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1.7混合与分离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1.7混合与分离 教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混合与分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水的第7节课《混合与分离》,主要内容是混合与分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不同物质的混合与分离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掌握常见物质的混合与分离方法,如过滤、沉淀、蒸发等。
b. 了解物质的混合与分离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混合与分离现象。
b.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与分离实验。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b.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废弃物。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a. 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b. 过滤、沉淀、蒸发等混合与分离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a. 帮助学生理解混合与分离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方法。
b. 引导学生思考混合与分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对混合与分离的概念和方法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混淆。他们对实际生活中的混合与分离现象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水的性质和变化。
b.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物质的混合与分离现象?可以举例说明。
2. 概念讲解
a. 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入混合与分离的概念,解释混合与分离的含义。
- 举例:将砂糖和水混合在一起,搅拌后形成糖水,这是一种混合物。如果我们想把糖和水分离开,应该怎么做呢?
b. 引导学生思考混合与分离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混合与分离?
- 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我们想喝到纯净的水,应该如何处理?
3. 实验操作
a.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些常见的物质和实验器材。
b. 实验1:过滤方法的实验
- 将沙子和水混合,用漏斗和过滤纸将它们分离。
- 引导学生观察过程,并描述过滤后的结果。
c. 实验2:沉淀方法的实验
- 将石蕊和水混合,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并描述沉淀现象。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石蕊会沉淀下来?
d. 实验3:蒸发方法的实验
- 将盐和水混合,加热使其蒸发,观察并描述残留物。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加热后只剩下盐?
4. 实验总结
a. 让学生总结三种混合与分离方法的步骤和结果。
- 引导学生归纳:过滤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沉淀可以分离悬浮物,蒸发可以分离溶质和溶剂。
b.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的混合与分离方法是否相同,为什么?
- 提问:如果我们想分离油和水,应该使用哪种方法?
5. 拓展应用
a. 提问:你们还知道其他的混合与分离方法吗?请举例说明。
- 学生回答:例如用磁铁吸取铁屑、用漏斗分离油和水等。
b.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混合与分离现象,如饮料的调制、水的净化等。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处理?
6. 归纳总结
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混合与分离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b. 学生进行课堂笔记整理,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
混合与分离
- 过滤方法
- 沉淀方法
- 蒸发方法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混合与分离的概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使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加深了对混合与分离方法的记忆和理解。通过拓展应用和讨论,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对混合与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