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理解加速度概念、物理意义及与速度快、慢的区别,知道加速度的公式、符号、单位;
(2)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能判断物体是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在与学生进行新知识探究的同时,适当加入几道针对性练习及能力提高的题目,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科学思维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一个完整探究过程,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的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分析
⑴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⑵通过研究性课题,能让学生领略到生活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⑶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并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5min)
(1)播放视频:
1,赛车启动过程
2,猎豹追赶羚羊过程
3,博尔特起跑过程
教师:同学们注意观察赛车速度变化 学生:注意观察 设计意图:感性上认识加速度
(2)总结视频中速度变化
师:很明显,几个运动物体速度的增加量不同,速度增加的快慢也不同,且速度增加大的不一定就增加得快.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板书: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新课教学(30min)
(1)演示实验(5min):教师演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
教师:让同学配合读数,将数据输入电脑,做成V-t图像
学生:注意读数的准确性,将图像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像的特点与一次函数联系起来
(2)课堂练习(5min)
教师:让学生根据数据接触函数图像的解析式
学生:认真求解
教师:分析图像的截距与斜率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提出概念(5min)
1.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师:速度变化快慢也就是速度变化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8“科学漫步”第一、二节。指导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1.什么是变化率?
2.某个量D的变化率(变化快慢)应如何表示?
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4)加速度矢量性的引入
教师:△v是速度变化,△t为完成此速度变化所需时间
若速度v1、v2方向相同,且为正方向,△v>0表示加速直线运动;
△v<0表示减速直线运动。
学生:联系刚才的图像思考加速度为正或者为负时图像的不同
(5)结合速度的单位以及加速度的定义式给出加速度的单位
板书: 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师生共同讨论:加速度分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加速度,瞬时加速度指物体在某个时刻或经过某个位置的加速度.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