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资源简介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案例,探究掌握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以及各时期的战略;学会分析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背景;联系实际理解区域发展变化趋势。
综合思维: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环境整体性出发进行思考,明确各地理现象、 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环境的差异性出发进行思考,对比分析不同因素影响下区域发展的差异。
人地协调观:在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建立起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
重点难点:
1.我国宏观发展格局的确定。(重点) 四大区域的差异及原因。(重点)
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
3.四大区域的发展战略。(难点)
知识梳理:
一、区域及区域特点
1、区域是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特点
(1)区域内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区域外___________性。区域有__________、特色和____________。区域间__________联系。区域有一定的__________。
(2)区域有差异性、整体性、__________的特点,因此区域发展要因地制宜、____________和区域合作。
二、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区域发展战略
对一定区域的___________发展和____________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具有战略性、________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_____________。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变化
(1)改革开放后,实行____________发展战略,充分利用__________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促进_____________地区的快速发展。
(2)改革开放前,坚持______________发展战略,以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加快___________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3)新时期,区域__________发展。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__________发展,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_____________发展,革命老区、民族、边疆、贫困地区______发展。
我国四大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四大区域协调发展
归纳四大地区差异及原因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区 东部、东北部地区
自然因素 地形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低缓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发利用。
气候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自然资源 中西部地区能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能源、矿产资源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化、科技 低 高
对外开放程度 低 高
交通运输状况 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
地理区位 距海较远,交通不便,封闭状态时间长。 临海,开放性,海运便利。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概况
(1)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其中东部地区的省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部地区的有_________________;西部地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面积 205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 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_____________。
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劣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农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优势,但对交通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__资源丰富。
(2)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也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走廊”,因为_____________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交通_____________;人口、_______众多。
3、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格局
(1)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_______经济带;是我国沿海、________、__________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__________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________示范带。
(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___________、三极、____________”的空间规划。
归纳总结: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1)资源丰富,种类多:气候资源优越,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地表水、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大,种类多;旅游资源丰富;生物资源丰富,产出快。
(2)交通便利,海陆空运输方式齐全:长江内河航运货运量全球之首;南北铁路干线交织;高速公路、高铁完备;上海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
(3)工农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工业部门齐全,产业结构合理,东、中、西合作协调发展。
(4)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市场广阔:居民收入高,消费市场需求大。
归纳总结: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1)丘陵、高原、山地地形条件复杂。
(2)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台风灾害多发。
(3)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水污染严重。
(4)围湖造田、填湖造陆,湖泊萎缩,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部分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5)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归纳总结:解决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限制性因素的措施:
(1)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优势产业的综合利用。
(2)修建水利工程,退耕还湖,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河长制,治理水污染。
(3)对长江沿岸的污染型工业企业进行清理,改造提升,关停并转。
(4)协调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航道通航能力。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京津冀的发展背景
(1)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同属华北要地,__________地位十分突出。地形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____________,人口_____________。
2、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战略
(1)北京的职能是全国__________中心、_____________中心、___________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强化首都功能,注重“瘦身健体”,传统市场向河北转移,科技企业抢滩天津和河北。
(2)全国先进___________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_____________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侧重发展_____________、电子信息等新型产业。
(3)全国现代__________重要基地、___________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______________支撑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点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着力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重点建设好雄安新区。
【探究活动】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017 年 4 月,国家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良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充裕。雄安新区规划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功能,优先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量子技术、超级计算等尖端技术产业,建设国家医疗中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旨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1)说明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
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地理位置优越;立体化的交通便捷通畅;坐落于华北最大的湿地白洋淀周围,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2)议一议,设立雄安新区,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利于区域的分攻合作;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问题。
(3)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在雄安新区重点营造优美的亲水生态环境,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绿色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数字城市和智慧新城。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雄安新区的建设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生态、绿色、环保、高端高新产业;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实现错位发展;
依托白洋淀湿地,发展生态观光旅游;
因地制宜,进行城市规划。
课后例题:
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2小时内可到达京津冀80%的区域,于2017年8月完工。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在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下,必将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新标杆,北京专业批发市场转移的首选承接地。据此完成3~4题。
1.与北京相比,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选址河北固安的优势条件是( D )
A.交通通达度高 B.市场辐射面广 C.品牌效应强 D.土地成本低
2.北京专业批发市场转移至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会 ( C )
①缓解北京市内交通和人口压力 ②使北京市的就业率明显下降
③使固安县的城镇化进程加快 ④使固安县的环境质量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