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案(表格式)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案(表格式)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案
微课名称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学科 政治
知识点来源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教学目标 了解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教学过程
内 容 时间
导入 哈喽,欢迎来到政治小课堂。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晚,30年来,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攻坚克难,不断打破国外技术的封锁和垄断,攻克载人航天各项关键技术,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一路追赶、并跑、超越,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背后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呢?今天我们来据此学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正文讲解 第一部分内容:量变与质变 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具体工程由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等各大系统组成。在国家航天局的总体部署下,各系统各司其职,数以万计的航天人精诚团结,不断开拓创新,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历经艰难曲折,迎来了“神舟”的成功发射。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才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境界。这些都说明什么?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神州十四号能成功发射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有什么原因呢?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先后突破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进入太空到建造速空间站。从出舱活动到交会对接,从短期在轨试验到多人长期驻留停靠的关键技术攻关,中国载人航天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既定的发展战略稳步前进。我国航天事业经多年的技术积累为神舟十四成功发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马克思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会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的变化,即质变和量变。事物总是由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交替构成事物的上升性发展的基本内容,这就是量变质变规律。”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任务,验证了空间站建造以及运营所需的关键技术,为中国建造“天宫”打下重要基石。这又如何说明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呢?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开始新的量变。
第二部分内容:事物发展前途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实施,每一步目标都是通过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绩实现的,三步完成才能实现总的目标。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朝着第三步目标迈进,这将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新的质的飞跃。中国航天人正在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和中国特色的航天强国之梦而不懈奋斗。“神舟十四”成功发射凝聚着航天人巨大的艰辛,他们吃苦战斗、攻关奉献,历经艰难曲折,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什么样的呢?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载人航天辉煌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和拼搏,他们永葆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新纪录,展现中国航天科技的新高度,充分体现了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一项项成就的达成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科技在前沿领域从“追赶”、“并跑”到“领跑”的突破。
结尾 中国载人航天经过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创新攻关、接续奋斗,中国航天取得了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到多人、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的伟大成就,每一步成功都是量变积累从而引起的质变,从而又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路,如此往复循环,推动中国航天不断攀升新的高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都能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有更深的认识!我们下次课见!
配套练习
1.2022年11月1日,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在轨成功完成交会对接,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在起步阶段就规划好的“三步走”最后一步即将落定,但中国空间站的建成绝不意味着终点,相反,这将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新的起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表明( )
①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
②事物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④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夫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这表明( )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永无止境的循环
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抛弃旧事物的过程
D.事物的发展是纯粹偶然的和复杂的,没有内在的规律性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答案解析
1.【答案】A
【详解】①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①正确。
②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②说法错误。
③中国空间站的建成将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新的起点,表明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③正确。
④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A。
2.【答案】A
【详解】A: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夫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这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入选,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不是周而复始的永无止境的循环,B不选。
C:新事物从旧事物的母体中来,吸收旧事物中科学的合理的因素,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内容,增加旧事物无法容纳的新内容,不是不断抛弃旧事物的过程,C不选。
D: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展具有普遍性,D不选。故本题选A。
3.【答案】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继续循序渐进、砥砺前行。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再通过持续奋斗,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③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继续循序渐进、砥砺前行→可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角度,说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继续循序渐进、砥砺前行量的积累;
关键词②通过持续奋斗,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可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角度,说明再通过持续奋斗,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关键词③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一可从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角度,说明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等角度组织答案,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