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公民身份从何而来一、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通过学习了解国籍取得的方式及“公民"一词的起源,认识公民内涵,知晓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知道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民身份与国家相关难点:国籍取得的方式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法律条文四、评价任务 1、案例分析,确定身份,了解中国国籍的取得方式。评价量表1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参与课堂活动,能准确分析,并了解中国国籍的取得方式。积极举手发言得1星;对案例进行分析且能获得较为准确的答案,得2星;掌握中国国籍取得方式得2星。( )☆了解身份起源,认识公民内涵。评价量表2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能参与课堂活动,能认识公民内涵。积极举手发言得1星;能表达人人平等的观点得2星;能明白古希腊公民与中国公民的区别得3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导入新课 你知道你是谁吗?在下列场景中你的身份是什么?在家里、在学校、在商场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你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公民 通过趣味设问,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讲授新课 环节一:身份猜测展示谷爱凌的图片,1、知道她是谁吗?2、她是哪个国家的人?3、你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等不同身份的?补充视频《谷爱凌》知识拓展1:我和家人从国外旅游回来时,在首都机场的边检处办理入关手续。我发现这里分为“中国公民”“外国人”等不同的通关通道。你知道机场的边检处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吗?环节二:身份确认案例1:成老师是一名优秀的中国教师,前段时间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小宝宝,小铭看着刚出生的小妹妹,感叹道:“哇,小姨家又多了一个中国公民了。”小铭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提示:我们的父母都是中国公民,我们都出生在中国,那么我们的公民身份从出生获得国籍的那一刻就取得了,不管你是婴儿、是学生还是成年人。中国公民身份的获得,不以年龄为界线。案例2:刘叔叔今年六十岁,马上就要退休了。退休后,刘叔叔就不再是中国公民了。案例3:黎平平的邻居因涉嫌野外引火烧烤,引发森林火灾被逮捕了:“他犯罪坐牢,一定会被剥夺公民身份。”刘叔叔和邻居的中国公民身份会被剥夺吗?提示:公民身份从出生获得,并且伴随终身。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丢失的,除非你放弃了中国国籍,才不是中国公民。案例4:五年前,爱德华从新西兰来中国工作,在这里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如今爱德华在长沙有稳定的工作并且定居下来。大家都说,爱德华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了。如果爱德华想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可以吗?提示:像爱德华这样的外国人,想要获得中国公民的身份,可以通过申请取得。案例5:小米的爸爸妈妈在一家跨国公司上班,从去年开始被派往美国工作。今年小米在美国出生了。(1)小米到底是中国公民还是美国公民呢?(2)她可以同时成为两个国家的公民吗?提示:(1)在世界上,各国的国籍政策有所不同,有些国家实行的落地国籍。无论父母的国籍是什么,孩子只要在该国的管辖地出生,就能自动获得该国的国籍。在美国,他们的国籍政策中就有落地国籍这一项。 (2)公民身份与国籍有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规定,中国是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我们每一个人有且只有一个国籍,只能是一个国家的公民。知识拓展2:哪个国家的国籍最难入?播放视频《国籍加入》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悟?小结: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1、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2、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具备法定条件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环节三:身份起源你知道“公民”一词的起源吗?“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并为古罗马所沿用。在雅典,公民仅限于父母都是本城邦自由民并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而妇女、城邦中极为贫困的人及占人口一半左右的奴隶都不是公民。公民享有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的权利、担任官职等政治权利,那些不具有公民资格的人则不享有这些权利。在古罗马王政时期,居民分为两部分:贵族是完全意义上的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同时承担服兵役和纳税的义务;平民和奴隶则既不享有政治权利,也无须承担服兵役和纳税的义务。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均被赋予公民资格。在古希腊,是所有人都拥有公民身份吗?有公民身份的人与其他人有何不同?提示:不是,只有少部分人拥有公民身份,公民享有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的权利、担任官职等政治权利,那些不具有公民资格的人则不享有这些权利。你认为一个国家当中,应当让每个人都拥有公民身份吗?为什么?提示:应该,因为人人生而平等,与职业、贫富、民族等都无关。 环节一:通过熟悉的人物初步进入对国籍的探究。知识拓展1:通过生活场景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二:通过多个案例,探究中国国籍的取得方式。知识拓展2:以视频的方式直观感受各个国家的国籍加入方式,同时引导珍惜中国公民身份。环节三:教师通过故事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人人平等的观点。 环节一: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估对国籍的认识,并作出及时的指导。知识拓展1:教师评估学生的知识积累面。环节二:教师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及汇报情况,评估对中国国籍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1。知识拓展2:教师通过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感悟,了解学生的爱国意识。环节三:教师通过学生表现,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2。课堂总结 在一个国家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平等地拥有公民的身份,我们平等地拥有公民的权利。因此,我们也要平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承担属于公民的责任,做合格公民。结合今天所学知识,编写一个关于公民身份确认的故事,天马行空的你们动起来吧~组内分享哦~ 让学生用编写故事的方式灵活生动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 教师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及时给予评价。作业布置 小小对比员:回家搜集古时“公民”享有的权利,与现在进行对比。以前现在感悟 通过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及时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给出对应评价。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公民身份从何而来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单元学习内容单元内容一览表我们是公民 课题 栏目 目的与要求3.公民意味着什么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认识居民身份证 我是中国公民 了解我们身份的由来及中国公民的身份,知道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上升到对国家的认同。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 国家尊重保障人权单元教学情境表1《我们是公民》单元活动主题与实践任务主题 学习目标 课前探究任务 课中实践任务 课后拓展任务我是谁 知道我们是中国公民,且对身份证有一定的了解,认同身份。 不同场景不同角色 我的身份之谜 国际上的中国声音我干嘛 明确宪法赋予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小米一家的日常生活中的权利义务 案例探究各种权利和义务 生活中的权利义务我受益 知道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数字猜谜“2020/2025/2050” 各国人权事业对比 我来歌唱人权事业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法治观念通过学习了解国籍取得的方式及“公民"一词的起源,认识公民内涵,知晓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知道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新知导入你知道你是谁吗?在下列场景中你的身份是什么?在家里在学校在商场我们是小宝贝我们是顾客我们是学生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你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公民新知讲解环节一:身份猜测1、知道她是谁吗?2、她是哪个国家的人?3、你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等不同身份的?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代表的是不同国籍的人,是不同国家的公民。谷爱凌,昵称“青蛙公主”,自由式滑雪运动员, 是国际雪联第一位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大满贯。2019年,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公开赛冠军;2021年,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三项比赛中斩获2金1铜;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2金1银。2023年获得2023年劳伦斯年度最佳极限运动员奖。你知道机场的边检处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吗?知识拓展我和家人从国外旅游回来时,在首都机场的边检处办理入关手续。我发现这里分为“中国公民”“外国人”等不同的通关通道。知识拓展机场的边检处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是为了更好的区分服务,加快通关速度,更好进行出入境管理。(1)外国人大多数都需要外国语服务,相对时间要慢。(2)分区候检,可以解决高峰期中国公民排队长问题。确保实现国家移民管理局提出的“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的新目标。新知讲解环节二:身份确定案例1:成老师是一名优秀的中国教师,前段时间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小宝宝,小铭看着刚出生的小妹妹,感叹道:“哇,小姨家又多了一个中国公民了。”小铭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的父母都是中国公民,我们都出生在中国,那么我们的公民身份从出生获得国籍的那一刻就取得了,不管你是婴儿、是学生还是成年人。中国公民身份的获得,不以年龄为界线。新知讲解环节二:身份确定案例2:刘叔叔今年六十岁,马上就要退休了。退休后,刘叔叔就不再是中国公民了。案例3:黎平平的邻居因涉嫌野外引火烧烤,引发森林火灾被逮捕了:“他犯罪坐牢,一定会被剥夺公民身份。”刘叔叔和邻居的中国公民身份会被剥夺吗?公民身份从出生获得,并且伴随终身。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丢失的,除非你放弃了中国国籍,才不是中国公民。新知讲解环节二:身份确定案例4:五年前,爱德华从新西兰来中国工作,在这里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如今爱德华在长沙有稳定的工作并且定居下来。大家都说,爱德华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了。如果爱德华想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可以吗?像爱德华这样的外国人,想要获得中国公民的身份,可以通过申请取得。新知讲解环节二:身份确定案例5:小米的爸爸妈妈在一家跨国公司上班,从去年开始被派往美国工作。今年小米在美国出生了。(1)小米到底是中国公民还是美国公民呢?(2)她可以同时成为两个国家的公民吗?(1)在世界上,各国的国籍政策有所不同,有些国家实行的落地国籍。无论父母的国籍是什么,孩子只要在该国的管辖地出生,就能自动获得该国的国籍。在美国,他们的国籍政策中就有落地国籍这一项。(2)公民身份与国籍有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规定,中国是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我们每一个人有且只有一个国籍,只能是一个国家的公民。知识拓展哪个国家的国籍最难入?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悟跟大家分享一下!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新知讲解国籍取得的方式新知讲解1、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2、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具备法定条件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新知讲解环节三:身份起源你知道“公民”一词的起源吗?“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并为古罗马所沿用。在雅典,公民仅限于父母都是本城邦自由民并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而妇女、城邦中极为贫困的人及占人口一半左右的奴隶都不是公民。公民享有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的权利、担任官职等政治权利,那些不具有公民资格的人则不享有这些权利。在古罗马王政时期,居民分为两部分:贵族是完全意义上的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同时承担服兵役和纳税的义务;平民和奴隶则既不享有政治权利,也无须承担服兵役和纳税的义务。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均被赋予公民资格。新知讲解(1)在古希腊,是所有人都拥有公民身份吗?有公民身份的人与其他人有何不同?(2)你认为一个国家当中,应当让每个人都拥有公民身份吗?为什么?不是,只有少部分人拥有公民身份,公民享有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的权利、担任官职等政治权利,那些不具有公民资格的人则不享有这些权利。应该,因为人人生而平等,与职业、贫富、民族等都无关。课堂总结在一个国家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平等地拥有公民的身份,我们平等地拥有公民的权利。因此,我们也要平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承担属于公民的责任,做合格公民。结合今天所学知识,编写一个关于公民身份确认的故事天马行空的你们动起来吧~组内分享哦~作业布置小小对比员:回家搜集古时“公民”享有的权利,与现在进行对比。以前 现在 感悟 板书设计3.1公民身份从何来国 籍出生申请加入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大概念设计主题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主题为《我们是公民》,聚焦法治主体。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法治观念”中“权利义务相统一。理解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为依据,确定本单元的大概念设计主题为“感知身份,享受权利履行义务”。二、单元内容、学段学科关联 有了第一单元对宪法和法律的了解,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以儿童立场对本单元进行再度开发与整体设计。单元内容一览表我们是公民课题栏目目的与要求3.公民意味着什么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认识居民身份证我是中国公民了解我们身份的由来及中国公民的身份,知道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上升到对国家的认同。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国家尊重保障人权本单元链接法治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关联性较强,具体联系如下图。三、设计单元教学情境 在本单元中,从认识身份到公民个人的权利义务,最后上升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层层递进,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认识到自己身份的宝贵和重要,感受宪法守护我们一生。本单元以“我的身份”为主线串联,重点在于让学生初步感受认识自身的重要性,基于此,设置“我是谁”为本单元的主情境。按照“我是谁到我要做什么到国家为我做什么”的逻辑设置“我是谁”、“我干嘛”、“我受益”三个分情境,形成整个单元设计的情境链。“我是谁”情境的具体内容是不同场景下我们不同的角色,引申到我们共同的身份——中国公民,然后展开对公民的历史溯源,慢慢展开对身份证的了解,最后上升到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我干嘛”情境的具体内容是从生活视角出发,比如就业、劳动、扰民、赡养父母、泄露机密等一系列事情,慢慢明白我们享受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二者是相统一的。“我受益”情境的具体内容是在前面两个情景的基础上过渡到“人权”的概念,从国际到中国的人权现状对比,知道我国的人权事业处处以人民为中心。表1《我们是公民》单元活动主题与实践任务主题学习目标课前探究任务课中实践任务课后拓展任务我是谁知道我们是中国公民,且对身份证有一定的了解,认同身份。不同场景不同角色我的身份之谜国际上的中国声音我干嘛明确宪法赋予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小米一家的日常生活中的权利义务案例探究各种权利和义务生活中的权利义务我受益知道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数字猜谜“2020/2025/2050”各国人权事业对比我来歌唱人权事业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针对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的小学生,六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接触了宪法和法律,对权利义务有基本的了解,但深知程度不深。部分同学仅知道简单的权利义务类别,但无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同时六年级的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但对于这个身份的重要性了解不强。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系统地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当然,小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得到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五、单元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1.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知道中国公民身份的来源及其重要性,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通过拓展情景,引导学生树立国际视野,认同身份,增强爱国意识。3.懂得珍惜权利,恪守义务,增强国家认同和培养公民意识。六、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第二单元学习评价项目自评互评他评能通过多种实践探究活动,了解中国身份的由来及身份证相关知识。能通过案例探究明确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同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珍惜权利,履行义务,认同国家,树立民族自豪感。七下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八上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八下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九上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高中小学六年级上整册初中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整体教学】3.1公民身份从何来 课件.pptx 【大单元整体教学】3.1公民身份从何来 课时教案.doc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单元整体分析.doc 国籍加入.mp4 谷爱凌.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