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设计课题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核心 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认识到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思维:能初步建立直观模型解释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程度。 探究实践: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能观察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程度。 态度责任:在观察实验中,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他人观点,完善和改进探究活动。重点 1、有的物质能溶解于水,有的很难溶解 2、物质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 3、了解溶解的特点难点 1、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情况,辨别哪些物质溶解于水,哪些不能溶解于水 2、通过模拟试验活动,探索体会物质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3、在观察比较中归纳溶解的特点教学过程一、科学聚焦读故事:小驴过河提问:为什么装着盐和糖的包裹变轻了预设:溶解思考:如果把盐/糖不断地加入同样多的水中,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揭示板书: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二、科学探索探索一: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清水、食盐实验步骤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此时玻璃棒不搅拌,观察;过一会后,再观察;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静置片刻,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探索二:沙子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清水、沙子实验步骤取一小匙沙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此时玻璃棒不搅拌,观察;过一会后,再观察;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静置片刻,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对比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实验结论教师小结有的物质容易溶于水,有的物质不容易溶于水;食盐在水中很容易溶解,所得溶液称为食盐溶液;沙子在水中不容易溶解,称为沙与水的混合物。探索三:面粉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清水、面粉实验步骤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玻璃杯,此时玻璃棒不搅拌,观察;过一会后,再观察;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静置片刻,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提问: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对比面粉、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结论教师小结:面粉在水中不易溶解,称为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观看视频: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研究探索四:溶液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呢?实验器材:玻璃棒、烧杯、滤纸、漏斗、铁架台实验步骤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将漏斗放置于铁架台上,漏斗下放一烧杯,用玻璃棒做牵引,将液体顺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中。观察比较食盐、沙子、面粉能否用漏斗分离出来。注意事项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二低: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三靠: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通过过滤的方法不能将溶液中易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离;通过过滤的方法能将混合物中不易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离;三、科学研讨1. 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50毫升水中分别溶解了7份食盐和2份小苏打。2.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相同水量的情况下,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3.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一份一份地加入是为了能在实验中清楚明白地展现出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在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份数的不同,从而显示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四、科学拓展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水中溶解能力也有变化。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可以怎么做?五、课堂总结六、课堂练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