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教师 班级 教学日期
课题名称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型 复习课
课程标准 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1年版2022年修订印制)》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内容要求3.1编写。内容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材分析 本框题内容是《哲学与文化》的联系观,教学中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积累,了解联系的特征,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区别,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坚持系统代化的方法。
学情分析 通过新课的讲授,学生对哲学的内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复习,加深印象,注意引导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坚持系统代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感受世界是普遍联系,认同国家发展战略。
科学精神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坚持系统代化的方法。
公共参与 运用马克恩主义的联系观分析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联系的特点和方法论的要求。
教学难点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梳理框架 带领学生回顾知识点,梳理出知识逻辑,绘制思维导图。 绘制思维导图 学生自主思维,对本框知识有个整体认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立足实践的人生态度。
二、逐个击破 三、背诵识记 四、习题练习 对每个知识进行讲解回顾,对学生有疑惑的知识再次讲解,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 设置背诵时长,进行课堂提问,过关知识。 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回忆知识,确保对该框知识全部理解弄懂。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知识拓展:联系与规律的关系 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只有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 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两事物的具体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2)联系的客观性 ①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表现(就联系与实践的关系):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1.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通过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①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方法论】 ①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条件是多样的,具体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归纳:联系的含义及特点(重点)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等。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与部分互相区别。 第一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第二、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第一、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第二、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原理内容】+【方法论】 (1)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强调整体的重要性)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的重要性) 系统的含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注意区分】整体与系统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即二者都强调整体性;但又有区别,系统和要素更加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的特征:①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注重整体目标) ②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防疫的布局) 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每个部门,每个地区各司其职) 【原理内容】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学生背诵,相互提问 2.谈谈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看法。 1.限时练习,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用真正的哲学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巩固本框所学知识,做到知识升华,通过对哲学的概括总结,理解哲学并不空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指导我们生活的更美好。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哲学理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