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1.2 焓变1、了解焓的含义、符号及单位。2、从焓的角度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3、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构建模型,并解释反应热产生的原因。教学目标本节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认识反应热。本节难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认识反应热。新课导入通过视频你了解自热火锅发热原理了吗?自热火锅里面的加热包主要成分是焙烧硅藻土、铁粉、铝粉、氯化钙、生石灰、碳酸钠等,不同的商家可能存在成分上的差别,但是自热火锅加热的原理都是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铝与碱反应等从而释放热能,达到煮熟食物的作用。CaO + H2O = Ca(OH)2Ca(OH)2+Na2CO3= 2NaOH+CaCO32Al+2NaOH+2H2O=2NaAlO2+3H2↑新知讲解内能(符号为 U): 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影响。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化学反应为什么会产生反应热?因为化学反应前后体系的内能发生了变化。内能的决定因素物质的状态:g > l > s温度:T↑→ U ↑压强:P↑→ U ↑?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反应通常是在敞口容器中发生,也就是恒压条件。为了描述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科学上引入了一个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焓 (符号为 H )一、焓与焓变1、焓 (H)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2、焓变 ( H)3、反应热(热效应)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 H=H生成物 — H反应物在等压条件下,反应热等于焓变。所以用焓变( H)表示反应热一、焓变2、焓变—— 生成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符号为 H(1)表达式:ΔH = H(生成物) - H(反应物)(3)规定:①当反应体系放热时其焓减小,ΔH为“-”,即ΔH < 0;②当反应体系吸热时其焓增大,ΔH为“+”,即ΔH > 0。(2)单位:kJ/mol(或kJ·mol-1)焓(H)反应物生成物反应进程焓(H)反应物生成物反应进程焓变符号:单位:正负:“— ” H<0“ + ” H>0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HkJ/mol 或者 kJ·mol—1思考:为什么 H的正负号是“正吸 负放”?以放热反应为例反应体系环境释放能量既然向外界放出能量,那么自身体系的能量肯定减小,所以为“—”号。比如:你花出去了5块钱,对你自身而言,你的钱的变化应该是—5元因此我们所说的正负是站在反应体系的角度上?【例1】在25 °C和101 kPa下,1 molH2与1 mol Cl2反应生成2 mol HCl时放出184.6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____________△H= -184.6 kJ/mol【例2】在25 ° C和101 kPa下,1 mol C(如无特别说明,C均指石墨)与1 mol H2O(g)反应,生成1 mol CO和1 mol H2,需要吸收131.5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H= +131.5 kJ/mol注:右端的+或-不要省略,单位kJ/mol必须标出。注:符号、数值、单位课堂巩固(2021·邢台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热是l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D.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决定D课堂巩固焓变与反应途径无关,与反应条件无关注:物理变化 内能变化也可用焓变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相同反应物放热反应 ΔH<0吸热反应 ΔH>0反应物能量反应进程生成物能量反应进程生成物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二、反应热的实质1、从宏观角度认识反应热计算公式:Δ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的总焓-反应物的总焓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D课堂巩固旧键断裂反应物新键形成生成物吸收能量释放能量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特点遵循的两条基本自然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2、从微观角度认识反应热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中旧键的断裂(吸热),生成物中新键的形成(放热)。能量反应进程生成物反应物E放E吸能量反应进程反应物生成物E吸E放放热反应 ΔH<0吸热反应 ΔH>02、从微观角度认识反应热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计算断键吸收能量:436 KJ + 243 kJ = 679 kJ成键放出能量:431 kJ + 431 kJ = 862 kJΔH = -183 kJ/mol实验测得:ΔH= -184.6 kJ/mol二、反应热的实质2、从微观角度认识反应热ΔH =∑反应物的键能∑生成物的键能–能量反应过程E反E产E1E2E反E产E1E2反应过程 H HE反:反应物的总能量; E产:生成物的总能量;E1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E2: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能量越低越稳定键能越高越稳定反应热 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E产—E反=E1—E2能量△H 的计算方法:反应前后内能的变化断键吸热、成键放热ΔH=E(反应物键能)-E(生成物键能)单位:kJ·mol-1ΔH>0 反应吸热;ΔH<0反应放热ΔH=H(生成物)-(反应物)反应热宏观认识微观理解表征原因符号:ΔH恒压反应热=焓变课堂小结(2021·日照检测)已知某化学反应A2(g)+2B2(g)=2AB2 (g) (AB2的分子结构为B一A一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进行一定需要加热 B.该反应的ΔH= -(E1一E2)kJ/mol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断裂1mol A—A和2mol B—B,放出E1kJ能量C课堂巩固课堂检测1、C (石墨,s) = C (金刚石,s) ΔH = +1.9 kJ/mol,石墨、金刚石哪个更稳定?试分析物质稳定性与键能的关系。(1)物质总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2)键能越大,破坏该化学键需要的能量越高,该化学键越难断裂,所以物质越稳定。能量反应进程石墨金刚石E吸E放 H > 0,吸热反应,石墨键能大,总能量低,更稳定。课堂检测2、已知 2O(g)=O2(g) H = - 496 kJ mol -1,结合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拆开 1 mol H2(g) 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 932 kJ能量B.拆开 1 mol H2O(g) 中所有化学键需要吸收 926 kJ能量C.1 mol H2O(l) 转变为 1mol H2O(g)需要吸收 88 kJ能量D.2 mol H2(g) 和 1mol O2(g) 反应生成 2 mol H2O(l),共放热 1940 kJB课堂检测3、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图1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由图2知,S(g)+O2(g)=SO2(g) ΔH1, S(s)+O2(g)=SO2(g)ΔH2 ,则ΔH1>ΔH2C.由图3知,白磷比红磷稳定D.由图4知,CO(g)+H2O(g)=CO2(g)+H2(g) ΔH>0C4.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以下键能(kJ/mol):P-P:198,P-O:360,O=O:498 则反应P4(白磷)+3O2= P4O6的反应热△H为( )A.-1638kJ/mol白磷P4O6B.+1638kJ/molC.-126kJ/molD.+126kJ/molA课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