厂要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等
信息化水平 研究和开发领域的前沿动态,原材料行情及市场需求变化 信息技术的推广是传统区位因素(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的作用在减弱,新的区位因素(科技、知识、创新等)的作用得以凸显。信息化水平高的地方更容易吸引企业布局和集聚
集聚因素 包括地域上的集聚和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集聚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与服务,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加强技术协作与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进而增强竞争力
2.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工业区位选择
3.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但总有一个是最主要的,即主导因素。根据主导因素把工业分为不同的指向类型,如下表所示:
主导因素 布局类型 布局原则 典型工业部门
原料 原料指向型 接近原料产地 制糖工业(原料运输成本较高)、水果罐头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
市场 市场指向型 接近市场(往往是指城市) 啤酒、瓶装饮料工业、家具制造业、炼油业等(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印刷厂(产品运输成本较高)
动力 动力指向型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有色冶金如电解铝工业、重化工工业(电能消耗量大)
劳动力 廉价劳动力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普通服装工业、电子装配业、纺织工业、鞋帽加工业等
技术 技术指向型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飞机制造工业、集成电路工业、精密仪表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航天工业、生物制药工业等
[方法技巧]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
根据工业区位选址的原则判断: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可从工业生产成本投入的角度加以判断,即所需的生产成本中投入越大,其主导地位越强。具体分析如下 :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比重最大者为其主导因素。如下图所示:
图中A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电能消耗,则其主导因素为动力;B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价劳动力,则其主导因素为劳动力;C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数量,则其主导因素为原料。
为尽可能降低成本,工厂应选在上述主导因素丰富而价优的地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
(1)运输环节:
①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②产品运输要求高(如成品油)或产品不便于运输(如玻璃制品)或产品需快速上市(如食品厂),则布局于消费地,主导因素为市场。
(2)产品研发环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投入多,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
[素养落实]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完成1~4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指向型      B.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3.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考虑,乙类工厂区位选择正确的是(  )
A.能源充足、重工业发达的地区
B.高科技研究开发能力强、协作条件好的地区
C.原材料丰富、劳动力密集的地区
D.交通方便、轻工业基础好的地区
4.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解析:1.C 2.D 3.B 4.D 第1题,由图可知,甲类工厂原料投入所占比例最高,为原料指向型。第2题,乙类工厂科技投入最高,应为技术指向型的高科技企业,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以航空运输为主,但产品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运费较少。第3题,由上题解析可知,高科技企业应布局在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第4题,丙类工厂工资投入最高,劳动力需求量大,科技水平要求低,应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中西部地区。
探究(二)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地理实践]
2019年2月26日19:00,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播出了题为《山东省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新闻报道,央视记者走进ESP(ESP是指全无头超薄带钢制造技术),点赞日钢集团新旧动能转换。据悉ESP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标杆”,未来,山东省一半钢铁产能将转移到日照。日照钢铁坐落于山东省美丽的海滨城市——素有“水上运动之都”美誉和“东方桥头堡”之称的日照,地处新亚欧大陆桥的东端,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1.从“区域认知”角度分析在日照兴建钢铁企业,其原料主要从哪些国家进口?
提示:主要从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等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进口。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山东省将一半钢铁产能转移到日照市反映出的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是什么?
提示:山东钢铁的绝大部分产能原先都是布局在原料产地,而今转移到日照市主要是看中了其便利的海运条件。
3.从“地理实践力”角度出发,探讨在日照兴建新的钢铁生产企业,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其选择厂址时应注意什么?
提示:钢铁厂生产过程中易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故选址建设时应考虑当地的盛行风,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知识生成]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各种区位因素的影响变化及原因总结如下表所示:
区位因素 影响变化 原因
原料 越来越小 工业原料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交通条件的改善使运输成本不断降低
交通 交通方便的地方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原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都需要交通运输
普通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要求降低 工业生产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市场 影响很大 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
信息 越来越大 信息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信息交流量大的城市越来越能吸引工业聚集
高素质劳动力 要求提高 工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技术导向型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环境 影响增大 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
[知识补充]
世界工业布局的特点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世界工业迅速发展,技术工艺不断提升,工业布局日趋优化。主要表现在:
(1)工业基地向大型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地域条件,以优势工业部门为主导,许多地方建成了现代化综合工业基地。
工业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工业布局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如北半球中纬度形成了一系列加工制造业地带。同时,随着交通运输的改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经济活动趋于网络化,使得一些新型工业的布局相对分散。
工业布局在近原料地、近燃料地、近消费地、临海型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临空型、科技型的新布局类型。如围绕航空港布局工业,靠近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工业。
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布局的不平衡状态依然存在。工业生产集中在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亚洲太平洋地区工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新兴的加工制造业中心。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推进,科技创新使工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域从封闭转向开放,资源、人员、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动性显著增加,提高了企业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政策、交通、通信网络的日益完善,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使工业区位的选择愈发复杂和灵活。
风与城市工业布局
一、在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进行科学布局时,应该考虑到风向。基本遵循以下原则:
1、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工厂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如西欧常年盛行西风);
2、季风气候区工厂应布局在盛行风的垂直郊外(比如我国东部地区);
3、工业区内各把重污染企业布局在下风向;
4、城市等热力环流地区工厂布局在热力环流圈之外;
5、风向不固定的地区工厂应布局在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风向不固定区风频图的判读:距离中心点最近的位置即为从该方向吹来的风的次数最少,即为最小风频处。
二、风向与城市其它规划
1、风与街道走向
街道走向大多与风向相同——可以减缓热岛效应、也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改善空气质量。
2、风与民居
北方民居方向大多避风向阳;南方民居方向大多与风向一致,有利于通风散热。
3、风与港口、机场
港口大多建在避风处——受海浪的影响小;机场跑道则大多与风向相同,有利于飞机起飞。
【课堂练习】
九江石化总厂是江西省唯一一家集炼油、化肥、化工为一体的大型石化企业,原油主要来自山东胜利油田及海外进口,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主要供应江西省内,厂址选择充分考虑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下图是九江市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九江石化总厂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在江西省境内建立该炼油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 B.原料
C.技术 D.市场
城市通风廊道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留出一定空间的走廊,以保持或引导天然气流,提升城市空气流通性。读“北京通风廊道规划图”,回答3~5问题。
3.影响北京通风廊道规划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盛行风向 B.道路分布
C.地形地势 D .工业布局
4.下列地理事物中,不适合布局在通风廊道中的是(  )
A.成片绿地 B.高大建筑
C.湖面水域 D.城市道路
5.通风廊道建设完成后对北京的影响主要有(  )
A.彻底解决“雾霾” B.扩大城市规模
C.提高城市地价 D.改善城市气候
解析:
1.B 2.D 
第1题,石化工业易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乙地位于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和河流下游,可以使城区免受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最适宜布局石化工业。
第2题,该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主要供应江西省境内,故其主导因素是市场。
3.A 4.B 5.D
第3题,城市通风廊道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留出一定空间的走廊,以保持或引导天然气流,提升城市空气流通性。所以城市通风廊道要和主导风向一致,这样才能提升城市空气流通性。A正确。
第4题,高大建筑高度太高,会对气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不适合布局在通风廊道中,B正确。成片绿地、湖面水域、城市道路比较低,利于通风。
第5题,通风廊道建设完成后对北京的影响主要有降低城市的污染物的浓度,减小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D正确.但不能彻底解决“雾霾”,因为要想彻底解决“雾霾”还需要从源头考虑。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地价这个影响小。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