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二年级上册1.6 不同的季节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 二年级上册1.6 不同的季节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不同的季节》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我们的地球家园第六节《不同的季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不同季节以及季节变化的原因。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季节的概念、季节的变化规律以及季节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地球上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能正确说出各个季节的特点。
2. 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明白地球公转和倾斜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3.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季节的天气、温度、植物和动物的变化。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季节的概念、四个季节的特点及季节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公转和倾斜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季节有一定的常识,但对于季节变化的原因可能存在一定的迷惑。他们对季节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天气、温度、植物和动物的变化可能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际观察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展示四季的图片或播放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对季节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几个季节?”、“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等,让学生积极参与。
第二环节:引入季节概念
教师通过简单的示意图和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名称和特点。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实物来展示不同季节的特点,例如:
- 春天:温暖的阳光、花朵盛开、小鸟飞回来了。
- 夏天:炎热的天气、树叶茂盛、蝉鸣不断。
- 秋天:凉爽的气温、果实成熟、树叶变黄红色。
- 冬天:寒冷的天气、雪花飘落、一些动物冬眠。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请他们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季节的天气和景象会有所不同。
第三环节:探究季节变化的原因
教师将地球模型放在讲台上,通过模型的演示,向学生解释地球公转和倾斜对季节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使用一个小太阳和一个小地球模型来模拟地球公转和倾斜的过程。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小地球围绕着小太阳旋转的情景,并引导学生发现地球公转的规律。然后,教师可以倾斜小地球模型,让学生观察太阳光照射地球的角度和位置的变化。教师可以解释说,当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照射地球的角度和面积会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不同季节的出现。
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模型,让他们感受地球公转和倾斜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并引导他们发现地球公转和倾斜是季节变化的原因。
第四环节: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不同季节的天气、温度、植物和动物的变化。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或周边环境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自感受和记录不同季节的特点。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观察表格,让学生填写不同季节的天气、温度、植物和动物的变化情况。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天气是温暖的、温度适中,植物开始发芽和开花,动物活动增多等。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树叶的变化、天空的颜色、温度计的读数等,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不同季节的变化。
第五环节: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教室,让学生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总结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并与前面的课堂内容进行对比和归纳。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如:“夏天和冬天相比,天气和温度有什么不同?”、“春天和秋天的植物变化有什么共同点?”等。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学生们对季节变化的深入理解。
六、板书设计
不同的季节
内容:
- 春天:温暖、花开、飞鸟
- 夏天:炎热、树叶茂盛、蝉鸣
- 秋天:凉爽、果实成熟、落叶
- 冬天:寒冷、雪花飘落、动物冬眠
七、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