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单位壹长度单位贰刻度尺叁时间肆学习内容导览5.1 比较课桌的长.宽.高1.目测所做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度。长 宽 高2.不用尺,你如何证实自己目测的结果,写出你的做法 且与同学交流目测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手一拃做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多少倍;或者和自己的身高做一个比例,等等。比较物体的长短需要制定一个标准;而要与他人交流测量结果,则需要进一步找到公认的标准——单位。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信息快递:国际单位制(简称SI)长度和时间单位是七个基本单位之一,长期以来,世界上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代)选定的测量标准各不相同。 同一个长度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国际间交流不方便。人们逐渐认识到,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的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我国法定单位用国际单位制。一.长度单位:1.国际制单位中长度单位:米,符号: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长度单位进率: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 m dm cm mm μm nm103101101101103103注意:km、m、mm、 μm、nm从大到小进率为103m、dm、 cm、mm 从大到小进率为101进行单位换算:5.4km= m = nm2.4nm = mm = km① 5.4km= 5.4×1km =5.4×103m= 5.4×103×1m = 5.4×1012 nm② 2.4nm=2.4×1nm=2.4×10-6mm =2.4×10-12km例:12.5 cm= 12.5 × 1cm单位换算:1cm= 10-2 m数值不变=12.5×10-2 m=0.125 m大单位——小单位×10+n小单位——大单位×10-n单位换算的演示:3. 一些物体的长度:1cm1cm的大小拳头周长和脚长接近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头发丝的直径80μm地球赤道周长4×107m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1. 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2.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3.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4.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基础巩固题常见物体的长度估测:一张作业本纸的厚度约为 80μm 成年人大拇指的宽度约为 1cm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cm 课桌的高度约为 85cm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70m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 2m教室的高度约为 3.4m 南京到北京约 1000km二.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直尺三.刻度尺的使用:1.选:测量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2.看:零刻度线的位置(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单位 。信息快递: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零刻度线已经磨损,可以选用一个完好的刻度线代替测量。量程:测量范围。其值由度量工具的最小测量值和最大测量值决定。分度值:任意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同学们,你认为刻度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4.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或垂直于刻度尺尺面),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准确值读法:能在刻度尺上直接读出有刻度线的长度。估计值读法:物体另一端所在两个刻度之间分为10份,大约是十分之几。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单位为: ,分度值是: ,准确值为: ,估读值为: ,此物体长度为: 。2.7cm1mmcm2.78cm5.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0.08cm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3cmB.5.25cmC.3.25cmD.3.3cm基础巩固题想一想:物体的长度恰好对准整数刻度线,应该怎样去读数?若测量物体末端与某一刻度线对齐,需添0充当估计值,长度结果记录时0不能省略。分度值 1mm ;物体长度: 2.78cm 。分度值 1cm ;物体长度:2.7cm。在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结果的位数,又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分度值越小,结果越精确。读一读:不同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cm。如图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是________cm。基础巩固题想一想: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与同学交 流,确定自己的方案做一做:把测量结果填入下表中。实验序号 纸张数 纸的厚度 一张纸的厚度/cm 平均值/cm①② ③ 注意:为了测量准确,可以把封面、封底“去掉”;测量时尽量压紧课本。方法:1. 选取n(例如50张)张纸作为一个整体;2. 测出n张纸的总厚度d;3. 用总厚度d 除以纸的张数n,从而得出一张纸的厚度h=议一议:在测量过程中,你每次的测量结果都一样吗?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0.03cm=30μm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仪器本身不准确等 。误差:2. 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地减小。1.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3. 减小误差的办法:A.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B.改进测量方法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4.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小明利用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_________cm。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位数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位数不足的用0来代替。基础巩固题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辅助工具法2. 累积法(测多算少法)把多个相同的微小物体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物体的长度。a. 把铜丝紧密绕在铅笔上;b. 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的圈数n;c. 用刻度尺量出n圈铜丝圈的长度L;d. 铜丝的直径 d= =例如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长度L圈数n3. 化曲为直法:测量弯曲物体的长度时,如圆的周长、地图上河流或铁路的长等,可用纸条等软材料(无弹力)附着在被测的弯曲物体上,正确记下始末位置,再将软材料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便是弯曲物体的长度。五.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秒(s)常用单位:时(h)、分(min)。单位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时间的估测: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 50s。普通中学生跑完 1000m 用时 3~4min。成年人 1 分钟脉搏跳动约为 70 次,时间间隔约为 0.8s。普通人平静时呼吸一次约为 3~4s。2. 测量时间的工具:钟、表;实验室经常用秒表。5.3 学会使用秒表实验室常用的计时工具有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取一块机械秒表,对照使用说明书仔细观察。1. 大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大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2. 小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_,小表盘的分度值是______。30s0.1s15min0.5min3.按动秒表上的按钮,使之启动、暂停、归零计时键归零健小表盘:1圈为15min大表盘:1圈为30s秒针分针机械停表的外圈(大表盘)以s为单位,内圈(小表盘)以min为单位。不同停表量程和分度值会不同,量程以小圈为准。如图所示,大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30s,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1s。小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15min,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①先读小表盘,并观察指针是否过半格。②若小表盘指针不过半,大表盘按 0~30s 读数(即大圈指针所指的黑色数字);若小表盘指针过半,大表盘按 30~60s 读数(即大圈指针所指的红色数字)。③最后将大小表盘的读数相加,即为计时结果。机械秒表读数示例:例如左图,小圈读数是 2min,且指针未超过 2.5min,说明大圈的指针在走第一圈,此时读大圈上的黑色数字,即 12.5s。所以该秒表的读数为 2min12.5s 或 132.5s。读数=小盘读数(min)+大盘读数(s)读数方法:4.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测出你十次脉搏的时间,将使用数据记录在你设计的表格中。这样,在你没有手表计时装置时,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脉搏来估测时间。测量对象 10次/s 20次/s脉搏min s211.5min s947.3基础巩固题人类的日常生活、科研等都离不开时间。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利用周期性变化的自然现象来测量时间。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盈亏圆缺,给人类计量时间提供了原始标准,逐渐形成了日和月的概念。日晷(如图)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针影随太阳运转而转动,晷盘上的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时刻。古人还利用物质流动的规律性制成了早期的计时工具,如沙漏(如图)等。1583年,伽利略发现了摆振动的等时性。以此原理为基础,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与1656年发明了摆钟。随着科技的进步,计时工具越来越准确。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石英钟投入使用。高精度的石英钟连续走时几十年,其误差也不会大于1秒。沙漏日晷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cm,1.50cm,1.42cm,1.44cm,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_______cm,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能力提升题关于长度测量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不垂直B. 测量时刻度尺未放正C. 刻度尺本身不够精确D. 未将厚刻度尺的刻线靠近被测物体能力提升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