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

资源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框地位
选题是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第一框。本框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悲怆历程,阐述了只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历史规律,让学生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为后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2.内容分析
本框包括两目。第一目“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阐述了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悲怆历程及失败原因,阐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第二目“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阐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步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智特点分析
本框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历
史事实、史实资料的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能感知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但本框内容所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历史事件多,结论性表述较多,教学时需要帮助学生厘清历史线索,选取合适的情境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的历史知识储备,为理解此框内容奠定了一定基础。高一学生已经初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已形成一定的认同。
(三)教学目标
1.必备知识目标
通过梳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确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知道多种尝试终归失败的原因,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挽救民族危亡;知道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2.关键能力目标
结合所学历史、政治知识,能运用一定的历史观、发展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的作用,认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2)科学精神:坚持用历史观、发展观看待中国人民在历史征程中进行的艰辛探索和成长经历,并且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3)公共参与: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2.教学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1.教法
议题式教学法、讲授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2.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主体设计】
(一)社会实践活动
1.阅读教材,查阅中国近代大事年表,找出中国近代探索复兴之路的重大历史事件,概括这些历史事件的纲领主张及结果,分析多种尝试终归失败的原因。
2.登录“复兴之路———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阅读展览简介,进入虚拟展厅进行参观,
观看每个展厅的介绍、实景和文物精品,了解“复兴之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3.观看电视剧《觉醒年代》(片段),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视频。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诵读经典
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它记录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荣与辱!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毛泽东同志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主席起草、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 千 八 百 四 十年,从那时起,为了 反 对 内 外 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学生活动]诵读碑文。
[议学活动]学生思考并讨论:碑文中“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哪几个历史时期?这三个时间段中,中国人民经历了什么?
[答案提示“] 三年以来”是指 1946—1949 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是指 1919—1949年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 1840 年鸦片战争为起点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奋斗历史。这三个时间段中,中国无数爱国志士为了探索复兴之路不屈抗争,甚至献出了生命。
[衔接]探索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道路,我们能深入理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环节一:近代中华民族之“危亡”
[子议题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怎样的境地?
[议题情境]
材料一:爱国华侨谢缵 泰1898 年所画的《时局图》是中国 近 代 时事 漫画的杰作,形象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反映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历史现实。“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一张薄薄的图,如一声警笛,警醒着当时不忍看神州陆沉的爱国者,激荡起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怀。
材料二:1898 年 4 月,康有为在保国会演讲中振臂高呼:“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如笼中之鸟,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加以圣教式微,种族沦亡,奇惨大痛,真有不能言者也。”一席话道出亡国惨状,众人听后泪如雨下。
[议学活动]结合上述材料,思考: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处于怎样的境地?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答案提示]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华民族所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时局图》及康有为经典演讲词,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明晰人民处于黑暗境地以及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引出“救亡图存”的探索。
环节二:近代中华民族之“探索”
[子议题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救亡图存的尝试探索?
[议题情境]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
[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结合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虚拟展厅的参观情况,阅读教材,查阅中国近代大事年表,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概括图 3 重大历史事件的纲领主张及结果,分析多种尝试终归失败的原因。
(2)课堂活动 1:查阅资料,分享成果。
(3)课堂活动 2:思考“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为什么没能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说明了什么?”
(4)课堂活动 3:总结。①封建制度已经严重落后于生产力状况,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仅仅依靠封建制度自身的“修修补补”来维持统治,人民的处境是改变不了的。历史告诉我们:封建统治者自救、维新道路行不通。②中国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等阶段后认为只有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历史还告诉我们: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
[链接]教材“专家点评”: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利于学生通过历史事实、史实资料的分析正确看待中国人民在历史征程中进行的艰辛探索和成长经历,得出一定的结论,能感知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衔接]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尝试探索,中国仍旧没找到那条正确的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究竟在哪里?谁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历史的序幕又将如何揭开呢?
环节三:近代中华民族之“希望”
[子议题 3]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议题情境]播放视频:电视剧《觉醒年代》片段(陈独秀、李大钊等把目光投向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剧情简介:电视剧《觉醒年代》以 1915 年《青年杂志》问世到 1921 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线索,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该剧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议学活动]
(1)结合视频内容,自主阅读教材第 22 页“探究与分享”,谈谈中国先进分子接触、了解、传播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历史过程。
(2)结合视频和历史知识,交流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答案提示]
(1) 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 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 出路。
(2) 1921 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 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 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相关影视作品,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中国人民选 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 的历史必然性。
环节四:近代中华民族之“光明”
[子议题 4]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踏上胜利的 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议题情境 1]人民英雄纪念碑台座上镶嵌的 8 块浮雕。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八幅浮雕反映了近代 以来,中华民族为抵御列强侵略英勇抗争,实现国 家独立、民族解放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反映了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承革命先烈遗 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 初心。下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幅浮雕。
[议学活动 1]
(1)围绕浮雕内容,讲述背后的历史故事,谈 谈它们的历史意义。分四个小组进行,每组负责 一幅,选出小组代表进行交流。
【答案示例】
①1919 年 5 月 4 日 ,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 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斥责 政府的卖国罪行,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 霖、陆宗舆、章宗祥。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 解放运动,表现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它的 胜利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②1927 年 8 月 1 日凌晨 2 时,贺龙、叶挺、 朱德、刘伯承等率部举行起义,经过 4 个多小时 的激烈战斗,歼敌 1 万多人,起义部队占领了南 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 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 大义为重,同意将红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分别改 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敌后,开展广泛的抗 日游击战争。
④1949 年 4 月 20 日,国民党拒绝接受国共 双方代表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历时 20 天的 和谈至此破裂。1949 年 4 月 21 日,中国人民革 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同日凌晨, 集结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 500 余公里战线上 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 100 多万 人,同时发起进攻,强渡长江。
(2)梳理总结问题:
[答案提示]
①标志: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
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②特点(新在哪) :a.领导权方面,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b.革命前途方面,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c.从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③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④阶段: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 ,终于在 1949 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设计意图]以四幅浮雕为主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交流分享,从历史的细节中感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艰难与辉煌 。通过“问题卡”的问题梳理总结,掌握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备知识。
[议题情境 2]播放视频:
[议学活动 2]回顾整个近代以来人民进行的艰辛探索,体会当时人民的激动心情,感悟“站起来”的不容易,理解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1)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 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 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3)冲破了帝国主 义的东方战线,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 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和被剥削人民争取 解放的斗争。
[设计意图]视频再现“开国大典”这一历史 经典一幕,感悟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来之不易。
[议学情境 3]观看视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立 100 周年大会和习近平主席讲话(片段) 。
2021 年 7 月 1 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立 100 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 重要讲话(节选) :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 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 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我们经过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抗 日 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 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 ……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 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 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议学活动 3]结合视频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 话,回顾 1840— 1949 年中国人民探索复兴之路 的历程,你感悟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 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强化政治认同。
【延伸设计】
( 一)思考题
2021 年 7 月 1 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立 100 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 重要讲话(节选) :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 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 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 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 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 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 殷切期望!
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们面向天安门 城楼献词(节选) :
我们都是追梦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准备着;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不忘初心, 青春朝气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奋斗正 青春! 青春献给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提问]结合材料,谈一谈:为实现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答案提示]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 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