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专题讲义(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专题讲义(含解析)

资源简介

八上: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专题讲义
姓名:___________
【知识新授】
溶液的概念及特征
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相同;
②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③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是混合物。
悬浊液、乳浊液
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悬浊液,如泥水就是悬浊液。
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乳浊液,如牛奶就是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
液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均一性) 均一 不均一,下沉 不均一,上浮或下沉
粒子大小 直径>1 纳米 半径> 0.1 微米 半径> 0.1 微米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下的铁水中,铁是溶质,水是溶剂 B.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C.泥浆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D.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答案】B
【详解】A、铁水是液态的铁,是一种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错误;
B、汽水是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二氧化碳,水是溶剂,正确;
C、泥浆水是悬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错误;
D、冰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溶液具有均一性,即蔗糖溶液中,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均匀分布,如D所示,故选D。
3.在一杯透明的葡萄糖溶液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上部的浓度最稀,最不甜 B.下部的浓度最浓,最甜
C.中部的浓度比上部的大,比下部的小,甜味适中 D.各部分浓度和甜味都相同
【答案】D
【详解】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故葡萄糖溶液各部分浓度和甜味都相同。故选D。
4.下列物质依次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一组是(  )
A.石灰水、泥浆水、汽水 B.汽水、碘酒、肥皂水
C.矿泉水、泥浆水、肥皂水 D.酒精、牛奶、硫酸钡(钡餐)
【答案】C
【详解】A、石灰水是溶液,泥浆水是悬浊液,汽水是溶液,故错误;
B、汽水、碘酒都是溶液,肥皂水是乳浊液,故错误;
C、矿泉水是溶液,泥浆水是悬浊液,肥皂水是乳浊液,故正确;
D、酒精是纯净物,牛奶是乳浊液,硫酸钡(钡餐)是悬浊液,故错误。
故选C。
5.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
【答案】A
【详解】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A说法正确。
B.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B说法错误。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不是溶液,故C说法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上层的密度与下层的密度一样,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6.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④泥浆水是乳浊液,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①错;
②溶液、浊液都属于混合物,故②错;
③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因此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故③正确;
④泥浆水中有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属于悬浊液,故④错。
故选C。
7.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A.汽油 B.酒精 C.水 D.苯
【答案】A
【详解】根据表格可知,碘污渍在苯和汽油的溶解性最大,但是由于苯有毒,因此不能使用,应该选汽油,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B.溶液应该是无色透明的
C.水均一、稳定,是一种溶液 D.煤油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
【答案】A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溶液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故A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从狭义角度说也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B错误。
C、水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所以不是溶液,故C错误。
D、煤油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D错误。
故选A。
9.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④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A
【详解】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故①错;
②溶液、浊液都属于混合物,故②错;
③浊液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故③错;
④乳浊液中分散的是小液滴,悬浊液中分散的是固体颗粒,故④错;
⑤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故⑤正确;
⑥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故⑥正确。
故选A。
10.下列关于该物质的溶液和溶解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也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一种溶液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含的溶质是不同的
D.溶质和溶剂混合,开始是混合物,等到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澄清透明的纯净物
【答案】A
【详解】A、由于溶液是均一的混合物,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也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故正确;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错误;
C、由于溶液是均一的,一种溶液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含的溶质是相同的,故错误;
D、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溶液中含有溶质和溶剂,最少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A。
11.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
A.用洗涤剂乳化碗上的油污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答案】A
【分析】甲胺易溶于乙醇,煮鱼时加些酒除去腥味,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详解】A、洗涤剂不能使油污溶解,但能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污,与上述原理不相似,符合题意;
B、汗渍能溶于水,不与上述原理相似,不符合题意;
C、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油污易溶于汽油,与上述原理相似,不符合题意;
D、碘能溶于酒精,与上述原理相似,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12.一些贵重的衣服沾上油污后,为了防止衣服在接触水后发生变形,衣服的标牌上注明要“干洗”。“干洗”就是用专门的非水溶性洗涤剂洗衣服,洗完后,需要一段时间让洗涤剂蒸发才能让衣服变干,所以送去“干洗”的衣服通常需要几天才能拿。下表中“√”表示上面的液体能溶解表中左侧物质,“×”表示不能,则能作为“干洗”洗涤剂的是( )
A. B. C. D.
面料 × × √ √
油污 × √ × √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干洗”洗涤剂起到的作用是能溶解油污,但是不能溶解面料,符合条件的是B洗涤剂,故选B。
13.如图所示将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其中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A、植物油不能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形成溶液,A错误;
B、高锰酸钾固体能溶于水形成溶液,B错误;
C、碘单质(固体)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乳浊液,C错误;
D、植物油是液体不能溶于水,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了乳浊液,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4.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
(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 。(选填字母)
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
(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的特点。
【答案】 AB 均一性
【详解】A、食盐易溶于水,能够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B、料酒能溶于水,能够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D、胡椒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够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均一性的特点。
15.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 ②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 ③白酒 ④钡餐 ⑤铁粉放入水中,搅拌 ⑥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 ⑦碘酒。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
【答案】 ③⑥⑦ ④⑤/⑤④ ②
【详解】①冰水混合物是不同状态的水,属于纯净物;
②食用油是液体,不溶于水,滴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
③白酒是酒精和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④钡餐中含有的硫酸钡难溶于水,形成的是悬浊液;
⑤铁粉不溶于水,放入水中,搅拌,得到的是悬浊液;
⑥油脂能溶于汽油,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油脂放入汽油中形成的是溶液;
⑦碘能溶于酒精,把碘放入酒精中,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形成的是溶液。
属于溶液的是③⑥⑦,属于悬浊液的是④⑤,属于乳浊液的是②。
16.酒精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也可以与其他液体混合形成溶液,对于医用卫生酒精溶液,酒精是 (选填“溶质“或“溶剂”,下同),而在碘酒溶液中,酒精是 。
【答案】 溶质 溶剂
【详解】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填溶质;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填溶剂。
17.日常生活离不开溶液,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高锰酸钾溶液中,其溶质是 ;碘酒中,其溶剂是 。
(2)以下物质和水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酒精 C.食用油 D.冰
【答案】 高锰酸钾 酒精 B
【详解】(1)高锰酸钾溶液中,其溶质是高锰酸钾;碘酒中,其溶剂酒精。
(2)A.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形成悬浊液,故A不合题意;
B.酒精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故B符合题意;
C.食用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形成乳浊液,故C不合题意;
D.冰和水是同种物质,不能形成溶液,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8.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氢氧化钙水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 ,溶剂是 。
【答案】 氢氧化钙 水 酒精 水 白磷 二硫化碳
【详解】(1)当固体和液体互溶时,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氢氧化钙水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
(2)当两种液体互溶,其中一种液体是水的时候,水是溶剂。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中,溶质是白磷,溶剂是二硫化碳。
19.图是一个概念图,概念图在整理知识时是十分有用的。请在图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1)根据图中内容,①处应该填写 。
(2)将下列物质牛奶、钡餐、肥皂水、泥水填入图中②处为 ,③处为 。
【答案】 碘 钡餐和泥水 牛奶和肥皂水
【详解】(1)碘酒是固体碘与液体酒精组成的溶液,其中固体碘是溶质,液体酒精是溶剂,所以①处应该填写碘,故填碘。
(2)钡餐是不溶性固体硫酸钡与水形成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泥水是不溶性固体泥土与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图中②处填写钡餐与泥水;
牛奶是脂肪和蛋白质等不溶性液体与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肥皂水也是一些不溶性液体与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③处填写牛奶和肥皂水。
20.在盛有等体积水的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物质。充分振荡后看到、A试管的液体中分散着小液滴,B试管的液体中分散着固体小颗粒,只有C试管中看不到加入的丙物质,但试管内的液体呈蓝色透明状。
(1)A试管中是 液,B试管中是 液,C试管中是 液。
(2)如果条件不变,三支试管静置片刻后可以看到,A试管中 (填“分层”或“不分层”)。
(3)这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试管中的液体。
(4)C试管中的液体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 乳浊液 悬浊液 溶液 分层 C 混合物
【详解】分析题意可知:A试管中得到的是乳浊液,B试管中得到的是悬浊液,C试管中得到的是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都不稳定,A试管中小液滴和水分层,B试管中悬浮在水面上固体沉淀下来,溶液具有稳定性,C试管中无变化;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C中的液体,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都是混合物。
三、简答题
21.学完溶液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
(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和 有关。
(2)一天,小松不小心将碘酒洒到衣服上,他妈妈立即用水和洗洁净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这些斑点,还是小松给妈妈出了个好主意。你认为小松采用的方法是 ;这种方法和用洗洁净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溶质 溶剂 用酒精擦洗碘酒 用酒精洗掉碘酒的原理是溶解,用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
【详解】(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3)因为碘几乎不溶于水,但易溶于酒精,所以可以用酒精擦洗碘酒;由于碘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擦洗属于溶解现象;洗涤剂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二者的原理是不同的。八上: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专题讲义
姓名:___________
【知识新授】
溶液的概念及特征
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相同;
②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③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是混合物。
悬浊液、乳浊液
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悬浊液,如泥水就是悬浊液。
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乳浊液,如牛奶就是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
液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均一性) 均一 不均一,下沉 不均一,上浮或下沉
粒子大小 直径>1 纳米 半径> 0.1 微米 半径> 0.1 微米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下的铁水中,铁是溶质,水是溶剂 B.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C.泥浆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D.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2.如图所示,○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
A. B. C. D.
3.在一杯透明的葡萄糖溶液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上部的浓度最稀,最不甜 B.下部的浓度最浓,最甜
C.中部的浓度比上部的大,比下部的小,甜味适中 D.各部分浓度和甜味都相同
4.下列物质依次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一组是(  )
A.石灰水、泥浆水、汽水 B.汽水、碘酒、肥皂水
C.矿泉水、泥浆水、肥皂水 D.酒精、牛奶、硫酸钡(钡餐)
5.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B.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
6.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④泥浆水是乳浊液,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 D.②③④
7.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A.汽油 B.酒精 C.水 D.苯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B.溶液应该是无色透明的
C.水均一、稳定,是一种溶液 D.煤油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
9.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④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下列关于该物质的溶液和溶解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也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一种溶液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含的溶质是不同的
D.溶质和溶剂混合,开始是混合物,等到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澄清透明的纯净物
11.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
A.用洗涤剂乳化碗上的油污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A. B. C. D.
面料 × × √ √
油污 × √ × √
12.一些贵重的衣服沾上油污后,为了防止衣服在接触水后发生变形,衣服的标牌上注明要“干洗”。“干洗”就是用专门的非水溶性洗涤剂洗衣服,洗完后,需要一段时间让洗涤剂蒸发才能让衣服变干,所以送去“干洗”的衣服通常需要几天才能拿。下表中“√”表示上面的液体能溶解表中左侧物质,“×”表示不能,则能作为“干洗”洗涤剂的是( )
A.A B.B C.C D.D
13.如图所示将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其中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4.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
(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 。(选填字母)
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
(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的特点。
15.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 ②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 ③白酒 ④钡餐 ⑤铁粉放入水中,搅拌 ⑥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 ⑦碘酒。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
16.酒精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也可以与其他液体混合形成溶液,对于医用卫生酒精溶液,酒精是 (选填“溶质“或“溶剂”,下同),而在碘酒溶液中,酒精是 。
17.日常生活离不开溶液,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高锰酸钾溶液中,其溶质是 ;碘酒中,其溶剂是 。
(2)以下物质和水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酒精 C.食用油 D.冰
18.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氢氧化钙水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 ,溶剂是 。
19.图是一个概念图,概念图在整理知识时是十分有用的。请在图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1)根据图中内容,①处应该填写 。
(2)将下列物质牛奶、钡餐、肥皂水、泥水填入图中②处为 ,③处为 。
20.在盛有等体积水的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物质。充分振荡后看到、A试管的液体中分散着小液滴,B试管的液体中分散着固体小颗粒,只有C试管中看不到加入的丙物质,但试管内的液体呈蓝色透明状。
(1)A试管中是 液,B试管中是 液,C试管中是 液。
(2)如果条件不变,三支试管静置片刻后可以看到,A试管中 (填“分层”或“不分层”)。
(3)这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试管中的液体。
(4)C试管中的液体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三、简答题
21.学完溶液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
(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和 有关。
(2)一天,小松不小心将碘酒洒到衣服上,他妈妈立即用水和洗洁净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这些斑点,还是小松给妈妈出了个好主意。你认为小松采用的方法是 ;这种方法和用洗洁净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