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8.1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学科 政治 班级 XX 授课教师 XXX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课内容选自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本框内容主要包括形而上学的含义、辩证思维的含义及发展历程、辩证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教材地位:第八课围绕“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展开阐述,在全册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同归属于科学思维观念的“方法论”范畴内容,下接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归属于科学思维观念的“运用”方向;在第三单元内部是层层递进的,以辩证思维方式入手,逐步引出其方法,分别在第八、九课中阐释。 3.教材作用:本框题内容围绕“科学思维”,结合对复杂事物的把握,引导学生了解形而上学和辩证思维的含义与区别,体会辩证思维的特征,把握动态性和整体性之间的关系,自觉树立辩证思维意识并运用,自觉反对几类错误观点。
学情 分析 1.知识基础:“辩证思维”这部分内容与必修4《哲学与文化》“唯物辩证法”内容联系紧密,学生对于辩证思维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的区别还认识不清,辩证思维的基本特征没有系统性归纳; 2.能力基础:高三学生主动性较高,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受到学习环境和社会现实经验等局限,学生联系生活区分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的意识和运用辩证思维能力不强。 3.思想认识基础:学生一定程度上能意识到看待事物应当一分为二,但通常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容易陷入到形而上学、诡辩论和相对主义中。
教学 目标 1.了解形而上学和辩证思维的含义、区别,知道辩证思维的发展和研究历程,认识辩证思维的特征; 2.通过了解建设埃及阿斯旺水坝事例、列举“盲人摸象”“荆人袭宋”等传统故事案例,认识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认识形而上学思维的错误; 3.通过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美国保护开巴高原鹿的思维方式两大示例,理解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征,结合对复杂事物的把握,树立辩证思维的意识和自觉性,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习惯,培养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重 点 1.辩证思维的含义; 2.辩证思维的特征。
难 点 1.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的区别; 2.辩证思维整体性与局部的独立性、动态性与相对的静态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创设法
教学过程 主议题:如何正确理解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议题1:埃及修建的阿斯旺水坝的利弊给人们什么启示? 议题2: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体现的思维方式的什么特征? 议题3:美国保护开巴高原鹿的思维方式说明了什么问题? 环节一:回味经典,品读思维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后来又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思考:怎样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灭亡条件的认识?(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发展) 环节二:议题探究,学思结合 议题1:埃及修建的阿斯旺水坝的利弊给人们什么启示? 【探究活动一】视频分析《埃及阿斯旺水坝》 思考:1990年埃及为什么要召开科学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请你结合视频内容,帮着埃及分析一下应该用什么方式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埃及所面临的问题? 一、辩证思维的含义 1.辩证思维的客观基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认识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将普遍联系着的对象及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各种关系,相对地独立起来、区别开来,分别地加以研究,这样才能获得具体、深刻的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2.形而上学思维的弊端及含义 (1)弊端:如果人们因此而完全切断了事物及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之间的联系,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对象的本来面貌,就犯了形而上学思维的错误。 (2)含义: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之间的界限都是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并把这种看法变成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就是形而上学思维。 【探究活动二】材料分析《荆人袭宋》。 思考:阅读上述材料,请你从思维方式角度谈谈“荆人袭宋”失败的原因。请进一步分析“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的思维方式。 3.辩证思维的含义及发展历程 (1)含义: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2)发展历程:辩证思维的发展和人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学说。 ①古代人以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和矛盾运动。 ②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开始自觉地、系统地研究辩证思维,但这时的研究大多带有唯心主义的性质。 ③在总结人类最新科学成果、批判地继承以往辩证思维研究的合理因素,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学说。 ④在当代,随着社会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研究复杂大系统的系统科学的兴起与发展,辩证思维学说得到丰富和深化。 【回顾旧知: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联系必修4《哲学与文化内容》,将辩证思维与唯物辩证法相联系,更加便于理解。 【辨一辨】以下哪些句子体现辩证思维方法?哪些体现形而上学思维?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⑤守株待兔 ⑥指鹿为马 ⑦与时俱进 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议题2: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体现的思维方式的什么特征? 【探究活动三】材料分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 思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体现的思维方式有什么特征?如何看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各子系统与总系统之间的关系? 二、辩证思维的特征 1.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 (1)依据:任何认识对象都是由他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2)含义: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3)作用: ①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双方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不同事物间) ②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与部分有了对方才能够存在,而不是孤立地存在着。(同一事物内部) ③辩证思维的整体是有层次之分的。事物的整体总是相对而言的。辩证思维是把多层次、多视角的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问题。(内部层次) 启示:首先,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其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议题3:美国保护开巴高原鹿的思维方式说明了什么问题? 【探究活动四】材料分析《北美洲的开巴高原鹿》。 合作探究: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们保护开巴高原鹿的思维方式的认识。 2.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 (1)原因: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过程,就必须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 (2)含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3)要求: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来。 (4)作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3.二者关系【误区提醒】 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 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 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探究活动五】材料分析《亚里士多德错了之伽利略的重力实验》。 思考:辩证思维和诡辩论的区别是什么?学会辩证思维有何意义? 4.辩证思维与诡辩论的根本区别 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决不能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 5.学习辩证思维的意义 学会辩证思维,我们就能对事物看得全、看得深、看得远、看得活、看得真。辩证思维会使我们充满智慧。 环节三:总结提升,巩固基础 【课堂小结】以框架思维图示的形式整理本框题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强化学生记忆。 【随堂小测】以选择单项选择题、漫画答题作为通关检测,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加强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 【“习”语点题】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达成目标 围绕议题,展开情境讨论和知识学习 以经典原著入手,拓展学生思维和接触面 利用视频资源,更加直观感受埃及阿斯旺水坝的改变及影响 利用古代故事,探究其失败的奥秘,锻炼思维 联系“唯物辩证法”哲学内容,拓展思路,搭建知识脉络 及时检验学习成果 立足中国载人航天系统建构,并联系其发展史,展开思考 立足开巴高原鹿的保护模式,进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及时进行误区提醒 联系物理知识及常见事例,激发学生兴趣 建构知识框架,进行实时检测,强化知识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总体进展顺利,教学环节较为完整,课堂整体氛围良好,学生思考、配合程度较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改正: 1.从课堂氛围来看,学生知识接受度较高,但也存在内容较为抽象、且与必修4联系较密等问题,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应多以有趣、贴近生活的事例辅助教学; 2.课堂容量多大,知识点输出较多。本框题内容设置较满,以教师讲授方式为主,压缩了学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时间,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不明显,应加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3.对于课时目标的设置较为浅层次,应联系整本教材、单元进行设计。本框题课时目标有些受限于框题内容,对单元逻辑体系联系不深,需要加以改进,积极构建单元逻辑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