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牛顿第二定律?基础强化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重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变B.生活小区电梯启动瞬间,电梯中的人就处于超重状态C.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加D.飞机减速下降过程中,飞机中的乘客处于失重状态2.某型号战斗机在某次起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不断减小至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关于起飞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所受合力不变,速度增加越来越慢B.飞机所受合力减小,速度增加越来越快C.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越来越快D.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越来越慢3.如图所示,一物体分别从高度相同、倾角不同的三个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到底端时的速度相同B.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相同C.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滑行的时间最短D.在倾角为60°的斜面上滑行的时间最短4.[2022·北京卷]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加速下滑,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mgsinθB.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θC.斜面对物块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mgD.物块所受的合力大小为mgsinθ5.[2023·山西大同模拟]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半径为R和2R的两个圆,两圆的最高点相切,切点为A,B和C分别是小圆和大圆上的两个点,其中AB长为R,AC长为2R.现沿AB和AC建立两条光滑轨道,自A处由静止释放小球,已知小球沿AB轨道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t1,沿AC轨道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t2,则t1与t2之比为( )A.1∶3B.1∶2C.1∶D.1∶6.[2023·山西太原4月模拟]某同学使用轻弹簧、直尺、钢球等制作了一个“竖直加速度测量仪”.如图所示,弹簧上端固定,在弹簧旁沿弹簧长度方向固定一直尺.不挂钢球时,弹簧下端指针位于直尺20cm刻度处;下端悬挂钢球,静止时指针位于直尺40cm刻度处.将直尺不同刻度对应的加速度标在直尺上,就可用此装置直接测量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0.5gB.40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gC.50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2gD.各刻度对应加速度的值是不均匀的7.[2023·吉林长春普通高中质量监测]如图所示,在地面上固定一个竖直放置的大圆环,从环心O到环上的A、B两点连有两根直杆Ⅰ、Ⅱ,直杆Ⅰ、Ⅱ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37°和53°(sin37°=0.6,sin53°=0.8).现将套在直杆Ⅰ、Ⅱ上的小圆环由O点静止释放,到达大圆环上的A、B两点所用时间之比是2∶,若小圆环与直杆Ⅰ、Ⅱ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则等于( )A. B.C. D.8.[2023·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多选)14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在第14届全运会上再次上演“水花消失术”夺冠.在女子10m跳台的决赛中(下面研究过程将全红婵视为质点),全红婵竖直向上跳离跳台的速度为5m/s,竖直入水后到速度减为零的运动时间与空中运动时间相等,假设所受水的阻力恒定,不计空气阻力,全红婵的体重为35k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0m/s2.则( )A.跳离跳台后上升阶段全红婵处于失重状态B.入水后全红婵处于失重状态C.全红婵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1.5sD.入水后全红婵受到水的阻力为612.5N9.[2023·浙江宁波期末]某型号的舰载机质量为M=2×104kg,在航空母舰的平直跑道上加速时,舰载机发动机产生的最大推力为F=1×105N,所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1×104N,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已知平直跑道L=100m,舰载机所需的最小起飞速度为v1=50m/s.(1)若航母不动,舰载机从静止开始启动,则其到达跑道末端的最大速度v2为多大?(2)航母上一般安装有弹射系统,其中一种为蒸汽弹射器,如图所示,其作用相当于给舰载机一个沿运动方向上的推力.若航母以速度v3=10m/s航行,假定蒸汽弹射器和舰载机上的发动机在100m,加速全过程中都施以恒力,则蒸汽弹射器至少需要提供多大的力F1来帮助舰载机起飞??能力提升练?10.(多选)蹦床属于体操运动的一种,有“空中芭蕾”之称,某次比赛过程中,一运动员做蹦床运动时,利用力传感器测得运动员所受蹦床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若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依据图像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的质量为60kgB.运动员的最大加速度为45m/s2C.运动员离开蹦床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mD.9.3s至10.1s内,运动员一直处于超重状态11.[2023·西安名校联考]如图所示,轻质细线L1和轻弹簧L3分别系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灯笼甲和乙,L1、L3的上端都系在天花板上,下端用轻质细线L2连接,静止时,L2水平,L1和L3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θ.细线不可伸长,不计空气阻力,将灯笼视为质点.现将细线L2从中间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甲、乙两灯笼的加速度大小的比值为( )A.1B.sinθC.cosθD.tanθ12.[2023·重庆七中8月月考](多选)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分别用轻绳和轻弹簧连接,放置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A上时,三者恰好保持静止.已知A、B、C三者质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轻绳被烧断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2gsinθB.在轻绳被烧断的瞬间,B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C.在轻绳被烧断的瞬间,C的加速度大小为0D.突然撤去恒力F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2gsinθ课时分层作业(十二)1.解析:A对,C错:处于超重与失重状态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变,是因为竖直方向具有加速度导致视重发生改变.B错:电梯向上启动的瞬间加速度方向向上,人所受的支持力变大,则压力变大即视重变大,处于超重状态;反之电梯向下启动的瞬间处于失重状态.D错:飞机减速下降时加速度方向向上,则飞机里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答案:A2.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当加速度a不断减小至零时合力逐渐减小到零,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故A、B项错误;飞机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即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故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3.解析:设斜面高度为h,斜面倾角为θ,则斜面长度为L=,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ma,解得a=gsinθ,根据v2=2aL,得v==,可知沿相同高度、不同倾角的斜面到达底端的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故速度不同,则A错误;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L=at2,可得t==,可知倾角越大,下滑时间越短,故倾角取题图中最大值,即θ=60°时,下滑时间最短,故B、C错误,D正确.答案:D4.解析:对物块受力分析可知,沿垂直斜面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支持力为FN=mgcosθ,A错误;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为Ff=μFN=μmgcosθ,B正确;因物块沿斜面加速下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gsinθ-μmgcosθ=ma可知:mgsinθ>μmgcosθ,则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为F==<=mg,C、D错误.答案:B5.解析:如题图所示,设圆中任意一条弦为OM,圆的半径为R′,则弦OM长s=2R′cosθ,小球下滑的加速度a=gcosθ,根据s=at2得t=2,与角θ无关,因此沿不同弦下滑的时间相等.故小球沿AB下滑所用的时间等于小球在高度为2R的位置做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时间,即2R=gt,小球沿AC下滑所用的时间等于小球在高度为4R的位置做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时间,即4R=gt,联立有=,选项D正确.答案:D6.解析: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钢球的质量为m,由题意可知,弹簧下端悬挂钢球,静止时指针位于直尺40cm刻度处,钢球处于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B错误;指针位于直尺40cm刻度时,有k(40cm-20cm)-mg=0,指针位于直尺30cm刻度时,有k(30cm-20cm)-mg=ma1,联立解得a1=-0.5g,A正确;指针位于直尺50cm刻度时,有k(50cm-20cm)-mg=ma2,结合A中分析得a2=0.5g,C错误;设弹簧的形变量大小为x,则有kx-mg=ma,x与a是线性关系,故各刻度对应加速度的值是均匀的,D错误.答案:A7.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圆环下滑的加速度a=gsinθ-μgcosθ,下滑的时间t=,到达大圆环上的A、B两点所用时间之比是2∶,代入计算得等于.故选A.答案:A8.解析:跳离跳台后上升阶段,加速度向下,则全红婵处于失重状态,A正确;入水后全红婵的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B错误;以向上为正方向,则根据-h=v0t-gt2可得t=2s,即全红婵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2s,C错误;入水时的速度v1=v0-gt=5m/s-10×2m/s=-15m/s,在水中的加速度大小a==7.5m/s2,方向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g+ma=35×10N+35×7.5N=612.5N,D正确.答案:AD9.解析:(1)对舰载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a解得a=4.5m/s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得v=2aL解得v2=30m/s.(2)设舰载机的加速度为a′,则有v-v=2a′L解得a′=12m/s2对舰载机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1+F-f=Ma′解得F1=1.5×105N.答案:(1)30m/s (2)1.5×105N10.解析:由题图所给信息可知,开始时运动员静止在蹦床上,所受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即mg=600N,解得运动员的质量m=60kg,选项A正确;在蹦床上时受到的最大弹力Fm=3300N.最大加速度am==45m/s2,选项B正确;运动员离开蹦床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2s,上升和下落的时间均为1s,则最大高度为h=gt2=5m,选项C正确;9.3s至10.1s内,运动员先失重、后超重、再失重,D错误.答案:ABC11.解析:细线L2被剪断的瞬间,因细线L2对甲的拉力突然消失,引起L1上的张力发生突变,使甲的受力情况改变,瞬时加速度垂直L1斜向下,大小为a1=gsinθ;细线L2被剪断的瞬间,细线L2对乙的拉力突然消失,而弹簧的形变还来不及变化,因而弹簧的弹力不变,乙所受弹力和重力的合力与剪断细线L2前细线L2对乙的拉力等大反向,所以细线L2被剪断的瞬间,乙的加速度大小为a2=gtanθ,方向水平向右,故甲、乙两灯笼的加速度大小的比值为=cosθ,选项C正确.答案:C12.解析:把A、B、C三个物体看成是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拉力F=3mgsinθ,在轻绳被烧断的瞬间,A、B之间的轻绳上的拉力为零,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sinθ=maA,解得aA=2gsinθ,故选项A正确;在轻绳被烧断前,对C应用平衡条件可得弹簧弹力F弹=mgsinθ,在轻绳被烧断瞬间,对B分析,由于轻绳上的拉力消失,弹簧弹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弹+mgsinθ=maB,解得aB=2gsinθ,故选项B错误;在轻绳被烧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发生改变,所以C的受力情况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加速度大小为0,故选项C正确;突然撤去恒力F的瞬间,对A、B整体进行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弹+2mgsinθ=2maAB,F弹=mgsinθ,解得aAB=gsinθ,则A的加速度大小也为gsinθ,故选项D错误.答案:AC第2讲 牛顿第二定律课 程 标 准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质量的关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素 养 目 标科学思维:(1)掌握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2)会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超重、失重、瞬时加速度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必备知识·自主落实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________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________规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受力分析,再根据________________求出力.二、超重和失重 重力没有发生变化1.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作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_______的加速度.2.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作超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_______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由重力引起的现象将消失(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完全没有________,这种现象叫作完全失重状态.(2)产生条件:加速度a=______,方向________.走进生活蹦极(BungeeJumping),也叫机索跳,白话叫笨猪跳,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参与该活动的人向下运动的过程中(1)在弹性绳刚伸直前,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2)处于完全失重的人,不受重力的作用. ( )(3)在弹性绳刚伸直后下降的一小段距离内,人处于失重状态. ( )(4)在人下降到最低点前的一小段距离内,人处于超重状态. ( )关键能力·精准突破考点一 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瞬时加速度1.两种基本模型的特点(1)轻绳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可以突变,成为零或者别的值.(2)轻弹簧(或者橡皮绳)需要较长的形变恢复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当它两端始终有连接物时其弹力不能突变,大小和方向均不变.2.求解瞬时加速度的一般思路例 1 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用两条轻绳连接,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现突然迅速剪断轻绳OA,让小球下落,在剪断轻绳的瞬间,设小球A、B的加速度分别用a1和a2表示,则( )A.a1=g,a2=g B.a1=0,a2=2gC.a1=g,a2=0 D.a1=2g,a2=0【考法拓展1】 在[例1]中只将A、B间的轻绳换成轻质弹簧,其他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a1=g,a2=g B.a1=0,a2=2gC.a1=g,a2=0 D.a1=2g,a2=0【考法拓展2】 把[考法拓展1]中的题图放置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如图所示,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A=0 aB=gB.aA=g aB=0C.aA=g aB=gD.aA=0 aB=g针 对 训 练1.如图甲、乙所示,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分别用固定在墙上的轻质铰链杆和轻质弹簧支撑,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53°,轻杆和轻弹簧均水平.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sin 53°=0.8,cos 53°=0.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情境中,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均为mgB.甲图所示情境中,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C.乙图所示情境中,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D.甲、乙两种情境中,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2.[2023·山东潍坊检测](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两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将水平向左、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在甲上,当乙刚要滑动时,甲的加速度为零,此后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A.水平力作用在甲上的瞬间,其加速度为B.两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C.当乙刚好要滑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D.从乙开始滑动到弹簧第一次最长的过程中,甲、乙的加速度大小始终相等考点二 超重与失重问题判断超重和失重的方法(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分)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分)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考向1 超、失重现象的分析判断例 2 [2023·山东潍坊检测]如图所示,圆柱体固定在地面上,表面光滑,轻质橡皮绳一端连接小球甲,另一端跨过圆柱体连接小球乙,乙通过细绳与地面连接,甲质量是乙的2倍,甲、乙均静止.将连接地面的细绳剪断瞬间( )A.甲球的加速度为g B.甲球处于失重状态C.乙球处于超重状态 D.乙球处于平衡状态考向2 超、失重现象的图像问题例 3 [人教版必修一P101问题改编]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下蹲和起立的动作,用计算机采集到的压力传感器示数随时间变化的F - t图像如图所示,则( )A.该同学重力约为500 NB.该同学重力约为700 NC.该同学完成了两次下蹲和起立D.该同学完成了四次下蹲和起立[教你解决问题] 读图针 对 训 练3.如图所示,两位同学用已经校准过的弹簧测力计(精度为0.2 N)在电梯中做实验,他们先将测力计挂在固定于电梯壁的钩子上,然后将一质量为0.2 kg的物体挂在测力计挂钩上(g取10 m/s2),对于下图中的各图分别对应电梯可能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电梯正在以a=1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下运动B.乙图中电梯正在匀速向上运动C.丙图中电梯正在以a=1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向下运动D.丁图中电梯正在匀速向上运动考点三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解决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关键点2.解决动力学问题时的处理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即F合=ma(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即例 4[2022·辽宁卷]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长1 m的水平桌面一端以初速度v0沿中线滑向另一端,经过1 s从另一端滑落.物块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g取.下列v0、μ值可能正确的是( )A.v0=2.5 m/s B.v0=1.5 m/sC.μ=0.28 D.μ=0.25例 5[2022·浙江6月]物流公司通过滑轨把货物直接装运到卡车中,如图所示,倾斜滑轨与水平面成24°角,长度l1=4 m,水平滑轨长度可调,两滑轨间平滑连接.若货物从倾斜滑轨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其与滑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货物可视为质点(取cos 24°=0.9,sin 24°=0.4).(1)求货物在倾斜滑轨上滑行时加速度a1的大小;(2)求货物在倾斜滑轨末端时速度v的大小;(3)若货物滑离水平滑轨末端时的速度不超过2 m/s,求水平滑轨的最短长度l2.针 对 训 练4. [2023·湖南永州模拟](多选)现在大型室外活动通常用无人飞机进行航拍.如图所示,一质量m=2 kg的无人飞机在操作员的操控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2 s,然后匀速向上运动3 s,接着匀减速向上运动4 s速度恰好为零,之后悬停进行航拍.已知无人飞机上升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m=4 m/s,受到的空气阻力恒为f=1 N,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则( )A.无人飞机上升的第一个阶段,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大小是25 NB.无人飞机上升的第二个阶段,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大小是20 NC.无人飞机上升的第三个阶段,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大小是18 ND.无人飞机上升的总高度为24 m5.[2022·浙江1月]第24届冬奥会在我国举办.钢架雪车比赛的一段赛道如图1所示,长12 m水平直道AB与长20 m的倾斜直道BC在B点平滑连接,斜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出发,推着雪车匀加速到B点时速度大小为8 m/s,紧接着快速俯卧到车上沿BC匀加速下滑(如图2所示),到C点共用时5.0 s.若雪车(包括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始终在冰面上运动,其总质量为110 kg,sin 15°=0.26,求雪车(包括运动员)(1)在直道AB上的加速度大小;(2)过C点的速度大小;(3)在斜道BC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素养提升斜面模型和等时圆模型模型1斜面模型1.等高斜面(如图所示)t=,且t1>t2>t3.2.同底斜面(如图所示)t=,t1=t3>t2.典例1 [2021·全国甲卷]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P处,上部架在横杆上.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θ可变.将小物块由平板与竖直杆交点Q处静止释放,物块沿平板从Q点滑至P点所用的时间t与夹角θ的大小有关.若θ由30°逐渐增大至60°,物块的下滑时间t将(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模型2等时圆模型(常见情况)1.“等时圆”满足条件 2.时间比较(1)对于甲、乙图由2R sin θ=gt2sin θ,得t==2,与θ无关,对于丙有t=2,与θ无关.(2)端点在圆外的轨道,质点运动时间长些.若端点在圆内的轨道则质点运动时间短些.典例2 [2023·武汉武昌质检]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MN上的B点固定一光滑圆弧槽AB(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0°),其圆心在B点正上方的O点,另外,光滑斜面OC和OD的下端也在MN上,OD与斜面MN垂直.让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均无初速度出发,从A点到达B点的时间为tB,从O点到达C点的时间为tC,从O点到达D点的时间为tD.比较这三段时间,正确的是( )A.tB>tD>tCB.tD>tC>tBC.tB=tC=tD D.tB>tC=tD第2讲 牛顿第二定律必备知识·自主落实一、1.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学2.运动学 牛顿第二定律二、1.(1)小于 (2)竖直向下2.(1)大于 (2)竖直向上3.(1)作用力 (2)g 竖直向下走进生活答案:(1)√ (2)× (3)√ (4)√关键能力·精准突破例1 解析:由于绳子张力可以突变,故剪断OA后小球A、B只受重力,其加速度a1=a2=g.故选项A正确.答案:A【考法拓展1】 解析:剪断轻绳OA的瞬间,由于弹簧弹力不能突变,故小球A所受合力为2mg,小球B所受合力为零,所以小球A、B的加速度分别为a1=2g,a2=0.故选项D正确.答案:D【考法拓展2】 解析:细线被烧断的瞬间,小球B的受力情况不变,加速度为零.烧断前,分析整体受力可知线的拉力为FT=2mg sin θ,烧断瞬间,A受的合力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mg sin θ,所以A球的瞬时加速度为aA=2g sin 30°=g,aB=0,故选项B正确.答案:B1.解析:甲、乙两种情境中,小球静止时,轻杆对小球与轻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都是水平向右,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细绳的拉力大小都为FT==mg,故A错误;甲图所示情境中,细绳烧断瞬间,小球即将做圆周运动,所以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1=g,乙图所示情境中,细绳烧断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则小球所受的合力与烧断前细绳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此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2==g,故C正确,B、D错误.答案:C2.解析:水平力作用在甲上的瞬间,对甲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显然A错误;当乙刚好滑动时,设弹簧弹力的大小为T,则对乙有T=μmg,由于此时甲的加速度为零,则对甲有F=T+μmg,整理解得μ=,B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当乙刚好要滑动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T=,结合胡克定律得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C错误;乙开始运动后,弹簧的伸长量逐渐增大,直到甲、乙的速度相等时弹簧最长,该过程中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则对甲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μmg-F=ma1,对乙同理得T′-μmg=ma2,结合μ=可得a1=a2,D正确.答案:BD例2 解析:剪断细绳前,小球甲受重力2mg、橡皮绳的拉力F,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2mg;小球乙受重力mg、橡皮绳的拉力F以及细绳的拉力T,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T+mg,解得T=mg.剪断细绳瞬间,细绳的拉力消失,而橡皮绳的拉力不变,所以小球甲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A、B错误.对小球乙有F-mg=ma,解得a=g、方向向上,所以小球乙处于超重状态,C正确,D错误.答案:C例3 解析:结合图像分析可知,该同学的重力约为500 N,①和②是下蹲过程,④和⑤是起立过程,即这个同学完成了一次下蹲与起立,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答案:A3.解析: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 N,物体的重力mg=2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g=ma,解得a=2.0 m/s2,即电梯以2.0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上运动,故A错误;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N,等于重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能匀速向上运动,故B正确;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 N,则mg-F=ma,解得a=2.5 m/s2,即电梯以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下运动,故C错误;丁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加速度为g,故D错误.答案:B例4 解析:物块水平沿水平桌面中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由题述可知,x=1 m,t=1 s,v>0,代入数据有v0<2 m/s,故A不可能,B可能;对物块做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μg,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2ax,整理有-2ax>0,由于v0<2 m/s可得μ<0.2,故选项C、D不可能.答案:B例5 解析:(1)牛顿定律mg sin 24°-μmg cos 24°=ma1a1=2 m/s2(2)匀加速v2=2a1l1v=4 m/s(3)匀减速-v2=2a2l2a2=-μgl2=2.7 m答案:(1)2 m/s2 (2)4 m/s (3)2.7 m4.解析: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第一阶段无人飞机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 m/s2=2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1-mg-f=ma1,得此阶段无人飞机受到向上的作用力F1=mg+ma1+f=25 N,故A正确;由平衡条件可知第二阶段无人飞机受到向上的作用力F2=mg+f=21 N,故B错误;第三阶段无人飞机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3= m/s2=-1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3-mg-f=ma3,得此阶段无人飞机受到向上的作用力F3=mg+ma3+f=19 N,故C错误;无人飞机上升的总高度h= m=24 m,故D正确.答案:AD5.解析:(1)设雪车从A→B的加速度大小为a、运动时间为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2alAB=、vB=at解得t=3 s、a= m/s2(2)方法一 由题知雪车从A→C全程的运动时间t0=5 s,设雪车从B→C的加速度大小为a1、运动时间为t1,故t1=t0-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lBC=vC=vB+a1t1代入数据解得a1=2 m/s2、vC=12 m/s方法二 由于雪车在BC上做匀变速运动,故lBC=·t1=(t0-t)解得vC=12 m/s(3)方法一 设雪车在BC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15°-f=ma1代入数据解得f=66 N方法二 对雪车在BC上的运动过程由动量定理有(mg sin 15°-f)(t0-t)=mvC-mvB代入数据解得f=66 N方法三 对雪车从B→C由动能定理有=解得f=66 N答案:(1) m/s2 (2)12 m/s (3)66 N素养提升典例1 解析: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由题可知QP的水平投影始终不变,设其长度为x0,则物块下滑的位移x=,物块在下滑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g sin θ,故物块从Q到P的运动时间为t===,由于30°≤θ≤60°,即60°≤2θ≤120°,则sin 2θ先增大后减小,故时间t先减小后增大,故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D典例2 解析:以OB为直径作圆,如图所示,设直径为d,由几何知识可知,D点在圆周上,由等时圆模型的结论可知,tOB=tD>tC,C、D项错;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小球从O到B所用时间tOB=,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可等效为摆长为d的单摆运动的一部分,结合单摆周期公式可知,tB==,故tB>tD>tC,A项正确,B项错.答案:A(共41张PPT)第2讲 牛顿第二定律课 程 标 准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质量的关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素 养 目 标科学思维:(1)掌握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2)会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超重、失重、瞬时加速度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必备知识·自主落实关键能力·精准突破必备知识·自主落实必备知识·自主落实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____________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________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________规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受力分析,再根据_____________求出力.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运动学牛顿第二定律二、超重和失重 重力没有发生变化1.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作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_______的加速度.2.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作超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________的加速度.小于竖直向下大于竖直向上3.完全失重 由重力引起的现象将消失(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完全没有________,这种现象叫作完全失重状态.(2)产生条件:加速度a=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力g竖直向下走进生活蹦极(Bungee Jumping),也叫机索跳,白话叫笨猪跳,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参与该活动的人向下运动的过程中(1)在弹性绳刚伸直前,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2)处于完全失重的人,不受重力的作用. ( )(3)在弹性绳刚伸直后下降的一小段距离内,人处于失重状态. ( )(4)在人下降到最低点前的一小段距离内,人处于超重状态. ( )√×√√关键能力·精准突破考点一 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瞬时加速度1.两种基本模型的特点(1)轻绳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可以突变,成为零或者别的值.(2)轻弹簧(或者橡皮绳)需要较长的形变恢复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当它两端始终有连接物时其弹力不能突变,大小和方向均不变.2.求解瞬时加速度的一般思路例 1 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用两条轻绳连接,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现突然迅速剪断轻绳OA,让小球下落,在剪断轻绳的瞬间,设小球A、B的加速度分别用a1和a2表示,则( )A.a1=g,a2=g B.a1=0,a2=2gC.a1=g,a2=0 D.a1=2g,a2=0答案:A解析:由于绳子张力可以突变,故剪断OA后小球A、B只受重力,其加速度a1=a2=g.故选项A正确.【考法拓展1】 在[例1]中只将A、B间的轻绳换成轻质弹簧,其他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a1=g,a2=g B.a1=0,a2=2gC.a1=g,a2=0 D.a1=2g,a2=0答案:D解析:剪断轻绳OA的瞬间,由于弹簧弹力不能突变,故小球A所受合力为2mg,小球B所受合力为零,所以小球A、B的加速度分别为a1=2g,a2=0.故选项D正确.【考法拓展2】 把[考法拓展1]中的题图放置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如图所示,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A=0 aB=gB.aA=g aB=0C.aA=g aB=gD.aA=0 aB=g答案:B解析:细线被烧断的瞬间,小球B的受力情况不变,加速度为零.烧断前,分析整体受力可知线的拉力为FT=2mg sin θ,烧断瞬间,A受的合力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mg sin θ,所以A球的瞬时加速度为aA=2g sin 30°=g,aB=0,故选项B正确.针 对 训 练1.如图甲、乙所示,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分别用固定在墙上的轻质铰链杆和轻质弹簧支撑,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53°,轻杆和轻弹簧均水平.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sin 53°=0.8,cos 53°=0.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情境中,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均为mgB.甲图所示情境中,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C.乙图所示情境中,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D.甲、乙两种情境中,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答案:C解析:甲、乙两种情境中,小球静止时,轻杆对小球与轻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都是水平向右,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细绳的拉力大小都为FT==mg,故A错误;甲图所示情境中,细绳烧断瞬间,小球即将做圆周运动,所以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1=g,乙图所示情境中,细绳烧断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则小球所受的合力与烧断前细绳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此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2==g,故C正确,B、D错误.2.[2023·山东潍坊检测](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两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将水平向左、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在甲上,当乙刚要滑动时,甲的加速度为零,此后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A.水平力作用在甲上的瞬间,其加速度为B.两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C.当乙刚好要滑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D.从乙开始滑动到弹簧第一次最长的过程中,甲、乙的加速度大小始终相等答案:BD解析:水平力作用在甲上的瞬间,对甲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显然A错误;当乙刚好滑动时,设弹簧弹力的大小为T,则对乙有T=μmg,由于此时甲的加速度为零,则对甲有F=T+μmg,整理解得μ=,B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当乙刚好要滑动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T=,结合胡克定律得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C错误;乙开始运动后,弹簧的伸长量逐渐增大,直到甲、乙的速度相等时弹簧最长,该过程中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则对甲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μmg-F=ma1,对乙同理得T′-μmg=ma2,结合μ=可得a1=a2,D正确.考点二 超重与失重问题判断超重和失重的方法(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分)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分)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考向1 超、失重现象的分析判断例 2 [2023·山东潍坊检测] 如图所示,圆柱体固定在地面上,表面光滑,轻质橡皮绳一端连接小球甲,另一端跨过圆柱体连接小球乙,乙通过细绳与地面连接,甲质量是乙的2倍,甲、乙均静止.将连接地面的细绳剪断瞬间( )A. 甲球的加速度为g B.甲球处于失重状态C.乙球处于超重状态 D.乙球处于平衡状态答案:C解析:剪断细绳前,小球甲受重力2mg、橡皮绳的拉力F,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2mg;小球乙受重力mg、橡皮绳的拉力F以及细绳的拉力T,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T+mg,解得T=mg.剪断细绳瞬间,细绳的拉力消失,而橡皮绳的拉力不变,所以小球甲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A、B错误.对小球乙有F-mg=ma,解得a=g、方向向上,所以小球乙处于超重状态,C正确,D错误.考向2 超、失重现象的图像问题例 3 [人教版必修一P101问题改编]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下蹲和起立的动作,用计算机采集到的压力传感器示数随时间变化的F - t图像如图所示,则( )A.该同学重力约为500 NB.该同学重力约为700 NC.该同学完成了两次下蹲和起立D.该同学完成了四次下蹲和起立答案:A解析:结合图像分析可知,该同学的重力约为500 N,①和②是下蹲过程,④和⑤是起立过程,即这个同学完成了一次下蹲与起立,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教你解决问题] 读图针 对 训 练3.如图所示,两位同学用已经校准过的弹簧测力计(精度为0.2 N)在电梯中做实验,他们先将测力计挂在固定于电梯壁的钩子上,然后将一质量为0.2 kg的物体挂在测力计挂钩上(g取10 m/s2),对于下图中的各图分别对应电梯可能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电梯正在以a=1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下运动B.乙图中电梯正在匀速向上运动C.丙图中电梯正在以a=1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向下运动D.丁图中电梯正在匀速向上运动答案:B解析: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 N,物体的重力mg=2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g=ma,解得a=2.0 m/s2,即电梯以2.0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上运动,故A错误;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N,等于重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能匀速向上运动,故B正确;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 N,则mg-F=ma,解得a=2.5 m/s2,即电梯以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下运动,故C错误;丁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加速度为g,故D错误.考点三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解决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关键点2.解决动力学问题时的处理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即F合=ma(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即例 4 [2022·辽宁卷] 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长1 m的水平桌面一端以初速度v0沿中线滑向另一端,经过1 s从另一端滑落.物块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g取.下列v0、μ值可能正确的是( )A.v0=2.5 m/s B.v0=1.5 m/sC.μ=0.28 D.μ=0.25答案:B解析:物块水平沿水平桌面中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由题述可知,x=1 m,t=1 s,v>0,代入数据有v0<2 m/s,故A不可能,B可能;对物块做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μg,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2ax,整理有-2ax>0,由于v0<2 m/s可得μ<0.2,故选项C、D不可能.例 5 [2022·浙江6月]物流公司通过滑轨把货物直接装运到卡车中,如图所示,倾斜滑轨与水平面成24°角,长度l1=4 m,水平滑轨长度可调,两滑轨间平滑连接.若货物从倾斜滑轨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其与滑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货物可视为质点(取cos 24°=0.9,sin 24°=0.4).(1)求货物在倾斜滑轨上滑行时加速度a1的大小;(2)求货物在倾斜滑轨末端时速度v的大小;(3)若货物滑离水平滑轨末端时的速度不超过2 m/s,求水平滑轨的最短长度l2. 解析:(1)牛顿定律mg sin 24°-μmg cos 24°=ma1a1=2 m/s2(2)匀加速v2=2a1l1v=4 m/s(3)匀减速-v2=2a2l2a2=-μgl2=2.7 m答案:(1)2 m/s2 (2)4 m/s (3)2.7 m针 对 训 练4. [2023·湖南永州模拟](多选)现在大型室外活动通常用无人飞机进行航拍.如图所示,一质量m=2 kg的无人飞机在操作员的操控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2 s,然后匀速向上运动3 s,接着匀减速向上运动4 s速度恰好为零,之后悬停进行航拍.已知无人飞机上升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m=4 m/s,受到的空气阻力恒为f=1 N,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则( )A.无人飞机上升的第一个阶段,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大小是25 NB.无人飞机上升的第二个阶段,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大小是20 NC.无人飞机上升的第三个阶段,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大小是18 ND.无人飞机上升的总高度为24 m答案:AD解析: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第一阶段无人飞机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 m/s2=2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1-mg-f=ma1,得此阶段无人飞机受到向上的作用力F1=mg+ma1+f=25 N,故A正确;由平衡条件可知第二阶段无人飞机受到向上的作用力F2=mg+f=21 N,故B错误;第三阶段无人飞机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3= m/s2=-1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3-mg-f=ma3,得此阶段无人飞机受到向上的作用力F3=mg+ma3+f=19 N,故C错误;无人飞机上升的总高度h= m=24 m,故D正确.5.[2022·浙江1月]第24届冬奥会在我国举办.钢架雪车比赛的一段赛道如图1所示,长12 m水平直道AB与长20 m的倾斜直道BC在B点平滑连接,斜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出发,推着雪车匀加速到B点时速度大小为8 m/s,紧接着快速俯卧到车上沿BC匀加速下滑(如图2所示),到C点共用时5.0 s.若雪车(包括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始终在冰面上运动,其总质量为110 kg,sin 15°=0.26,求雪车(包括运动员)(1)在直道AB上的加速度大小;(2)过C点的速度大小;(3)在斜道BC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解析:(1)设雪车从A→B的加速度大小为a、运动时间为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2alAB=、vB=at解得t=3 s、a= m/s2(2)方法一 由题知雪车从A→C全程的运动时间t0=5 s,设雪车从B→C的加速度大小为a1、运动时间为t1,故t1=t0-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lBC=vC=vB+a1t1代入数据解得a1=2 m/s2、vC=12 m/s方法二 由于雪车在BC上做匀变速运动,故lBC=·t1=(t0-t)解得vC=12 m/s(3)方法一 设雪车在BC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15°-f=ma1代入数据解得f=66 N方法二 对雪车在BC上的运动过程由动量定理有(mg sin 15°-f)(t0-t)=mvC-mvB代入数据解得f=66 N方法三 对雪车从B→C由动能定理有=解得f=66 N答案:(1) m/s2 (2)12 m/s (3)66 N素养提升斜面模型和等时圆模型 模型1 斜面模型1.等高斜面(如图所示)t=,且t1>t2>t3.2.同底斜面(如图所示)t=,t1=t3>t2.典例1 [2021·全国甲卷]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P处,上部架在横杆上.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θ可变.将小物块由平板与竖直杆交点Q处静止释放,物块沿平板从Q点滑至P点所用的时间t与夹角θ的大小有关.若θ由30°逐渐增大至60°,物块的下滑时间t将(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D解析: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由题可知QP的水平投影始终不变,设其长度为x0,则物块下滑的位移x=,物块在下滑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g sin θ,故物块从Q到P的运动时间为t===,由于30°≤θ≤60°,即60°≤2θ≤120°,则sin 2θ先增大后减小,故时间t先减小后增大,故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模型2 等时圆模型(常见情况)1.“等时圆”满足条件2.时间比较(1)对于甲、乙图由2R sin θ=gt2 sin θ,得t==2,与θ无关,对于丙有t=2,与θ无关.(2)端点在圆外的轨道,质点运动时间长些.若端点在圆内的轨道则质点运动时间短些.典例2 [2023·武汉武昌质检]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MN上的B点固定一光滑圆弧槽AB(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0°),其圆心在B点正上方的O点,另外,光滑斜面OC和OD的下端也在MN上,OD与斜面MN垂直.让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均无初速度出发,从A点到达B点的时间为tB,从O点到达C点的时间为tC,从O点到达D点的时间为tD.比较这三段时间,正确的是( )A.tB>tD>tC B.tD>tC>tBC.tB=tC=tD D.tB>tC=tD答案:A解析:以OB为直径作圆,如图所示,设直径为d,由几何知识可知,D点在圆周上,由等时圆模型的结论可知,tOB=tD>tC,C、D项错;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小球从O到B所用时间tOB=,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可等效为摆长为d的单摆运动的一部分,结合单摆周期公式可知,tB==,故tB>tD>tC,A项正确,B项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学生用书.doc 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课件.pptx 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分层作业12牛顿第二定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