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四课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四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第六课:戊戌变法第七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单元导读两次鸦片战争,都以清政府惨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如果你是当时的朝廷重臣,面对这样内外交困的局面,你会怎样挽救它的命运呢?我会兴办海军,因为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都是从海上来的……陆军也很重要,我们应该扔掉大刀长矛,像西方那样造出枪炮子弹……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用洋人的东西去对付洋人中体西用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西方人十分擅长船、炮等新式武器和装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1.内忧是什么?外患又是什么?2.这些官员是谁?一、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1.内忧是什么?外患又是什么?二、洋务运动的原因时间:19世纪60年代回想一下这个时间前后国内发生了什么事?(1)内忧: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2)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民族危机加剧。内忧外患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2.这些官员是谁?三、洋务运动的代表恭亲王奕 (中央)曾国藩(地方)李鸿章(地方)左宗棠(地方)张之洞(地方)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地主阶级洋务派)什么是“洋务”?涉及外洋的一切事务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求自强的开明官员;他们代表着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四、洋务运动的成就1.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福州船政局②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四、洋务运动的成就2.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1890年,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张之洞创办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李鸿章创办1888年,当时全国最大的织布厂,张之洞创办1878年,最早使用机器采掘的煤矿,李鸿章创办时间:19世纪70年代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留美幼童留美幼童代表——詹天佑1872-1875年间,清政府共派120名学生赴美留学京师同文馆(奕 ),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四、洋务运动的成就3.创办新式教育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四、洋务运动的成就4.创办新式海陆军①陆军: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后器,采取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了变化。②海军: 为了巩固海防,在李鸿章倡议下,清政府开始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南洋、北洋、广东和福建海军初步建成,其中北洋舰队规模最大。并在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指挥。五、洋务运动的失败思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895年,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①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②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③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④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洋务运动是一次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自救运动。六、洋务运动的评价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性质地位评价贰边疆危机一、日、美侵略台湾1.背景:阅读书本P22页回答以下问题2.概况:3.结果:①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觊觎中国边疆地区是从东南海疆开始的;②美国很早就有侵略台湾的野心。①美国: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失败后,转而支持、联合日本侵略台湾。②日本: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入台。在英、美等国“调停”下,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4.探究:请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绘制时间轴。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设立台湾省。二、收复新疆1.背景:阅读书本P22-23页回答以下问题2.概况:3.管辖: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1875年,左宗棠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后中俄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巩固了,西北边防。二、收复新疆4.海防与塞防之争①背景: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②争论焦点:①李鸿章主张重海防,弃塞防;②左宗棠主张两者并重,力主收复新疆。③结果:1875年,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任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和台湾的管辖,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防和东南海防,维护了国家统一。5.思考探究:清政府在新疆和台湾建省具有怎样的意义?三、中法战争①概况:1883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法军突袭福建马尾军港,清政府对法宣战。不久,法军攻占台湾基隆港,进犯台北,刘铭传率部击退法军。1885年,法军在越南北部向清军大举进攻,冯子材率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并扭转了整个战局。但是,清政府却下令停战,与法国签订条约。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②管辖: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加强了东南海防。课堂总结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2.原因:内忧外患3.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4.代表:奕曾李左张(洋务派)5.口号:“自强”“求富”6.成就:①兴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兴办近代民用工业;③开办新式学堂;④开创新式海陆军。7.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8.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9.评价:①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②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边疆危机:美日侵略台湾、西北边防、中法战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