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1.1 学会尊重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1.1 学会尊重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尊重自己》教学案例
一、课题:
《尊重自己》
二、教材分析
《学会尊重》是部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课中的内容,主要讲授怎样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尊重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同时它是一座桥梁,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信任与爱。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必须先学会尊重他人,要做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就从心怀“尊重”开始。
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尊重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到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本课时将继续学习,学习完本节课后,学生能够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有哪些表现。通过第一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尊重的意义,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三、学情分析
本班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但由于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生缺乏自信、胆怯、自卑,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树立自信,学会自我接纳。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对于“尊重”有一定了解,能初步感受尊重对于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但无法落实到日常的行为细节中,对于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还缺乏深入地思考,没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本次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个课时是《每个人都值得尊重》、第二课时《尊重自己》、第三课时《尊重他人》。
五、教学目标
1.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结合实际的情感体验,体会自尊带来的快乐。
3.学会分析自己,客观评价自己,适度维护自尊。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培养尊重自己的意识和品质,并通过活动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
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自己,客观评价自己,适度维护自尊。
七、教学具准备
1.收集自己或他人维护尊严的事例。
2.收集不顾自己尊严的事例。
3.收集关于自尊自敬的名人名言。
八、教学活动安排
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高铁霸座》视频,交流:什么是自尊心呢?这个霸座男的行为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吗?
【学生】观看视频后,思考问题,举手回答导入新课。
提示:自尊心就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这个霸座男不尊重他人,不维护自己的形象,不爱惜自己的名誉,当然也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新课当中。
课程新授
环节一 尊重自己---自信、自我接纳
1.有个同学刘菲,班里开展活动,她总是借故不参加,班主任从她写给老师的心语本中找到了原因。请同学们也帮她找一找原因。教师指导学生读故事,找原因。
2.结合故事说一说:
(1)从刘菲的心灵独白中你看出她是用什么眼光看待自己的?
提示:她认为自己没什么优点。无论外表、学习还是能力,她都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
(2)你觉得刘菲是一个尊重自己的人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因为她很自卑,不接纳自己。
(3)你有什么好建议帮助刘菲走出困境,让她发现更好的自己吗?
提示:我会告诉她,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尊自重自信了,自己努力了,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会建议她摒弃自卑心理,认真学习,积极参加班级活动,融入班集体大家庭,和大家一起成长。
3.如果你所在的班集体有类似刘菲这样的同学吗?请将你将帮他(或她)走出困境的好建议写下来,然后和同学们一起鼓励他(或她)成长。
提示:我的建议:①首先我会鼓励他(或她):不是你不好,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一个人本来就会拥有优点与缺点,但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却不发现自己的优点。想要别人认同你,就要先让自己认同自己。别说你和自信无缘,它一直在等着你去拉它的手。只是你没发现它,你自己要努力去找它,总有一天会找到,你可以的!②其次,我和同学会帮助他(或她)战胜自卑。
4.小结:是啊,在人生的舞台上,没有人天生高贵,没有人生来平庸,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你有你的辉煌,我有我的亮点。尊重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尊重自己是做人的根基。
环节二 尊重自己——维护形象
1.在生活中,我们还会发现有些人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出了有损自己形象的事情,这也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同学们,你能说一说你的发现吗?
答案预设:
(1)有些老年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横穿马路。
(2)有些人动车上霸座,还强词夺理。
(3)有的人随地吐痰,乱丢垃圾。
(4)校园霸凌,欺负弱小同学。
(5)抄袭同学的作业,考试抄袭同学的试卷等。
2.小结:这种只顾自己的自私行为,必然会受到他人的轻视,甚至是道德谴责或法律惩处。
3.出示关于尊重自己的名人名言,学生谈体会。
(1)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2)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提示:因为自己也是生命的一员,尊重自己和尊重生命是统一的,任何生命都是自然的存在,不尊重自己也就不会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也就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4.那么,为了使自己的形象不受损,你认为自己应该怎样做?
答案预设:
(1)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
(2)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4)答应了别人要帮助的事情,要信守承诺等。
3.小结:无论任何人都应该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这也是尊重自己的重要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明确尊重自己,就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这也是尊重自己的重要表现。
环节三 尊重自己——适度维护
1.在我们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好脾气”先生。他们非常注重维护自己的形象,永远满脸笑容,对谁都和和气气。但是,“好脾气”先生也有他的烦恼。请同学们看课本P6,看看究竟是咋回事儿。
(1)“讲道理”先生说“好脾气”先生的做法是不尊重自己?他说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案预设:有道理。因为“好脾气”先生一团和气,面对冒犯和侮辱,毫无原则地忍让别人,这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
(2)如果“好脾气”先生还是老样子,过于注重自己形象,过度维护自己,你觉得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答案预设:会继续有被他人冒犯和侮辱的事情繁发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3)面对冒犯和侮辱,“好脾气”先生可以怎么做,来转变这样的境遇?
答案预设:“好脾气”先生可以指出对方的错误,要求对方道歉,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名誉。
2.小结:尊重自己,并不意味排斥他人给予你的正确的建议。如果为了维护形象而无原则无底线,那也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
3.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还有这类同学存在。PPT出示事例:例如小刚经常上课迟到,有时还旷课。他不但不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反而振振有词地反驳道:“人生选择既然是自由的,那么,我愿意来上课就来,不愿意来上课就不来;我愿意什么时候来,就可以什么时候来,你们批评我就是限制了我的选择自由,是不尊重我的人格尊严”。小组讨论:
(1)他这种说法对吗?这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吗?
答案预设:尊重自己与接受别人的批评是不矛盾的。如果过于爱面子,输不起、说不得,就是过度维护自己,这样做会失去他人对你的信任,失去他人对你的尊重,严重的还会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尊重自己,就应该懂得适度维护自己。
(2)那么你觉得怎样做才能避免不顾客观现实,过度维护自己的行为出现?
提示:维护自己应适度:①不过分敏感,保持情绪平稳。②客观评价自己,既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能认识到别人可能比自己更优秀;③理性对待他人意见,分析问题是对事不对人。
4. 出示书本P7 “活动园”内容 。判断分析: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尊重自己”,哪些属于“过度维护自己”?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1、3、5属于“过度维护自己”,因为这几位同学过分敏感,认为自己什么都好,见不得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2、4属于“尊重自己”,爱惜自己的名誉,能理性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5.小结:同学们,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起点。尊重自己,需要适度维护,它是一种美德,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另一种方式。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懂得尊重自己,从而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知道过度维护自己的不良后果,培养适度维护自己就是尊重自己的意识和习惯。
环节四 尊重自己--自我评价
1.通过刚刚我们的学习和交流,我们知道了尊重自己要学会自信、自尊、自我接纳,要爱惜自己的名誉和形象,同时也不应该过度维护自己,要学会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看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完成一个“小测试”,看一看你是不是真的了解自己?我们思考交流一下,然后客观评价自己,找一找自己的优点、缺点,并且想一想我们如何做得更好?
2.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回答。
3.小结:我们就像千姿百态的花朵,有着自己独特的芬芳和美丽。通过我们和同学、朋友一起发现自我,我们才能够逐渐了解自我,完善自我,我想要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手中的苹果,如果你有不足之处,那是上帝钟爱你的香气,你要努力,让自己更棒!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评价分析,加强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并且通过自我评价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推动学生的进步。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通过结合实际的情感体验,体会自尊带来的快乐;学会分析自己,客观评价自己,适度维护自尊。生命可贵,成长不易,请尊重你自己,善待每一天,让生命之树缀满香甜的果实,让成长的路上开满艳丽的鲜花。
九、案例反思
在本次教学的过程中,虽然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根据学生上课反应以及课堂效果,我进行了深刻反思。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备课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备学生。由于我带来六年级三个平行班,所以同样的课堂我需要上三遍,但是每个班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有着自己的特点,比如一班稳、二班静、三班闹。这就是学生的特点,所以在备课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固执地遵循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策略。
另外是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班级中的女孩子对于自我评价缺乏兴趣,在课程上表达欲低、情绪低落。通过课后我才了解到她由于家庭以及个人性格原因,在平常也是默默无闻,缺少朋友,因此导致她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信,更别谈自我接纳、自信、自尊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通过引导、鼓励他们勇敢地自我表达。
十、改进措施
《尊重自己》这一课时,看起来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背后对于学生而言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在马斯洛在“需求层次论”中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尊重需求”排在了第四层,也就是说“尊重需求”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是人较高层次的需求。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们应该关注到学生,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尊重自己,怎样尊重自己,明确尊重自己的四个方面(即自信、自重、自爱、自我接纳),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只有充分相信自己,才能做到不卑不亢,好好爱自己,接纳自己,尊重自己。
虽然这节课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但是在授课过程中给我带来了诸多的感悟,我对课堂与自己也进行了反思,在今后的课程中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德育为先,做学生的好朋友
课后,我陷入了沉思中,课堂中部分学生低着头的样子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一直反复地想六年级的孩子应该正是天真烂漫充满自信的时候,却也有着深深的自卑。所以教师在平常应该了解学生,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六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进入到青春期阶段,青春期的学生特征是敏感,他们非常在乎同学们的评价,所以怎么尊重自己、怎么接纳自我接纳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关注到学生心理的变化,充分了解学生,提前掌握班级情况,才能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
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本身,也要对其家庭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六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苏醒,开始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羞于表达,并且越大这种心理越明显。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关注到他们的心理状况。在学校应该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他们。思政老师与其他课程的老师有所不同,专业的老师千篇一律,知心的朋友万里挑一,所以身为思政老师,我深深感受到我们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是老师;也应该是他们心里话的倾听者,是他们的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他们,走近他们,鼓励他们,从而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育人为本,做路上的引导者
上思政课不难,而要上好一节思政课却是需要花费不少心思。我感觉上思政课就像大禹治水,不能靠“堵”,而应该靠“疏”。意思就是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坚持“育人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抑制学生的想法,控制学生的表达欲,而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尽量多地给学生思考的时空和自由活动的余地,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真正“动”起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给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的本领;要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见异求疑,在提问中寻求真理,掌握知识。
上述案例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自己,要自我接纳,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穿堂风”。但是如果从他们实际出发,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优点,不仅可以巩固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从别人的口中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发现的优点,从而达到增强自信的目的,真正做到尊重自己,自我接纳。
教会学生知识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教会学生做人却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而言,那些敏感、胆怯的孩子更需要我们去给他们信心。与生长在苗圃中的花朵不同,他们就像生长在悬崖边上的百合,而我们应该做给予温暖的阳光,要鼓励他们勇敢绽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