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教学设计模板
一、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教学内容来源 七年级 下册 第一单元
课例名称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版
二、目标设定依据
课标相关要求 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相关要求 培养新时代少年的美术修养,阐述艺术与自然的美学概念,提高学生认识艺术和领悟的能力,对人类审美对象的结构系统有正确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册初一教材是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把欣赏、评述与绘画、手工制作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启心智、提升志趣、陶冶情操,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情感和审美意识为目的。
学情分析 (精准调研) 初中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已有所了解,能对一些基本的美术现 象及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有所认识,不再单纯的认为美术就是画画, 因此在这基础上可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多数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抱有浓厚兴趣,能运用单线、色彩平涂的方式进行造型。但是有些学生基础稍差、起步慢,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空间想象能力还需培养和提高,我在课中着重抓基础训练,并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掌握基础的层次不同而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需在教学中逐步训练和强化,尽可能使学生感觉到快乐的玩耍中掌握技术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目标 (达成目标的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基础。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知识要点 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 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教具准备课件、范画课时安排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评价任务设计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
学生自评 评价自己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同学互评 对其他同学作品进行点评
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进行评价,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给予肯定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运用 评价要点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环节一: 回忆《开国大典》 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展示作品 作品内容、时代背景、生平、内涵 引发学生思考 5分钟
环节二: 欣赏作品《血衣》 展示作品《血衣》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思考讨论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样来的? 再现性美术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多媒体展示 谈谈对作品的感受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10分钟
环节三:播放《格尔尼卡》 教师讲述创作背景,印证课题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这幅作品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何不同 多媒体展示 使学生懂得从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入手欣赏美术作品 使学生在赏析中获得感悟 10分钟
七、板书设计
生活与艺术创作
八、课后反思
技术融合创新情况 能力点 时间节点 技术使用 达成效果
2分钟时 播放幻灯片 吸引学生注意力
5分钟时 播放视频 激发学习兴趣
插入视频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
教学反思 1、《血衣》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请学生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的理解。 2、学生可结合所学,尝试对其他作品进行欣赏评述,结合上学期所学到的通过构图、色彩、社会背景等方面的欣赏角度,加深对美术作品的赏析的理解程度。
教研组评价
学生反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