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历史真题精品解析(word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历史真题精品解析(word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江苏省无锡市2022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是稻、粟、黍等作物的发源地。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一代表性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2. 胡适说:“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属于孔子教育主张的是( )
A. “无为而治” B. “有教无类” C. “兼爱、非攻” D. 以法治国
3. 书法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
A. B.
C. D.
4. 隋唐时期创立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曾经长期影响中国古代文官队伍的建设和知识分子对于生活道路的选择,“开放性”与“严密化”是它运行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趋势。这一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5.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发展的历史规律”元朝时,来自中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 藏族 B. 党项族 C. 回族 D. 女真族
6. 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又以同乡关系为背景”而结成的商帮,其中最为有名的是( )
A. 宁商、绍商 B. 晋商、徽商 C. 苏商、鲁商 D. 广商、川商
7. 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到明太祖废丞相、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这些措施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 皇帝权力衰落 B. 厂卫制度完善 C. 地方权力巩固 D. 君主专制加强
8. 鸦片战争爆发前的“这一重大举措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国严厉查禁鸦片烟毒的决心与信心,也沉重打击了外国不法鸦片烟贩的嚣张气焰”。此举措的主持者是( )
A 林则徐 B. 陈化成 C. 左宝贵 D. 邓世昌
9. 洪秀全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试图根据自己的设想重塑中国社会。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具体反映洪秀全这一思想的文件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变法通议》 D. 《劝世良言》
10.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了挽救国家的预势,以曾国落、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A. 扶清灭洋 B. 自强、求富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11. 从历史的连续性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长剧中的一首序曲,具有伟大的、深远的意义。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它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一场改良运动
B. 它结束的标志为“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 它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上层集团的支持
D. 它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2. 小明在对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展开研究性学习时,关注的历史信息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此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3. “至于偌大广场,没有扩音设备,三千学生如何集会?有称站在天安门前石狮子头上作演讲……现场中大部分人实际上听不清演讲内容,只是因为有很多标语,加上不时呼口号,知道大致意思。”结合下图,判断发生在中国近代的该历史事件是( )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战争 C. 五四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14.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晋冀豫等抗日根据地为依托,发动了以破袭华北日军交通线为目标的战役,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这场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武汉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15. 2014 年,抗疟疾的青蒿素类药物全球采购量达到 3.37 亿人份(一人份即一位患者 5 天的用量),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发现者是( )
A. 邓稼先 B. 钱学森 C. 屠呦呦 D. 袁隆平
16. 古巴比伦王国留下宝贵文化遗产(如下图所示),内容涉及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这一文化遗产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罗马民法大全》
17. 文艺复兴时期的某画家通过《蒙娜丽莎》这幅作品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寄托了他对人的理想型的创造。这位画家是( )
A. 但丁 B. 达·芬奇 C. 米开朗琪罗 D. 莎士比亚
18. 冷战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铁幕演说”的发表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约的建立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人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这一现象反映出的世界发展趋势是( )
A. 社会信息化 B. 政治多极化 C. 文化多样化 D. 经济全球化
20. 学者研究表明,20世纪40年代末,环保国际组织有40个,到1990年,则增加到了340个,这反映了人类社会越来越关注( )
A. 教育问题 B. 人口问题 C. 环境问题 D. 粮食问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21. 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史学家_________主持编写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2. 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的________(国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影响深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继续发展。1990年,________(国家)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6分,第25题10分,第26题8分,共24分。
24. 宋朝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出现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宋代的纸币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币制。……这对货物和服务的买卖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的和方便的发明。
——(德)迪特 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材料三: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的突破。……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
(2)材料二中的“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分析该纸币使用的积极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称四大发明的另一项发明。任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项发明中的一项,说明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4)有学者认为宋朝是“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但也有学者认为宋朝是“积贫积弱”的时代。请选取其中一种观点,用史实加以说明。
25.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制度保障。
——许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特点及改革方向》(摘编)
材料二 1979年4月,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大型国营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
——《改革开放简史》
材料三 目前,我国已定点的四个经济特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关系密切…我国设置经济特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何佳声《试论我国设置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则》(摘编)
材料四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已经并将继续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提供重要示范,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良好范例。
——张玉兰《“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一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材料五 当前,世界大变局与中国新时代相互激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翻开崭新篇章。今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塑造国际环境的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必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徐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何处?》
(1)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积极意义,以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据材料三,指出四个经济特区被定点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个城市由落后的边陲小镇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谁提出的。据材料四,指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重大意义。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26.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使欧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科学革命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与地理学和航海术联系密切的天文学领域。这一进步发生在16、17世纪,代表人物是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科学革命早期阶段最杰出的人物是牛顿,一位可以与欧几里得和爱因斯坦相媲美的伟人。
材料二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是,它早已在基础性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占据领先地位。英国还拥有更多可被用作工业革命资金的流动资本。此外,企业家人才大量集中在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有优势。
材料三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欧洲政治革命的开始,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标志其更进步的发展。接着,它在19世纪影响了整个欧洲,最后,在20世纪席卷了整个世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革命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哪一领域。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牛顿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渐形成了什么政治制度。美国革命后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什么?法国大革命中宣告了人权、法治等基本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江苏省无锡市2022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是稻、粟、黍等作物的发源地。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一代表性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C项正确;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均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排除AB两项;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属于黄河流域,排除D项。故选C项。
2. 胡适说:“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属于孔子教育主张的是( )
A. “无为而治” B. “有教无类” C. “兼爱、非攻” D. 以法治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可知,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因此,“有教无类”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B项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与题干“孔子”不符,排除A项;“兼爱”“非攻” 是墨子的思想,排除C项;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3. 书法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A正确;《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的代表作,排除B项;《九成宫醇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排除C项;《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代表作,排除D项。故选A项。
4. 隋唐时期创立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曾经长期影响中国古代文官队伍的建设和知识分子对于生活道路的选择,“开放性”与“严密化”是它运行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趋势。这一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提取题干关键信息“隋唐时期创立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隋文帝初创科举制,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在唐朝进一步完善,此后在我国延续了1000多年的历史,影响深远,D项正确;禅让制是我国古代原始社会末期,通过民主推荐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自夏朝“禹传子”开始,且不是选官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我国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5.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发展的历史规律”元朝时,来自中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 藏族 B. 党项族 C. 回族 D. 女真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C项正确;其余三项不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6. 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又以同乡关系为背景”而结成的商帮,其中最为有名的是( )
A. 宁商、绍商 B. 晋商、徽商 C. 苏商、鲁商 D. 广商、川商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影响力最大的商帮有晋商和徽商。B项正确; 宁商、绍商到了清朝时期已经逐步没落,排除A项;明清时期苏商的主体是洞庭商人,因此苏商的名气并不及洞庭商帮的大。排除C项;川商在宋朝时期比较有名,到了明清时期逐步没落,排除D项。故选B项。
7. 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到明太祖废丞相、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这些措施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 皇帝权力衰落 B. 厂卫制度完善 C. 地方权力巩固 D. 君主专制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到明太祖废丞相、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这些措施来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明太祖时期,在中央,废除丞相,设三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君主专制大为加强;清朝雍正帝为加强君主集权设立军机处,是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由此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加强,D项正确;皇帝权利衰落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厂卫制度是明朝的措施,排除B项;材料与“地方权利巩固”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 鸦片战争爆发前的“这一重大举措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国严厉查禁鸦片烟毒的决心与信心,也沉重打击了外国不法鸦片烟贩的嚣张气焰”。此举措的主持者是( )
A. 林则徐 B. 陈化成 C. 左宝贵 D. 邓世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鸦片战争爆发前的“这一重大举措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国严厉查禁鸦片烟毒的决心与信心,也沉重打击了外国不法鸦片烟贩的嚣张气焰’”可知,这一重大举措是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虎门销烟,主持虎门销烟的是林则徐,陈化成是鸦片战争期间牺牲的民族英雄,左宝贵、邓世昌是用午中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排除BCD项。故选A项。
9. 洪秀全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试图根据自己的设想重塑中国社会。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具体反映洪秀全这一思想的文件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变法通议》 D. 《劝世良言》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起大同社会,这显然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A项正确;《资政新篇》的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排除B项;变法通议》是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撰写的一组政论文章,排除C项;《劝世良言》是基督教,在中国进行传教的时候,印刷的传教手册,排除D项。故选A项。
10.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了挽救国家的预势,以曾国落、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A. 扶清灭洋 B. 自强、求富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以曾国落、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口号是“自强、求富”,B项正确;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排除A项;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 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B项。
11. 从历史的连续性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长剧中的一首序曲,具有伟大的、深远的意义。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它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一场改良运动
B. 它结束的标志为“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 它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上层集团的支持
D. 它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是一场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A项正确;“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开始,排除B项;戊戌变法因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派的利益,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上层集团的镇压,排除C项;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戊戌失败了,并未改变中国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2. 小明在对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展开研究性学习时,关注历史信息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此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可知,题干材料体现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其中最能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排除A项;《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排除B项;《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排除C项。故选D项。
13. “至于偌大广场,没有扩音设备,三千学生如何集会?有称站在天安门前石狮子头上作演讲的……现场中大部分人实际上听不清演讲内容,只是因为有很多标语,加上不时呼口号,知道大致意思。”结合下图,判断发生在中国近代的该历史事件是( )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战争 C. 五四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解读材料和浮雕可知,“三千学生……站在天安门前”指的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图片便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浮雕之一,反映的正是五四运动,C项正确;二次革命指的是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先生发起“反袁”的革命斗争,护国战争指的是1915年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而发动的战争,均与学生运动无关,排除AB项;一二·九运动中,学生集会请愿的地点是新华门,不是天安门,排除D项。故选C项。
14.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晋冀豫等抗日根据地为依托,发动了以破袭华北日军交通线为目标的战役,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这场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武汉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晋冀豫等抗日根据地为依托,发动了以破袭华北日军交通线为目标的战役”可知,这次作战史称百团大战。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粉碎敌人的“囚笼”,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淞沪会战时间1937年,排除A项;武汉会战时间1938年,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时间1938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5. 2014 年,抗疟疾的青蒿素类药物全球采购量达到 3.37 亿人份(一人份即一位患者 5 天的用量),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发现者是( )
A. 邓稼先 B. 钱学森 C. 屠呦呦 D. 袁隆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C项正确;邓稼先和钱学森是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贡献者和奠基人,排除A项、B项;袁隆平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排除D项。故选C项。
16. 古巴比伦王国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如下图所示),内容涉及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这一文化遗产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罗马民法大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排除B项;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被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C、D项。故选A项。
17. 文艺复兴时期的某画家通过《蒙娜丽莎》这幅作品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寄托了他对人的理想型的创造。这位画家是( )
A. 但丁 B. 达·芬奇 C. 米开朗琪罗 D. 莎士比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代表,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最大的成就是绘画,其代表作《蒙娜丽莎》,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项正确;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排除A项;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排除C项;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作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8. 冷战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铁幕演说”的发表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约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B项正确;“铁幕演说”的发表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美国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排除C项;北约的建立是美国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人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这一现象反映出的世界发展趋势是( )
A. 社会信息化 B. 政治多极化 C. 文化多样化 D. 经济全球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人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D项正确;社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和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影响和改造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过程,与材料主旨“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无关,排除A项;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发展。世界“一超多强”的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与题干材料不符,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不涉及多极化,排除B项;文化多样化,指的是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与材料主旨“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0. 学者研究表明,20世纪40年代末,环保国际组织有40个,到1990年,则增加到了340个,这反映了人类社会越来越关注( )
A. 教育问题 B. 人口问题 C. 环境问题 D. 粮食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环保国际组织有40个,到1990年,则增加到了340个”环保局的增加,可知材料反映了人类社会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C项正确;“环保局”与教育、人口和粮食问题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21. 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史学家_________主持编写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答案】 ①. 史记 ②. 司马光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2. 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答案】 ①. 1921 ②. 1949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的________(国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影响深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继续发展。1990年,________(国家)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答案】 ①. 印度 ②. 纳米比亚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影响深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继续发展。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6分,第25题10分,第26题8分,共24分。
24. 宋朝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出现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宋代的纸币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币制。……这对货物和服务的买卖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的和方便的发明。
——(德)迪特 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材料三: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的突破。……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
(2)材料二中的“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分析该纸币使用的积极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称四大发明的另一项发明。任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项发明中的一项,说明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4)有学者认为宋朝是“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但也有学者认为宋朝是“积贫积弱”的时代。请选取其中一种观点,用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1)重文轻武。
(2)交子;携带方便,促进了商业交流,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3)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宋朝是“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宋代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促进了商业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政策:依据材料一“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是重文轻武。
【小问2详解】
名称:依据材料二“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并结合所学可知,它的名称是交子。
意义:依据材料二“……这对货物和服务的买卖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的和方便的发明”及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携带方便,促进了商业交流,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小问3详解】
发明:依据材料三“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的突破”并结合所学可知,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称四大发明的另一项发明是造纸术。
贡献: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可任选一个,论述时,史实要典型,并提示其意义,如,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小问4详解】
说明: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可任选一个,论述时,史实要典型,并提示其意义,如,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我认为宋朝是“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因为,宋代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促进了商业发展。
25.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制度保障。
——许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特点及改革方向》(摘编)
材料二 1979年4月,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大型国营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
——《改革开放简史》
材料三 目前,我国已定点的四个经济特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关系密切…我国设置经济特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何佳声《试论我国设置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则》(摘编)
材料四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已经并将继续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提供重要示范,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良好范例。
——张玉兰《“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一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材料五 当前,世界大变局与中国新时代相互激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翻开崭新篇章。今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塑造国际环境的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必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徐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何处?》
(1)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积极意义,以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据材料三,指出四个经济特区被定点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个城市由落后的边陲小镇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谁提出的。据材料四,指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重大意义。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1)积极意义:激发了农民的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原因: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关系密切。窗口:深圳。
(3)提出者:邓小平。意义: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最终使得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提供重要示范;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良好范例。
(4)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对外开放;维护国家统一;实行全方位外交等。(任答2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积极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激发了农民的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中心环节:根据材料二中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结合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三中的“已定点的四个经济特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关系密切”可知,四个经济特区被定点的原因是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关系密切。
窗口:根据所学可知,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后,短短几年内便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小问3详解】
提出者:根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邓小平。
意义:根据材料四中的“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可知,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最终使得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从“已经并将继续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提供重要示范”可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提供重要示范;从“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良好范例”可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良好范例。
【小问4详解】
布局: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小问5详解】
原因: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一、二、三中实行的改革开放,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是党和国家实行了正确的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材料四中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可知,维护国家统一,保证政治稳定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从材料五中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可知,实行全方位外交,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也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更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26.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使欧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科学革命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与地理学和航海术联系密切的天文学领域。这一进步发生在16、17世纪,代表人物是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科学革命早期阶段最杰出的人物是牛顿,一位可以与欧几里得和爱因斯坦相媲美的伟人。
材料二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是,它早已在基础性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占据领先地位。英国还拥有更多可被用作工业革命资金的流动资本。此外,企业家人才大量集中在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有优势。
材料三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欧洲政治革命的开始,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标志其更进步的发展。接着,它在19世纪影响了整个欧洲,最后,在20世纪席卷了整个世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革命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哪一领域。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牛顿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渐形成了什么政治制度。美国革命后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什么?法国大革命中宣告了人权、法治等基本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领域:天文学领域。
主要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
(2)有利条件:英国早已在基研性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更多可被用作工业革命资金的流动资本;企业家人才大量集中在英国;劳动力供应方面占有优势。
(3)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人权宣言》。
(4)关系:科学革命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解析】
【小问1详解】
领域:根据材料“近代科学革命最主要的进步发生在与地理学和航海术联系密切的天文学领域。”得出天文学领域。
主要成就:结合所学可知,可从牛顿在天文、物理、数学等方面的成就和出版的书籍进行阐述,如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
【小问2详解】
有利条件:根据材料“它早已在基础性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得出英国早已在基研性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根据材料“英国还拥有更多可被用作工业革命资金的流动资本。”得出拥有更多可被用作工业革命资金的流动资本;根据材料“企业家人才大量集中在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有优势。”得出企业家人才大量集中在英国,劳动力供应方面占有优势。
【小问3详解】
英国: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美国: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法国: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小问4详解】
关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科学革命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