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导入新课:听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故事里面写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朱允炆,除了这个目的,还有其他目的吗?他去过哪些国家?下西洋的意义有哪些?让我走进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来寻找答案。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习目标理解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占据澳门合作探究: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并学会从图片、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感悟:郑和、戚继光的优秀品质。第一篇章 盛世扬帆说荣耀第二篇章 国运渐衰现危机第三篇章 一带一路共发展第一篇章 盛世扬帆说荣耀 ——郑和下西洋1、郑和简介:原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从小就和父亲熟悉海洋,向往航海。12岁成为太监,14岁被送往侍奉燕王朱棣。他知识丰富,熟悉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在朱棣争夺帝位中有勇有谋,屡建奇功,被赐“郑”姓,世称“三保(宝)太监”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 度洋及沿岸地区。文莱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材料二:“皇上……,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jī 带着)币往赉(lài 赐予)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译文) 皇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舟师运载大量礼物回赠他们,是为了宣扬我们中国的道德文化,与他们建立和平友好关系。——福建长乐《天妃灵应之记》碑2、目的:政治上: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经济上: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郑和下西洋刘家港(1405-1433)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次数在位皇帝出发地点装载物品物品用途到达地区最远达到1405-1433年七次刘家港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起止时间明成祖3、看谁找的对:郑和下西洋概况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慷慨送礼、贸易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巨大的风浪,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恶劣的海上天气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生病、迷失方向、语言不通4、郑和如何克服的这些困难?材料: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4、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根本原因)2、航海技术的先进1、造船水平的高超,编队严整,分工明确;3、通信手段多样5、郑和及其团队的毅力和勇气郑和成功地实现远航的原因5、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航海之比较表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1497--1498次数 7 4 1人数 1000~1500人 160人船数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旗舰长24.5米,宽6米 长34米,宽8米 拥有设备 航海图 罗盘针 罗盘针 罗盘针到达范围 美洲 印度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200余艘27800 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比较结果从比较结果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航海技术 先进除正常贸易外,船队教会了印度人编制丝织品,教会柯枝国人修建房屋。这些国家将郑和的船队当做送宝的友谊的使者。“宝船”“和平的使者”非洲人民热烈 欢迎东方的使者印度官员陪同郑和乘象游览、群众载歌载舞6、意义:(1)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 解及友好往来;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刘家港文莱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2)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戚继光抗倭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汉族,安徽定远人,生于山东微山。17岁承袭父职。担负重任。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第二篇章 国运渐衰现危机抗倭形势图戚继光抗倭台州九捷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不断骚扰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烧杀抢掠,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福建、广东1、背景(为什么要抗倭)2、经过3、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凯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少保年谱耆[qí]编》探究:从这首军歌中,能不能找出戚家军抗倭取得胜利的其中一些原因?军民配合,同仇敌忾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材料二:(倭寇)“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满千船。”——《倭变事略》反侵略正义战争阅读材料,抗倭胜利还有哪些原因?材料一: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战术正确,指挥有方4、合作探究: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可以从戚继光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呢?反对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畅所欲言民族英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世界地理大发现→海外殖民地葡萄牙殖民者何时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第三篇章 一带一路共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郑和下西洋的关系六百多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各国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比郑和下西洋更开放、更广泛、更持续、更能促进各国的和平友好交流与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共筑未来归纳总结:让我们用面部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三个篇章之间的关系:启示: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国家强则外交强!少年强则国强课堂总结明朝前期明朝后期国力衰弱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友好交往)(战争冲突)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1、郑和下西洋的物质条件是( )A.皇帝的支持 B.郑和的坚韧毅力 C.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D.造船技术的先进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CAC课堂反馈:4.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 )A.山东 B.浙江 C.福建 D.广东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戚继光英勇抗击倭寇,不愧是( )A.抗金英雄 B.抗元英雄 C.抗俄英雄 D.民族英雄B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pptx 郑和:15世纪时期,中国曾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船队,七次下西洋.mp4 领航“一带一路”.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