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 (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 (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课程标准(2022年版) 本节要点
1.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难点) 3.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重点) 4.了解水循环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重点)
课堂练习
★重点练习 升华和凝华
1.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如图所示,使用水浴法直接对装有碘颗粒的试管(碘锤)加热,可以观察到试管内固态碘消失,试管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说明固态碘颗粒吸收热量变成了气态碘.停止加热,观察到紫色碘蒸气慢慢消失,试管上出现固态碘颗粒,此过程放出热量.
结论:物质可以不经液态,直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转换.
知识总结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3.总结:熔化、升华、汽化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中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 A )
A.浸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知识总结
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这样碘容易发生熔化和沸腾,看到的紫色碘蒸气就可能不是升华现象;用水浴法加热,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但是可以发生升华现象;将被密封的碘颗粒放入冰水混合物或在常温下观察碘升华,速度太慢,效果不明显.
3.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再将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微微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碘,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做升华.停止加热后,紫色的碘蒸气消失,烧瓶壁出现黑色固体,这种现象叫做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
★重点练习 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树挂.这些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都是( C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2.下面哪些现象属于升华( A )
A.放在木箱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B.夏天清晨,草地上常有露水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D.放在冷冻室的鲜肉变硬了
知识总结
1.升华现象:①樟脑丸变小;②结冰的衣服变干;③使用干冰人工降雨;④固体空气清新剂散发香气变小;⑤灯泡内钨丝变细;⑥寒冬里,未见雪人、冰雕等熔化,却越来越小.
2.凝华现象:①霜;②雪;③冰花;④雾凇;⑤灯泡壁变黑.
★重点练习 水循环
1.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冰、水和水蒸气,结合生活中水的各种形态,如水、冰、雾、露、霜、雪、雨等,并阅读教材P65的“水循环”,总结水三态之间转化过程的物态变化名称以及其吸、放热情况,如图所示.
2.“水循环”,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水吸热汽化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2)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形成云.
(3)小水滴在高空中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凝固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
(4)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形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形成雪花飘落.(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关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B.江河湖海中的水,可以通过汽化的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C.得益于自然界的水循环,地球上能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丰富,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
D.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