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张PPT)众31.显微镜:显微镜镜简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透镜。靠近眼晴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做。来自被观测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成、放大的虚像。2.望远镜: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的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用来把这个像放大。3.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叫做同一人站在固定位置,观察远近不同的同物体(如图所示),则A、B、C三处,在A处的物体对应视角大,说明物体离眼睛越近,视角越2.小华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目镜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所示)。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与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放大镜水滴玻璃片支架标本玻璃杯平面镜知识点2望远镜3.关于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B.太空中的星体通过物镜成的是虚像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D.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4.【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如图所示,小明找到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模拟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其中较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镜成(选填“实”或“虚”)像。基础巩固1.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2(④C.①④D.(共23张PPT)众3自主学习》1.照相机(1)照相机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照相机的胶卷相当于(2)成像特点:照相机工作时,被拍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较远,在胶片上得到的是的实像。2.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像。3.放大镜能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成正立、放大的像。提示: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物体越靠近焦点的位置,放大镜看到的虚像越大。4.实像和虚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而成的,能用光屏承接。(2)虚像是由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形成的,只能用眼看到,用光屏承接。针对训练知识点1照相机1.校园内安装了许多监控探头,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监控探头的成像原理相似的是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幻灯机2.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图。照相机的核心构造中有镜头、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Q知识点2投影仪3.如图所示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机的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光线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C.画面经投影机的镜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白、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4.放映么幻灯片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么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AB5.下图是投影仪成像的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选填“等大”“缩小”或“放大”)、(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屏幕平面镜凸透镜投影片6.如图甲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AB7.小明不小心将几滴很小的水滴溅到了妈妈的手机屏幕上。他惊奇地发现,通过这些小水滴看到手机上的字迹笔划变粗了。这是因为水滴在手机屏幕上起到了(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境”)的作用,他看到的是笔划放大的(选填“虚”或“实”)像。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C.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共23张PPT)透镜1.凸透镜:中间 厚 、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 厚 。2.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发散 作用。3.焦点到凸透镜 光心 的距离叫做焦距。4.所有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不变 。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在主光轴上会聚于 焦点 。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物体离镜头比较远,成倒立、 缩小 的实像。2.投影仪所成的是 倒立 、放大的实像。3.放大镜所成的是 正立 、放大的 虚 像。4.实像:光屏 能够 承接到的像。虚像:光屏 不能 承接到的像。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 缩小 的实像。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 等于 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 的实像。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且大于1倍焦距时,像距 大于 2倍焦距,成 倒立 、放大的实像。4.当物距 等于 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 正立 、放大的虚像。眼睛和眼镜1.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近视眼看不清 远处 的景物,需要配戴 凹 透镜。3.远视眼看不清 近处 的景物,需要配戴 凸 透镜。4.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为 25 cm。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来自被观测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 实 像;目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成正立、放大的 虚 像。2.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实 像,目镜把这个像放大成虚像。(共9张PPT)自主学习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上形成缩小的实像,视网膜相当于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2.近视眼看不清的景物,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强,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需要配戴透镜。3.远视眼看不清的景物,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弱,使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需要配戴透镜。提示: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一般约为25cm。1.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和角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关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正常的眼睛能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晶状体视网膜通往大脑的神经知识点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3.(2022文山期末)学校倡议:“保护视力,少用手机,从我做起”。某同学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损害了视力。如图所示是远处物体在他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该同学的眼睛是4.(2022曲靖期末)如图所示,关于远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23④A.①3B.2④C.①④D.②③1.小明同学患上了远视眼,使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选填“前”或“后”)。现在有一种治疗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选填“强”或“弱”)。2.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眼睛,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如图所示是小军写字时的情景,与正确的姿势相比,此时眼睛的晶状体会变(选填“薄”或“厚”):保持该姿势长时间书写容易患上近视眼,需要配戴进行矫正。(共23张PPT)众31.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凹透镜的中间厚、边缘薄B.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C.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2.如图所示是微型手电简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对光有作用。A6.小勇利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7.(2022遂宁中考)小陈发现爷爷看书报时将书报拿得很远,根据所学知识想到人的眼睛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爷爷眼睛的问题是品状体太薄造成的(选填“近”或“远”)视眼,于是他建议父母带爷爷到眼镜店选配一副由透镜制成的老花镜。8.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相当,目镜的作用像一个;望远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相当,目镜的成像原理与相当。(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9.(2021云南中考)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选填“8”“18”或“28”)cm;把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成清晰的像。10.(2020云南中考)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的焦距是否等于12.5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沉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3)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淅、最大的烛焰的像,在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成像的性质相同(4)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眼(共21张PPT)众31.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对光有作用。(2)凹透镜:中间、边缘厚,对光有作用。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3.在透镜内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所有经过这点的光线传播方向,这一点叫做透镜的光心。4.平行于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在主光轴上会聚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用字母表示。提示:(1)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2)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越强。(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指光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不一定都会聚于焦点。6.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ABCDE聚光圈甲乙丙(1)在烧杯底上放一个凸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2)在烧杯底上放一个凹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丙所示,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3.炎炎夏日,停在露天停车场的汽车内有一瓶矿泉水,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透镜,会使光线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中间为“空气凹透镜”的玻璃砖后将会(后两空均选填“会聚”“发散”或“平行射出”)。4.在一个不透明的木板上,钻一个小孔,用眼睛通过小孔可以观察到一定的范围,如图所示,为了能获得最大观察范围,在小孔中最好嵌入(选填“玻璃砖”“凸透镜”或“凹透镜”),因为其对光线有作用。6.(2022曲靖期末)如图所示,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水平射向竖直放置的凹透镜,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通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知识点3焦点和焦距7.把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放置,则温度最高的点A.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1OcmB.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15cmC.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15cmD.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10cm5.测量凸透镜焦距时,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的光斑。如图所示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cm,这个实验也证明了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cm1020301.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B.物体置于焦点F以内时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置于焦点F以外时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C.若把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则凸透镜对光线不再具有会聚作用D.一束会聚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一定变成发散的光线(共21张PPT)众3自主学习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2.像距: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表示。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的实像。(2)当物距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等于2倍焦距,成倒立、的实像。(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且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的像。(4)当物距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放大的虚像。提示:(1)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倒立的,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异侧;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总是放大、正立的,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焦距以内反变化。针对训练知识点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2022昆明市五华区期末改编)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具座上安装器材,图中安装正确的是(3)将蜡烛移到10cm刻度处,光屏移到cm刻度处时,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填像的大小)的、实像。知识点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凸透镜的焦距为11cm,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6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位置,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B4.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8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所示,则从该凸透镜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选填“实”或“虚”)像。12cm5.(2022凤庆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1.把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B.20cmC.25cmD.30cmA.光屏上会出现等大的实像B.光屏上会出现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会出现放大的实像D.光屏上不会出现像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A.光屏上不能成像B.光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C.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D.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和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共20张PPT)众31.如图所示,小明和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像的性质物距u/cm像距v/cm缩放正倒虚实3514缩小倒立实像2517缩小倒立实像2020等大倒立实像1625放大倒立实像5放大正立虚像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过程中,要使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由实验数据可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cmoT4050600102030405060708090cm甲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问(选填“上”或“下”)移动。(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淅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填一种仪器名称)上(4)蜡烛由α向c运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铛住凸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该实验在光线较的环境中进行更便于观察。巾i0cm102030405060708090100甲(2)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分别是烛焰A、B、C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屏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图乙中烛焰(选填“A”“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把蜡烛移到M点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选填“成实像“成虚像”或“不成像”)。ABCM2f0◆■■■2fFFAB乙(3)分析图乙可知,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选填“正”或“倒”)立的。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因此用相机拍照,拍完近景再拍远景时,应将相机的镜头向选填“靠近”或“远离”)景物的方向调一些,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4.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FFMH正7777777AB乙丙(共21张PPT)众31.在光具座上放置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蜡烛点燃后的火焰。调整光屏,可以得到的清晰的像是T"TTT'10203040cm甲乙2.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木棒经凸透镜所成的像A'B′与木棒AB比较,呈现的特点是A.A'端变细,B'端变细B.A'端变粗,B端变粗C.A'端变细,B'端变粗D.A'端变粗,B'端变细3.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P与F之间的某点上,在凸透镜的另侧凋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距变小B.像变大,像距变大C.像变小,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5.(2021凤庆期末)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与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当物体离凸透镜15cm的时候,成像特点跟下列相似的是↑v/cm640204060u/cm6.(2022楚雄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呈现清晰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日常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1.如图所示,晓茗把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的纸片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他用此凸透镜当作放大镜来观察物理试卷上较小的字时,凸透镜与试卷的距离u应A.u <10cmB.10cm C.u =20cm纸片D.u 20cm2.把2cm高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发光棒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12cmB.10cmC.8cmD.4cm3.如 所示,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且距凸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五: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pptx 专题六: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pptx 第1节 透镜.pptx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pptx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x 第4节 眼睛和眼镜.pptx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pptx 第五章 章末复习.pptx 第五章 章末训练.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