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二年级上册1.7做大自然的孩子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 二年级上册1.7做大自然的孩子 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做大自然的孩子》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第7节《做大自然的孩子》,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而成为大自然的好朋友。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学会节约资源。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并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较为薄弱,但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如一片翠绿的森林或一望无际的海洋,并提问:“你们喜欢大自然吗?大自然对我们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答。
第二环节:新课呈现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重要性。例如,展示一张湖泊的图片,教师可以问:“这是一个湖泊,湖泊里有清澈的水,我们可以在湖边钓鱼、游泳,大家喜欢吗?”引导学生积极回答,并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湖泊对人类的作用,如提供饮用水、供养鱼类等。
第三环节:讲解新课
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例如,教师可以说:“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东西,比如空气、水、食物等。我们的食物来自于农田,农田需要阳光和雨水才能生长出庄稼。同时,我们的家也是建在大自然中的,我们需要大自然提供的资源才能生活得更好。”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和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关系。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植物和人类相互依存的故事,如植物提供氧气给人类呼吸,而人类通过呼出的二氧化碳又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第四环节:互动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保护环境的想法和方法。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话题,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等,让学生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例如,一组讨论节约用水的话题,他们可以提出每次洗手时不用太多的水、洗澡时不浪费水等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环境保护做起。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保护植物和动物等。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张海报,上面写上口号:“爱护大自然,从我做起!”并鼓励学生将这张海报贴在教室或家里,提醒自己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
做大自然的孩子
关键词:大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口号:爱护大自然,从我做起!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例如,在小组讨论中,一组学生提出了节约用水的方法,如每次洗手时不用太多的水、洗澡时不浪费水等。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的想法,值得肯定和鼓励。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还不够流利,需要进一步培养。下一次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口头表达和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行动起来,积极保护环境,落实课堂所学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