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课题 团团圆圆过中秋 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二年级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重阳节是敬老节,要尊敬老人。 道德修养: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法治观念:熟悉重阳节的习俗,如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等。 健全人格:培养尊老敬老的好习惯,从小事做起。 责任意识:初步感知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了解秋天里的其他节日。重点 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培养学生珍视祖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情感。难点 理解重阳节存在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吗?(出示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让学生回答,教师根据答案做出回应,引出重阳节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吧。二、新知讲解(一)重阳节提出问题:秋天里除了中秋节,还有哪些节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其他节日。学生回答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你知道关于重阳节的由来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关于这个还有一个传说呐:视频《重阳节》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少重阳节的习俗?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重阳节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提出问题:重阳节的习俗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重阳的诗词歌赋呢?九月十日即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考交流:重阳既然是“老人节”,你可以为长辈做些什么呢?生1:重阳节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赏菊花.......生2:重阳节的时候,我陪爷爷去爬了山,登高望远……生3:重阳节的时候,我和妈妈做了奶奶喜欢的重阳糕,加上了奶奶喜欢吃的蜜枣……教师小结:我们要将重阳节的精神践行到实际行动中去——敬老爱老,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二)秋天里其他的日子导入语:秋天,很多地方都会举行有特色的节日活动……赶秋节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过赶秋节时,人们聚在一起打秋千、唱歌跳舞并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 ,向大家预祝丰收和幸福。望果节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过望果节时,人们一起围着田地转圈庆祝丰收,还举办热闹的歌舞、跑马、射箭、拔河等活动。三、课后拓展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也是充满喜悦和思恋的季节。秋天有举国同庆的国庆节、有象征团圆的中秋节、有关爱老人的重阳节、有庆祝丰收的望果节……秋天还有哪些节日呢?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