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上:1.5物质的溶解---溶解度曲线知识应用(2)专题讲义姓名:___________【知识新授】溶解度曲线通过实验测出物质在各个不同温度的溶解度, 运用数学方法可以绘制出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如图甲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乙烧杯中的某饱和溶液的溶质为A、B、C三种物质中的一种,已知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B.在t2 ℃时,30 g A加入到50 g水中形成80 g溶液C.将t2℃下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D.生石灰与水反应完全后,如图乙烧杯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C【答案】D【详解】A、由图可知,当温度为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为B>A=C,当温度为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为A >B> C,题文中没有明确温度,不能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t2℃时,将30 g A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够溶解25gA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50g+25g=75g,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则将t2 ℃下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A、B的溶解度都减小,溶液底部均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此时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t2 ℃时,C的溶解度小于t1 ℃时A的溶解度,将t2 ℃下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C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即将t2 ℃下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选项错误;D、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图乙烧杯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烧杯溶液中的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图中A、B、C三种物质中,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即图乙烧杯中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C,选项正确,故选D。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B.6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C.20℃时,甲溶液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质量分数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答案】D【详解】A、不知道温度范围,不能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B、60℃时甲的溶解度是25g,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错误;C、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两种物质质量分数大小,故C错误;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甲仍然是饱和溶液,由于甲在t℃时的溶解度大于乙在60℃时的溶解度,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D正确。故选D。3.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B.20℃时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50℃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D.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答案】B【详解】A、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选项中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20℃时,A、C的溶解度相等,则A、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正确;C、50℃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5g,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50g:150g=1:3,选项错误;D、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时,升温后,A、B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20℃时,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0℃时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以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选项错误,故选B。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温度B.2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比乙小C.6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答案】D【详解】A、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所以同一温度下,才能够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没有指明温度,无法判定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选项错误;B、饱和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当溶液质量一定时,溶质质量越大,则溶剂质量越小,由图可知,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乙的质量大于甲,所以甲的溶剂质量比乙大,选项错误;C、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项错误;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甲的溶解度降低,有溶质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时甲的溶解度大于60℃时乙的溶解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选项正确;故选D。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仍是饱和溶液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相同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降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答案】D【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成为不饱和溶液,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乙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然后又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0~a1℃,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而在a1~a2℃,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在a1℃、a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相等,故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将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选D。6.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B. 时,取三种物质各a克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 降温到 ,B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小D.可用降温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答案】C【详解】A. 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B. 时,取三种物质各a克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由于A、B的溶解度都大于ag,因此A、B都是不饱和溶液,而C的溶解度小于a,则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合题意。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 降温到 ,A、B的溶解度都是减小的了,且A的溶解度的变化量明显大于B,因此析出晶体的质量A>B。C的溶解度是增大的,即C溶液中不会析出晶体,故C错误符合题意。D.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因此可用降温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7.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量分数相等B.℃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会有晶体析出D.℃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答案】D【详解】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饱和溶液的溶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正确。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会有晶体析出,正确。D、t2℃时,甲的溶解度大,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故D错误。故选D。8.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将50gA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C.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A=CD.要使C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答案】B【详解】A、由图可知,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则此时A的饱和溶液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但未说明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B、t2℃时,A溶解度为50g,那么50g水最多溶解25g,将50gA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25g:50g=1:2,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A、B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B溶解度减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故选为B>A,C溶解度增大无溶质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且t2℃时C的溶解度小于t1℃时A的溶解度,由此将t2℃时A、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C,选项错误;D、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温后C的溶解度下降有溶质析出,溶液仍为饱和,选项错误;故选B。9.t℃,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C.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D.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答案】C【详解】A、根据图示,不能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错误;B、根据图示,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物质质量为40g,故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但选项中没有带单位,故错误;C、溶质越多,溶剂越少,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m<W=Z,故正确;D, 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6.7%,故错误。故选D。10.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的溶解度B.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0℃时,将100克水加入盛有m2 g的a物质的烧杯中,搅拌,再升温至t1℃(溶剂不蒸发),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D.取t1℃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不蒸发),所得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C【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当温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才大于b的溶解度,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饱和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没有说明,则所含溶质的质量就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C、0℃时a的溶解度是m1 g,t1℃时a的溶解度是m2 g,故0℃时将100g水加入盛有m2 g的a物质的烧杯中,a物质不能完全溶解,升温至t1℃时(溶剂不蒸发),原来未溶解的固体会继续溶解,故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故C正确;D、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温至t2℃(溶剂不蒸发)时,溶液中不会有晶体析出且也并未有新的溶质溶解,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二者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依然相等,故D错误。故选C。1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B.40℃时,分别在50g水中加入25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40℃时,分别在50g水中加入15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乙溶液的大D.20℃时,分别在50g水中加入20g甲、乙,加热到4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E.40℃时, 分别在50g水中各溶解14.5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乙先达到饱和F.40℃时,分别在50g水中加入18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溶液的大【答案】D【详解】A、1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小,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饱和溶液,题目没说甲乙溶液是否饱和,因此无法比较大小,故说法错误;B、40℃时,分别在50g水中加入25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乙的溶解度为40g,分别在50g水中加入25g 甲、乙,此时甲溶液中50g水中溶解了25g甲,乙溶液中50g水中最多溶解了20g乙物质,故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故说法错误;C、在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是50克、40克,降温至20℃,甲、乙两种固体都会析出,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在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此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乙溶液溶质质量,故说法错误;D、20℃时,分别在50g水中加入20g甲、乙,加热到40℃时,在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是50克、40克,20g甲、乙都能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所以此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故说法正确;E、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不难看出,当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14.5g时,甲的温度比乙的温度高,所以在40℃时,分别在50g水中各溶解14.5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故说法错误;F、在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是50克、40克,降温至20℃,甲、乙两种固体都会析出,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在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40℃时,分别在50g水中加入18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等于乙溶液的,都是3g,故说法错误。故选D。12.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10℃时,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得到70g氯化钾饱和溶液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D.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答案】B【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氯化钾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要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降低温度,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1g,故10℃时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含氯化钾15.5g,水50g,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即50g水恰好能完全溶解20g氯化钾,加入5g氯化钾溶质的质量为15.5g+5g=20.5g,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只能溶解20g氯化钾,得到70g氯化钾饱和溶液,正确;C、没有指明温度,不能判定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的是否是氯化钾饱和溶液,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故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错误。故选B。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B.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将t℃的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D.t℃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答案】D【详解】A、没有确定温度,无法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错误;B、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不能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错误;C、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t° C的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0°C,甲、乙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同,由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0° C时乙的溶解度>t°C丙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故错误;D、t° 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也是甲>乙>丙,正确;故选D。14.下图(Ⅰ)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小明进行了如下图(Ⅱ)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小明的实验过程中,B、D属于饱和溶液C.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D.若向E中加入100g水,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答案】B【详解】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100%,因为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本题没说溶液是否饱和,所以无法判断是否相等,故错误;B、20℃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而B溶液已经放入40g甲物质,所以溶液是饱和溶液;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而D溶液中已经放入了60g甲物质,所以溶液也属于饱和溶液,故正确;C、分析题意可知,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3%,故错误;D、若向E中加入100 g水,正好把60g甲物质溶解,且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故选B。15.如图为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图,现有M状态下的硝酸钾溶液65g,若要将该溶液经过处理后,刚好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在t2℃时,将65g溶液倒出去32.5gB.将65g溶液蒸发掉32.5g的水,再冷却到t2℃C.在t2℃时,向65g溶液中加入15g硝酸钾固体并充分溶解D.将65g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答案】C【分析】根据图示可知:M状态下的KNO3溶液为在t2℃时在100g溶剂中溶解了30g KNO3所形成的溶液,而在t2℃时KNO3的溶解度为60 g,即在t2℃时在100g溶剂中溶解了60g KNO3所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60g:100g=3:5。在65g M状态下的KNO3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65g×(×100%)=15g,所含的溶剂质量为65g-15g=50g。【详解】A、在t2℃时,将65g溶液倒出去32.5g,并没有改变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例,仍为不饱和溶液,此项不正确;B、“将65g溶液蒸发掉32.5g的水,再冷却到t2℃”,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g:(50g-32.5g)=15g:17.5g=3:3.5>3:5,故此时有晶体析出,不能刚好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此项不正确;C、在t2℃时,向65g溶液中加入15g KNO3固体并充分溶解”, 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g+15g): 50g =3:5,所以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此项正确;D、“将65g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则溶液为t1℃时的溶液,根据图示可知,在t1℃时KNO3的溶解度为30 g,即在t1℃时在100g溶剂中溶解30g KNO3所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与M状态下的溶液中的成分相同,所以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但是溶液的温度改变,此项不正确;故选C。16.本题有甲、乙两图,图甲为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物质是氯化铵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②C.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D.烧杯①②③中,只有烧杯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答案】B【详解】A、由图甲可知,t2℃时,NH4Cl的溶解度小于60g,而烧杯②中在t2℃时100g水中溶解了60gR,所以R是KNO3,故A选项错误。B、烧杯①中的质量分数为:,烧杯②的质量分数为:,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②,故B选项正确。C、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可以采用加水或升高温度的方法,故C选项错误。D、由图甲可知,t2℃时,KNO3的溶解度为60g,所以烧杯②中的溶液也是饱和溶液。烧杯①、②、③中,烧杯②、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D选项错误。故选B。17.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C.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答案】B【详解】A、由图可知,不同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甲、乙溶解度的大小,选项错误;B、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试管1中的固体有剩余,说明30℃时试管1中的溶质的溶解度小于10g,由图1可知,30℃时溶解度小于10g的固体是丙,所以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试管中的溶质是甲或乙,而甲与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3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远大于10g,即试管2中的液体为不饱和溶液,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固体后,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烧杯中的溶液的温度降低,试管2中的溶质的溶解度减小,但其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选项错误;D、由图可知,甲与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所以将3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30℃时丙的溶解度小于20℃是甲的溶解度,所以将30℃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小于2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选项错误,故选B。1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0%B.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配成30℃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D.将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D【详解】A、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故A不正确。B、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故B不正确。C、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配成30℃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故C不正确。D、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甲、乙物质都不会析出晶体,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故选D。19.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物质)的试管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则相对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固体的质量减少 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C.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答案】D【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烧杯中加入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升高时,乙的溶解度变小,溶液中溶质析出,乙溶液中固体的质量增大,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升高时,乙的溶解度变小,甲的溶解度变大,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升高时,乙的溶解度变小,溶液溶质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升高时,甲的溶解度变大,未溶解的甲会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正确。故选D。2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B.t1℃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将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乙大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答案】D【详解】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故选项错误;B、t1℃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C、t1℃时,它们的溶解度相等,将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两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相等,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乙大错误,故选项错误;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正确。故选D。21.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温度从60℃降温至20℃,则溶液一定会有晶体析出B.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没有水分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60℃时,向水中加入硝酸钾,则溶液质量为110克D.硝酸钾溶液在20℃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60℃时的小【答案】B【详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60℃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如果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或恰好饱和,则溶液中不会有晶体析出,选项错误;B、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选项正确;C、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后只能溶解55g硝酸钾,则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05克,选项错误;D、硝酸钾溶液在20℃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比60℃时的小,如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比6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选项错误,故选B。2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是B.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C.时,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答案】B【详解】A、t1℃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其它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不是2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入溶剂的方法,将溶液稀释,该选项说法正确。C、t2℃时,乙的溶解度最大,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因此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t3℃时,由于不知道甲、乙、丙三种溶液是否饱和,并且不知道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因此无法比较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23.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1)t1°C时,等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所度含的水质量较多的是 饱和溶液。(2)把t1°C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t2°C(不计水份蒸发),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氯化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小于”)。【答案】 硝酸钾 小于【详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该温度下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较少,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较多,故填硝酸钾。(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则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硝酸钾<氯化钾,当它们都升温到t2℃后,它们的溶解度都增大,二者都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即此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氯化钾,故填小于。24.如下图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t1℃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t2℃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解 g乙溶质。(保留整数)(3)某同学在t1℃时开始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B、C。在溶液A、B、C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答案】 等于 13 B 120g【详解】(1)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明t1℃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故填等于。(2)由图可知,t2℃时乙的溶解度为15g,则t2℃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解溶质乙的质量=100g××100%≈13g,故填13。(3)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A烧杯中的溶液是t1℃时100g水中溶解15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B烧杯中的溶液是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形成的溶液,恰好是甲的饱和溶液,选项正确;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C烧杯中的溶液是t2℃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形成的溶液,是甲的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故填B;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烧杯中甲的质量=20g+25g=45g,恢复到t1℃,溶液中只能溶解20g甲,所得溶液的质量=100g+20g=120g,故填120。2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1)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2)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 g;(3)图二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 (填序号)。A.b点→a点 B.c点→a点 C.c点→b点 D.c点→d点【答案】 > 80 B【详解】(1)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曲线高于乙的溶解度曲线,则t1℃时,两种物质室温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故填>。(2)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80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80g甲物质形成饱和溶液,故填80。(3)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80g,则t2℃时,向100g水中放入60g甲完全溶解后形成不饱和溶液,经过一步操作使溶液恰好饱和,且溶液的质量不变,方法是将溶液降温至溶解度为60g的温度,则该操作是将溶液由c点转化为a点,故填B。26.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乙所示实验。(1)t2o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g;(2)现需要使用①的溶液配制200克10%的R的稀溶液,需要 g①的溶液;(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 (写名称);(4)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 。A.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C.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答案】 60 80 硝酸钾 AB【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o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2)200克10%的R的稀溶液中R的质量为:200g×10%=20g,现需要使用①的溶液配制需要①的溶液质量为:(60g+180g)×=80g;(3)烧杯②中的水为100g,溶液中无固体物质,说明在t2oC时,R的溶解度大于等于60g,则R是硝酸钾;(4)烧杯②中的水为100g,溶液中无固体物质,说明在t2oC时,R的溶解度大于等于60g,则R是硝酸钾。A.①和②的溶液中,60g的R完全溶解,所以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此选项正确;B.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此选项正确;C.①、②、③中,①是不饱和溶液,②恰好饱和,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D.①是t1oC时不饱和溶液,③的上层清液的温度不确定,所以不能说明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此选项错误。故选AB。27.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1)6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含溶剂质量较多的是 饱和溶液。(2)把 t℃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 60℃(不计水份蒸发),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硝酸钾溶液 氯化钾溶液(选填“大于”、“等于”、“小于”)。【答案】 氯化钾 等于【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含溶质质量较多的是硝酸钾饱和溶液,则含溶剂较多的是氯化钾饱和溶液。(2)由图可知,t摄氏度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说明饱和溶液中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质质量相同,而升高温度会改变物质的溶解度,但没有继续溶解溶质进去,所以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是不变的。28.A、B、C 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图1所示,试回答:(1)你认为 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如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C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 (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答案】 B 相等 饱和【详解】(1)通过图1的可知,A、C两个烧杯充分溶解后,溶质部分未溶解,A、C中是饱和溶液,B中全部溶解,所以B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2)由已知条件A、B、C 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故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A、C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相等;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C中会有新的晶体析出,故C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29.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判断甲溶液在A点时处于 状态。②t2℃时,溶解6g甲物质,至少需要 g水。③t2℃时,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对烧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B.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C.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D.溶剂的质量:甲=乙【答案】 不饱和 20 BD【详解】①点A在甲的溶解度曲线下面说明在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还没能使甲的溶液达到饱和。②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说明100g水中至少溶解30g甲才饱和,所以甲和水的比例为3:10,所以6g甲至少需溶20g水才能全溶。③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降温到t1℃时甲乙都饱和,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析出的晶体多,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错误。BC、t2℃时,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甲的溶解度减小的明显,乙的溶解度减小不多,所以甲析出的晶体比乙析出的晶体多,且都饱和,故B正确,C错误。D、因为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t2℃时,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而降温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所以两种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故D正确。故选BD。30.烧杯中盛有150g水,加入某种固体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2)固体A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乙中的 。(3)关于图甲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B.若使②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答案】 16.7% a BCD【详解】(1)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固体A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乙中的a,因为在t3℃时,50gA全部溶解。(3)A、t1℃时,a的溶解度为20g,则150g水能溶解30ga物质,则①溶液为饱和溶液,②中有固体不能溶解,所以溶液一定饱和,故A错误;B、根据图乙可知,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可以采取加水或升温的方法,使②中的固体溶解,故B正确;C、t1℃时,a的溶解度为20g,则150g水能溶解30ga物质,所以往①溶解中继续加入20ga物质,不能溶解,则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C正确。D、③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故D正确。故选BCD。31.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填“甲”或“乙”);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 析出晶体(填“会”或“不会”)。(3)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答案】 甲 不饱和 N 不会 44.4%【详解】(1)图1中甲烧杯底部有不溶解的晶体存在,说明在该温度下甲溶液一定饱和,而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温后所得图2中的乙一定不饱和。(2)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3中在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于M曲线的溶解度,故N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因为乙在20℃时没有晶体存在,故降温至30℃也不会出现晶体。(3)50℃时甲的溶解度为80g,所以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2.我国西北地区有一些天然内陆咸水湖,当地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1)“夏天晒盐”中的“盐”其溶解度可用图中 来表示(填“a”、或“b”、或“c”)。(2)在℃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3)在℃时,将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 g。(4)将℃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答案】 b b=c>a 80 b>a>c【详解】(1)“夏天晒盐”中的“盐”其溶解度可用右图中b来表示,因为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c>a;(3)在t2℃时,a的溶解度是60g,将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0g,所得溶液质量=30g+50g=80g;(4)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a、b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所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33.请根据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时,溶解度等于20g的物质有 ;(2)℃时,向盛有50gB物质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选填“>”、“=”或“<”)150g;(3)℃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答案】 A和C < A>B>C【详解】(1)由图可知,t1℃时,溶解度等于20g的物质有A和C,故填A和C。(2)由图可知,t2℃时,B的溶解度小于50g,则t2℃时,向盛有50gB物质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溶解的B物质的质量小于50g,所得溶液的质量<150g,故填<。(3)由图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B、C,所以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填A>B>C。三、简答题3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Q点的含义是 ;(2)若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方法);(3)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甲;(4)t2℃时,将3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5)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填选项字母)。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甲>丙【答案】 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蒸发溶剂(或升温) 降温(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80 C【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Q点表示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2)若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溶剂;(3)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大;(4)t2℃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将3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30g+50g=80g;(5)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乙>甲>丙,因为甲析出的固体比乙多,丙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故答案为C。3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图中P点的含义是 。(2)20℃时,将6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升温至40℃,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3)a克甲放入b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c克溶液,则所得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 。(用题中字母表示)【答案】 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且为30g 2:5【详解】(1)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可知,P点是20℃时,甲、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所以图中P点的含义是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且为30g;(2)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40g,20℃时,将6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升温至40℃,有40g乙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则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g:100g=2:5;(3)a克甲放入b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c克溶液,若a克甲完全溶解在b克水中,a+b=c,若a克甲不完全溶解在b克水中,a+b>c,所以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等于(c-b)g,则所得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100%=%。八上:1.5物质的溶解---溶解度曲线知识应用(2)专题讲义姓名:___________【知识新授】溶解度曲线通过实验测出物质在各个不同温度的溶解度, 运用数学方法可以绘制出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如图甲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乙烧杯中的某饱和溶液的溶质为A、B、C三种物质中的一种,已知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B.在t2 ℃时,30 g A加入到50 g水中形成80 g溶液C.将t2℃下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D.生石灰与水反应完全后,如图乙烧杯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C第1题图 第2题图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B.6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C.20℃时,甲溶液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质量分数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3.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B.20℃时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50℃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D.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温度B.2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比乙小C.6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仍是饱和溶液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相同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降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6.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B. 时,取三种物质各a克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 降温到 ,B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小D.可用降温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7.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量分数相等B.℃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会有晶体析出D.℃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8.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将50gA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C.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A=CD.要使C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9.t℃,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C.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10.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的溶解度B.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0℃时,将100克水加入盛有m2 g的a物质的烧杯中,搅拌,再升温至t1℃(溶剂不蒸发),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D.取t1℃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不蒸发),所得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B.40℃时,分别在50g水中加入25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40℃时,分别在50g水中加入15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乙溶液的大D.20℃时,分别在50g水中加入20g甲、乙,加热到4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E.40℃时, 分别在50g水中各溶解14.5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乙先达到饱和F.40℃时,分别在50g水中加入18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溶液的大12.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10℃时,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得到70g氯化钾饱和溶液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D.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B.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将t℃的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D.t℃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14.下图(Ⅰ)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小明进行了如下图(Ⅱ)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小明的实验过程中,B、D属于饱和溶液C.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D.若向E中加入100g水,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15.如图为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图,现有M状态下的硝酸钾溶液65g,若要将该溶液经过处理后,刚好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在t2℃时,将65g溶液倒出去32.5gB.将65g溶液蒸发掉32.5g的水,再冷却到t2℃C.在t2℃时,向65g溶液中加入15g硝酸钾固体并充分溶解D.将65g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16.本题有甲、乙两图,图甲为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物质是氯化铵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②C.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D.烧杯①②③中,只有烧杯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17.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C.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1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0%B.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配成30℃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D.将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9.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物质)的试管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则相对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固体的质量减少 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C.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第19题图 第20题图2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B.t1℃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将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乙大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21.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温度从60℃降温至20℃,则溶液一定会有晶体析出B.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没有水分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60℃时,向水中加入硝酸钾,则溶液质量为110克D.硝酸钾溶液在20℃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60℃时的小2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是B.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C.时,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二、填空题23.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1)t1°C时,等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所度含的水质量较多的是 饱和溶液。(2)把t1°C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t2°C(不计水份蒸发),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氯化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小于”)。24.如下图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t1℃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t2℃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解 g乙溶质。(保留整数)(3)某同学在t1℃时开始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B、C。在溶液A、B、C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2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1)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2)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 g;(3)图二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 (填序号)。A.b点→a点 B.c点→a点 C.c点→b点 D.c点→d点26.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乙所示实验。(1)t2o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g;(2)现需要使用①的溶液配制200克10%的R的稀溶液,需要 g①的溶液;(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 (写名称);(4)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 。A.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C.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27.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1)6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含溶剂质量较多的是 饱和溶液。(2)把 t℃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 60℃(不计水份蒸发),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硝酸钾溶液 氯化钾溶液(选填“大于”、“等于”、“小于”)。28.A、B、C 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图1所示,试回答:(1)你认为 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如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C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 (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9.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判断甲溶液在A点时处于 状态。②t2℃时,溶解6g甲物质,至少需要 g水。③t2℃时,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对烧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B.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C.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D.溶剂的质量:甲=乙30.烧杯中盛有150g水,加入某种固体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2)固体A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乙中的 。(3)关于图甲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B.若使②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31.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填“甲”或“乙”);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 析出晶体(填“会”或“不会”)。(3)5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32.我国西北地区有一些天然内陆咸水湖,当地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1)“夏天晒盐”中的“盐”其溶解度可用图中 来表示(填“a”、或“b”、或“c”)。(2)在℃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3)在℃时,将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 g。(4)将℃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第32题图 第33题图33.请根据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时,溶解度等于20g的物质有 ;(2)℃时,向盛有50gB物质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选填“>”、“=”或“<”)150g;(3)℃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三、简答题3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Q点的含义是 ;(2)若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方法);(3)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甲;(4)t2℃时,将3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5)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填选项字母)。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甲>丙3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图中P点的含义是 。(2)20℃时,将6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升温至40℃,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3)a克甲放入b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c克溶液,则所得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 。(用题中字母表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上:1.5物质的溶解---溶解度曲线知识应用(2)专题讲义(原卷).docx 八上:1.5物质的溶解---溶解度曲线知识应用(2)专题讲义(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