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光实验二十测量玻璃的折射率(课件+学生用书)(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光实验二十测量玻璃的折射率(课件+学生用书)(2份)

资源简介

实验二十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素养目标】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掌握光发生折射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方法.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一、实验思路与操作
装置图和思路 操作要领
思路: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D,确定出O′点,画出折射光线OO′,然后测出角θ1和θ2,根据n=计算玻璃的折射率. (1)铺白纸、画线 ①如图所示,将白纸用图钉按在绘图板上,先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过aa′上的一点O画出界面的法线NN′,并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 ②把平行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条长边bb′. (2)插针与测量 ①在线段AO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的方向,直到P1的像被P2挡住,再在观察的这一侧依次插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1、P2的像及P3,记下P3、P4的位置; ②移去玻璃砖连接P3、P4,并延长交bb′于O′,连接OO′即为折射光线,入射角θ1=∠AON,折射角θ2=∠O′ON′; ③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查出它们的正弦值; ④改变入射角θ1,重复实验,记录相关测量数据.
二、数据处理
1.计算法
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算出不同入射角的值,并取平均值.
2.作sin θ1 - sin θ2图像
改变不同的入射角θ1,测出不同的折射角θ2,作sin θ1 - sin θ2图像,由n=可知图像应为直线,如图所示,其斜率为折射率.即n=k.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应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P1和P2之间、P3和P4之间、P2与O、P3与O′之间距离要稍大一些.
(2)入射角θ1不宜太大(接近90°),也不宜太小.
(3)操作时,手不能触摸玻璃砖的光洁光学面,更不能把玻璃砖界面当作尺子画界线.
(4)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 cm以上,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
误差分析
(1)入射光线、出射光线确定的准确性造成误差,故入射侧、出射侧所插两枚大头针间距应大一些.
(2)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测量造成误差,故入射角适当大些,以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关键能力·精准突破
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例1[2023·邢台模拟]在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
(1)下列操作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
A.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B.入射角适当小些
C.入射角适当大些
D.若有几块厚度不同的玻璃砖,应选用厚度较小的
(2)正确操作后,作出的光路图及测出的相关角度如图甲所示,此玻璃的折射率计算式n=________(用图中的α、β表示)
(3)实验小组内的两位学生在实验中
①第一位学生在纸上正确画出了玻璃砖的两个折射面aa′和bb′.因不慎碰动了玻璃砖,使它向aa′方向平移了一点(如图乙所示),后面的操作都正确无误,并仍以aa′和bb′为折射面画出了光路图,这样测出的折射率n的值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第二位学生为了避免笔尖触划玻璃砖的折射面,画出的aa′和bb′都比实际的折射面向外侧平移了一些(如图丙所示),后面的操作都正确无误,并仍以aa′和bb′为折射面画出了光路图,这样测出的折射率n的值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题心得]                                    
针 对 训 练
1.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越大,误差越小
B.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后,用铅笔贴着光学面画出界面
C.实验时既可用量角器,也可用圆规和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D.判断像与大头针是否在同一直线时,应该观察大头针的头部
(2)请在图乙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3)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4)为了观测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了两次实验,经正确操作插好了8枚大头针;如图丙所示.图丙中P1和P2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3和________(选填“A”或“B”).
考点二 探索创新实验
例2 某同学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准备了下列器材:激光笔、直尺、刻度尺、一面镀有反射膜的平行玻璃砖.如图所示,直尺与玻璃砖平行放置,激光笔发出的一束激光从直尺上O点射向玻璃砖表面,在直尺上观察到AB两个光点,读出O、A间的距离为20.00 cm,A、B间的距离为6.00 cm,测得图中直尺到玻璃砖表面距离d1=10.00 cm,玻璃砖厚度d2=4.00 cm.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光在玻璃砖中传播速度v=________m/s(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0×108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题心得]                                    
                                    
针 对 训 练
2.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研究小组根据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个圆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浸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得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
(1)若∠AOF=30°,OP3与OC之间的夹角为45°,则在P3处刻的刻度值为________.
(2)若在同一液体中沿AO方向射入一束白光,出射点P3最靠近OC边的是________色的光,增大入射角度,________色的光在刻度盘上先消失.
3.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按图中实线位置放置,直边与BD重合.一束激光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从圆弧面垂直于BD射到圆心O上.使玻璃砖绕O点逆时针缓慢地转过角度θ(θ<90°),观察到折射光斑和反射光斑在弧形屏上移动.
(1)在玻璃砖转动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折射光斑在弧形屏上沿C→F→B方向移动
B.折射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
C.折射角一定小于反射角
D.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θ
(2)当玻璃砖转至θ=45°时,恰好看不到折射光线.则此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
实验二十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关键能力·精准突破
例1 解析:(1)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减小在确定光线方向时的误差,A正确;入射角适当大些可减小测量角度时的误差,B错误,C正确;若有几块厚度不同的玻璃砖,应选用厚度较大的,可减小确定光线方向时的误差,D错误.故选A、C.
(2)根据光路图可得玻璃的折射率计算式n==.
(3)①如图1所示,实线表示玻璃砖向上平移后实际的光路图,虚线表示作图光路图,由图看出,画图时的入射角、折射角与实际的入射角、折射角相等,由折射定律可知,测出的折射率不变.
②如图2所示,第二位同学画出的ab和cd都比实际侧面向外侧平移了一些,但在画光路图时,将入射点、出射点分别确定在ab、cd上,如图,实线表示实际的光路图,虚线表示该同学画图时的光路图,可见入射角测量没有误差,而折射角偏大,则根据折射定律得知,测出的折射率n的值将偏小.
答案:(1)AC (2) (3)①不变 ②偏小
1.解析:(1)入射角尽量大些,折射角也会大些,折射现象较明显,角度的相对误差会减小,但要注意并不是入射角越大越好,应适度,故A错误;为了防止弄脏玻璃砖,不能用铅笔贴着光学面画出界面,故B错误;实验中需要测角度时既可用量角器,也可用圆规和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故C正确;判断像与针是否在同一直线时,应该观察大头针的整个部分,不能只观察其头部,故D错误.
(2)光路图如图1
(3)由图2可知,取小方格的边长为单位长度,则sin i==0.804
sin r==0.521,
n===1.54.
(4)光线经由P1P2射入后光路图如图3.
答案:见解析
例2 解析: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几何知识可得,入射角i=45°,设折射角为r,则tan r=,故折射率n=≈1.2,故v==2.5×108 m/s.
答案:1.2 2.5×108
2.解析:(1)由图可知,∠AOF是入射角,∠EOP3是折射角,但在定义折射率时光是从真空或空气射向介质的,所以用光路的可逆性转化可得n=
代入数据可得n=.
(2)由于介质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所以紫光偏折得最多,故最靠近OC边的是紫光.增大入射角,所有单色光的折射角增大,而紫光的折射角依然最大,由sin C=可知,紫光最先发生全反射,故紫光在刻度盘上先消失.
答案:(1) (2)紫 紫
3.解析:(1)由于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旋转方向相同,则折射光斑在弧形屏上沿C→F→B方向移动,A正确;随着入射角增大,反射光增强,而折射光减弱,故折射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B正确;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折射角一定大于反射角,C错误;根据反射定律和几何知识知,玻璃砖转过θ角,则反射光线转过2θ角,D错误.
(2)当玻璃砖转至θ=45°时,恰好看不到折射光线,即发生了全反射,则临界角C=45°,由临界角公式sin C=得出折射率n=.
答案:(1)AB (2)(共29张PPT)
实验二十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素养目标】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掌握光发生折射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方法.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关键能力·精准突破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
一、实验思路与操作
装置图和思路
思路: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D,确定出O′点,画出折射光线OO′,然后测出角θ1和θ2,根据n=计算玻璃的折射率.
操作要领
(1)铺白纸、画线
①如图所示,将白纸用图钉按在绘图板上,先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过aa′上的一点O画出界面的法线NN′,并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
②把平行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条长边bb′.
(2)插针与测量
①在线段AO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的方向,直到P1的像被P2挡住,再在观察的这一侧依次插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1、P2的像及P3,记下P3、P4的位置;
②移去玻璃砖连接P3、P4,并延长交bb′于O′,连接OO′即为折射光线,入射角θ1=∠AON,折射角θ2=∠O′ON′;
③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查出它们的正弦值;
④改变入射角θ1,重复实验,记录相关测量数据.
二、数据处理
1.计算法
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算出不同入射角的值,并取平均值.
2.作sin θ1 - sin θ2图像
改变不同的入射角θ1,测出不同的折射角θ2,作sin θ1 - sin θ2图像,由n=可知图像应为直线,如图所示,其斜率为折射率.即n=k.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应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P1和P2之间、P3和P4之间、P2与O、P3与O′之间距离要稍大一些.
(2)入射角θ1不宜太大(接近90°),也不宜太小.
(3)操作时,手不能触摸玻璃砖的光洁光学面,更不能把玻璃砖界面当作尺子画界线.
(4)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 cm以上,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
误差分析
(1)入射光线、出射光线确定的准确性造成误差,故入射侧、出射侧所插两枚大头针间距应大一些.
(2)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测量造成误差,故入射角适当大些,以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关键能力·精准突破
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例1 [2023·邢台模拟]在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
(1)下列操作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
A.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B.入射角适当小些
C.入射角适当大些
D.若有几块厚度不同的玻璃砖,应选用厚度较小的
AC
解析: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减小在确定光线方向时的误差,A正确;入射角适当大些可减小测量角度时的误差,B错误,C正确;若有几块厚度不同的玻璃砖,应选用厚度较大的,可减小确定光线方向时的误差,D错误.故选A、C.
(2)正确操作后,作出的光路图及测出的相关角度如图甲所示,此玻
璃的折射率计算式n=________(用图中的α、β表示)
解析:根据光路图可得玻璃的折射率计算式n==.
(3)实验小组内的两位学生在实验中
①第一位学生在纸上正确画出了玻璃砖的两个折射面aa′和bb′.因不慎碰动了玻璃砖,使它向aa′方向平移了一点(如图乙所示),后面的操作都正确无误,并仍以aa′和bb′为折射面画出了光路图,这样测出的折射率n的值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第二位学生为了避免笔尖触划玻璃砖的折射面,画出的aa′和bb′都比实际的折射面向外侧平移了一些(如图丙所示),后面的操作都正确无误,并仍以aa′和bb′为折射面画出了光路图,这样测出的折射率n的值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不变
偏小
解析:①如图1所示,实线表示玻璃砖向上平移后实际的光路图,虚线表示作图光路图,由图看出,画图时的入射角、折射角与实际的入射角、折射角相等,由折射定律可知,测出的折射率不变.
②如图2所示,第二位同学画出的ab和cd都比实际侧面向外侧平移了一些,但在画光路图时,将入射点、出射点分别确定在ab、cd上,如图,实线表示实际的光路图,虚线表示该同学画图时的光路图,可见入射角测量没有误差,而折射角偏大,则根据折射定律得知,测出的折射率n的值将偏小.
针 对 训 练
1.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越大,误差越小
B.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后,用铅笔贴着光学面画出界面
C.实验时既可用量角器,也可用圆规和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D.判断像与大头针是否在同一直线时,应该观察大头针的头部
C
解析:入射角尽量大些,折射角也会大些,折射现象较明显,角度的相对误差会减小,但要注意并不是入射角越大越好,应适度,故A错误;为了防止弄脏玻璃砖,不能用铅笔贴着光学面画出界面,故B错误;实验中需要测角度时既可用量角器,也可用圆规和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故C正确;判断像与针是否在同一直线时,应该观察大头针的整个部分,不能只观察其头部,故D错误.
(2)请在图乙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3)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4)为了观测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了两次实验,经正确操作插好了8枚大头针;如图丙所示.图丙中P1和P2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3和________(选填“A”或“B”).
解析:(3)由图2可知,取小方格的边长为单位长度,则sin i==0.804
sin r==0.521,n===1.54.
(4)光线经由P1P2射入后光路图如图3.
考点二 探索创新实验
例2 某同学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准备了下列器材:激光笔、直尺、刻度尺、一面镀有反射膜的平行玻璃砖.如图所示,直尺与玻璃砖平行放置,激光笔发出的一束激光从直尺上O点射向玻璃砖表面,在直尺上观察到AB两个光点,读出O、A间的距离为20.00 cm,A、B间的距离为6.00 cm,测得图中直尺到玻璃砖表面距离d1=10.00 cm,玻璃砖厚度d2=4.00 cm.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光在玻璃砖中传播速度v=________m/s(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0×108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
2.5×108
解析: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几何知识可得,入射角i=45°,设折射角为r,则tan r=,故折射率n=≈1.2,故v==2.5×108 m/s.
针 对 训 练
2.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研究小组根据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个圆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浸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得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
(1)若∠AOF=30°,OP3与OC之间的夹角为45°,则在P3处刻的刻度值为________.
(2)若在同一液体中沿AO方向射入一束白光,出射点P3最靠近OC边的是________色的光,增大入射角度,________色的光在刻度盘上先消失.
 


解析:(1)由图可知,∠AOF是入射角,∠EOP3是折射角,但在定义折射率时光是从真空或空气射向介质的,所以用光路的可逆性转化可得n=
代入数据可得n=.
(2)由于介质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所以紫光偏折得最多,故最靠近OC边的是紫光.增大入射角,所有单色光的折射角增大,而紫光的折射角依然最大,由sin C=可知,紫光最先发生全反射,故紫光在刻度盘上先消失.
3.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按图中实线位置放置,直边与BD重合.一束激光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从圆弧面垂直于BD射到圆心O上.使玻璃砖绕O点逆时针缓慢地转过角度θ(θ<90°),观察到折射光斑和反射光斑在弧形屏上移动.
(1)在玻璃砖转动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折射光斑在弧形屏上沿C→F→B方向移动
B.折射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
C.折射角一定小于反射角
D.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θ
(2)当玻璃砖转至θ=45°时,恰好看不到折射光线.则此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

AB
解析:(1)由于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旋转方向相同,则折射光斑在弧形屏上沿C→F→B方向移动,A正确;随着入射角增大,反射光增强,而折射光减弱,故折射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B正确;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折射角一定大于反射角,C错误;根据反射定律和几何知识知,玻璃砖转过θ角,则反射光线转过2θ角,D错误.
(2)当玻璃砖转至θ=45°时,恰好看不到折射光线,即发生了全反射,则临界角C=45°,由临界角公式sin C=得出折射率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