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导学案 两极地区(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导学案 两极地区(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学案 编号13 班级 姓名
两极地区
【学习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两极地区的陆地、半岛、海域位置。
2、能够根据两极的位置分析其环境特征。
(一)课前识图
写出图中字母、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北极地区:
海域、海峡: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海峡、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岛屿、大洲:⑤________岛、⑥____岛、⑦_____洲、⑧_____洲、⑨_____洲;⑩科考站:_________;
(2)南极地区:
大洲、大洋:A_________洲、B______洲、C________洲、D_________洋、E__________洋、F__________洋;
科考站:G__________、H_________、I__________、J_________。
北极科考时间为__________;南极科考时间为_____________。
(二)知识梳理
Ⅰ、南极
一、位置、范围
1、范围: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2、位置
经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 以内,只有南极半岛的北部、乔治王岛位于南极圈以外。跨 经度,兼跨东西两半球。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海陆位置:南极大陆周围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 洋、 洋和 洋。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有“ ”之称。冰层厚度2000米以上,如果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50米—70米。
2、气候
⑴特点: 气候(酷寒、干燥、烈风)。暖季:11月—次年3月。
⑵成因:
【问题探究1】
被众多网友称为“降落在冰封世界的UFO”的泰山站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这种设计与当地的气候有何关系?
3、自然带:冰原带.
4、自然资源
淡水资源:占世界冰体积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
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等。
5、南极科学考察的价值
⑴原始自然环境:未经人类开发,是地球上惟一没有工业污染的大陆,这里空气清洁、大气能见高,是最广阔的天然的实验室。
⑵科研价值高: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几乎涉及每一个科学领域,在这里可以获得任何其他大陆所得不到的异常宝贵的科学资料。
⑶资源的经济价值高:南极地区资源丰富,多为其它大洲日益短缺或缺乏的资源,意义重大。
6、中国的南极考察站:
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坐标(62°13'S,58°58'W)
中山站地理坐标(69°22'S,76°23'E)
昆仑站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坐标(80°25'S,77°07'E)。 泰山站地理坐标(73°51'S,76°58'E)
Ⅱ、北极
一、位置范围
位置:指北极圈以北广大区域。
范围::主要由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 、 、 三洲的陆地以及岛屿组成。所有陆地分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8个环北极国家。
3、位置重要性
北冰洋虽然海运困难,但其上空是重要的空中要道和捷径。如:从日本东京—北极—丹麦的哥本哈根的航空线,由15600千米缩短了2700千米。
二、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 气候、 气候。
1月均温—20℃到—40℃之间,最暖月为 月,年降水量100—250毫米。
【问题探究2】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的原因?
2、植被:以地衣、苔藓为主。
3、动物: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北极熊素有“冰海霸王”之称,是北冰洋的象征。
4、科学考察的宝地:石油、天然气、煤、铁、金属矿等资源丰富。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78°55'N,11°56'E)建成于2004年投入使用。
5、北冰洋的主要特征:世界上面积 、平均深度最 、世界上最 的大洋。大陆架面积辽阔约占北冰洋的36%,海岸线 ,岛屿众多。 为世界第一大岛。
(三)强化训练
2018年11月2日,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号科考船赴南极科考,此次考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南极冰盖建设我国第一个永久机场。机场选址于距离中山站28千米的冰盖上,预计跑道长度为1 500米,宽为80米。下图所示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2.若一架直升飞机执行科考任务从长城站起飞,沿最短距离航线飞行到即将兴建的南极永久机场,其飞行方向是(  )
A.一直向东 B.先向南,后向北 C.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D.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下图是某科考队员在北冰洋抓拍到的北极熊生活照片。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北极熊的数量将减少30%。据此回答3~4题。
3.照片拍摄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北极熊数量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面上升,被淹死 B.气温寒冷,被冻死
C.食物缺乏,被饿死 D.市场需求,被杀死
研究表明,近三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面积呈减少趋势,北极地区出现了气候变暖的北极放大效应。北极地区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两倍,但夏季升温幅度小于冬季。海冰的减少催生了北极地区的航运业,北极航道能缩短中国同欧洲、北美洲间的海上航程。气象工作者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北极地区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大于10 ℃时作为春季的开始,海冰开始融化。下图是北极地区2002~2011年不同季节海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5~7题。
5.北极地区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
A.12月 B.1月 C.2月 D.3月
6.北极地区夏季的升温幅度小于冬季的可能原因是(  )
A.夏季海冰融化释放的热量多 B.冬季海水结冰吸收的热量多
C.夏季海水升温慢,是“冷源” D.冬季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
7.与传统航线相比,船舶在北极航线航行过程中(  )
A.航行速度较快 B.航行速度稳定 C.航行方向多变 D.单位距离能耗低
我国即将建立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位于罗斯海海滨的罗斯海新站(位置见下图)。2017年11月8日,我国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大致沿最近线路前往罗斯海新站,途中在克赖斯特彻奇港短暂停靠得到补给后,继续南行,于12月7日成功抵达罗斯海新站,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考察和数据收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推测克赖斯特彻奇港可能位于(  )
A.新西兰 B.南非
C.智利 D.阿根廷
9.“雪龙”号比原计划晚了近四天时间才抵达目的地,分析其原因,途中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
A.浮冰重重 B.狂风不止 C.巨浪滔天 D.方向迷失
10.一位考察队员在日记中写道:“……顶着寒风在户外开展调查,一不小心就工作到了‘深夜’却毫无察觉,这样的苦恼持续了好一段时间……”该“苦恼”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季节差异 B.昼夜长短 C.时差现象 D.气候恶劣
北极地区极昼期间海冰面积对当地生态系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每年极夜期后,检查海冰年龄是极地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较旧的海冰通常较厚,较新的海冰通常较薄。下图是科研人员运用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结合的方式获取的北极地区1985年和2020年3月15日的海冰年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选择冬季过后检查海冰年龄的主要目的是(  )
A.计算春季海冰覆盖厚度 B.预估夏季残留海冰面积
C.推测秋季海冰年龄分布 D.统计冬季海冰影响区域
12.2020年3月15日北极地区海冰与1985年3月15日相比(  )
A.纬度越高,海冰年龄的变化越小  B.所有年龄层的海冰面积都在减少
C.亚欧大陆东北侧比西北侧变化小  D.亚欧大陆沿海变化比北美沿海小
13.与北极地区海冰年龄分布变化成因相似的是(  )
A.北极苔原带明显的冰雪化转变  B.南极沿海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C.青藏高原近年产草量剧烈变化  D.东北林区冬季积雪保温明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