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资源简介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二战期间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表示德国的道歉。勃兰特下跪的历史原因是(  )
A.德国在一战二战中都战败了,下跪是战败的象征B.德国在二战中屠杀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C.德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成为战争策源地D.德国不断发动侵略,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最主要的就是希特勒在二战时期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仅奥斯威辛集中营就屠杀了110万犹太人。正确答案B
2.[2013.重庆]下列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国际会议中,把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这几次会议掌握。正确答案C。
3.据1938年欧洲某国报载:“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我”是下列哪国人(  )
A.德国  B.英国  C.波兰  D.捷克斯洛伐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慕尼黑协定》的了解,以及史料的阅读能力。慕尼黑属于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正确答案D。
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中,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有(  )
①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②在巴黎和会上“分赃”不公③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④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背景,主要因素都是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使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同时德国人们对凡尔赛和约的痛恨,使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为法西斯势力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在一战中德国是战败国,所以排除②。正确答案B。
5.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B.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C.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D.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事件对世界的影响,根据关键词“欧洲”排除BD。正确答案C。
6.[2013.河南]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A.法西斯的暴行   B.德国侵略者的罪行 C.欧洲战场的残酷  D.封建统治者的残暴
【解析】本题考查法西斯的暴行,根据图1排除B、C。正确答案A。
7.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D.德意日结为轴心国同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认识,希特勒上台组阁,出任总理,法西斯政权建立。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正确答案B。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材料二:从世界范围的经济崩溃中吃尽苦头的国家,莫过于德国。外国的贷款突然停止或被收回,工厂纷纷停工,有六百万人失业。……共产党的选票稳步上升。……某些保守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和反共和主义的分子——原先的贵族、容克地主、军官、莱茵区的钢铁大王以及其他的工业家——抱有想法,认为希特勒可能对他们有用。纳粹的一部分资金就是得自这样的来源。这一群大人物,设想,他们将能够控制希特勒,从而……控制群众不满情绪的浪潮。──R·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下卷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的什么政策?英国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后果?
答案:绥靖政策;纵容了德国法西斯,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解析】从材料中出现的“捷克”“合理的解决方案”等信息看,意即英国不愿为捷克而卷入战争,联系史实可知,这正是《慕尼黑协定》签署的背景。而《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点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德国法西斯组织夺取政权的背景。
答案: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出现了动荡的政治局面,人民的革命倾向强烈;资产阶级支持纳粹党建立政权,企图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解析】材料选取的有关德国纳粹党上台背景的材料,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从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第二个层次,从资产阶级需要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归纳时也应从这两个角度入手。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道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对德国造成的影响,知道法西斯专政的种种表现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通过探究法西斯上台和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原因,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途径。
(三)通过德国法西斯政权内外政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法西斯政权的反动本性;同时认识到对爱国主义的叫嚣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难点:《凡尔赛和约》、经济危机与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依据史料,贯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师生互动,层层探究,分析历史的真相。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
1.呈现图片、材料:法西斯的由来
2.请学生根据课文说出20世纪20、30年代有哪些国家建立法西斯政权?
3.这些国家为什么会建立法西斯政权?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对世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课题
1.学生读材料,并说说对法西斯的理解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及回忆日本,说出相关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问题导入,引发悬念
新课教学
1.呈现意大利一战前后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
(1)意大利在一战中为什么会转而加入协约国?
?
?
新课教学
?
为了战争意大利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有哪些“收获”?
(2)你认为,战后意大利国内面临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3)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
2.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受到了怎样的严厉处罚
(2)《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国内的反应是什么样的?你认为这意味着什么?
(3)呈现资料: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与处罚以及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会对德国的经济造成怎样的后果
3.快速阅读课文P82,提问:
(1)在严重的危机面前,纳粹党做了怎样的宣传?
(2)面对纳粹党的宣传,德国人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链接:简要介绍希特勒其人。
4.希特勒上台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和行动?带来怎样的影响?请用相关史实说明
5.教师讲述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6.呈现法西斯侵略的史实。
思考:(1)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西方大国的反应是什么?用相关的史实说明
(2)在你看来,英、法等国家对德国的纵容可能招致怎样的结果?
?7.呈现资料《国际关系史》,思考:(1)为什么英、法等国家会纵容德国?
(2)《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是否满足了德国的野心?
(3)德国在慕尼黑会议后为什么又要与苏联签订条约?
(4)想象一下,德国下一步将采取何种行动
1.学生阅读教材,并回顾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角色。并尝试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分析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
?2.学生阅读教材,并回顾第一单元巴黎和会的相关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阅读教材第82页内容。预计学生能答出支持纳粹党上台。
??4.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空白表格
???5.学生听教师归纳
?
6.学生阅读教材,寻找史实证明观点
???
7.学生阅读史料,分析英、法等国家对德国的纵容原因,预测历史的走向
1.通过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法西斯政权首先在意大利建立的原因
?
?2.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理解《凡尔赛和约》、经济危机导致德国最终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教师出示史料,以史料为依托进行分析,论从史出,即落实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同时也提升了历史思维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希特勒上台后的种种战前准备的探究,学生明白这意味
?5.着法西斯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同时对凌乱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6.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7.补充史实,引领学生接近历史真相
课堂小结
?
根据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
对本节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
五、板书设计
《凡尔赛和约》──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标志)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层层设问、探究原因。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设置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意大利、德国的学习过程中设问“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胜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道路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国内面临一种什么样的局面?”“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与处罚以及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会对德国的经济造成怎样的后果。”让学生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分析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从而也理解了各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通过学生的预测“在你看来,英、法等国家对德国的纵容可能招致怎样的结果?”“想象一下,德国下一步将采取何种行动”,理解世界大战必然会爆发。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补充史料,丰富历史。本课与已学的历史知识有较多的联系,如一战、巴黎和会、经济危机、日本侵华战争。但与意大利和德国相关的具体史料,课本描述不多。为了使历史事件更加丰满,笔者增加了意大利在一战、巴黎和会,德国的经济危机、《国际关系史》等相关史料。通过史料的丰富解读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近历史的真相和提升历史思维。
2.不足之处
本课设置的问题过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够,这导致成绩中下的学生没有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
课件20张PPT。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的由来古代罗马的最高行政长官,有12个卫士相随。他们各手执一束棍棒,中间插有一把战斧,象征着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棒子用于施行笞刑,斧子用来执行死刑。“束棒”在古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读作“法西斯”。法西斯主义一词就从此发展而来。
法西斯专政,是资产阶级对内实行的极端专制的恐怖统治 。对外都狂热的进行扩张和征服,醉心于建立庞大帝国。
后来“法西斯”泛指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制度和思想体系。1922意大利 墨索里尼1934德国 希特勒1936 日本 广田宏毅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俄三国于1915年4月26日在伦敦同意大利签订秘密条约,答应战后将南蒂罗尔、特兰提诺和达尔马提亚等大片领土并入意大利版图。这就样,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并对奥匈帝国宣战。
  为了这次战争,意大利动用了五百万人,死亡达六十万,伤残一百万。消耗军费六百五十亿里拉(是意大利3年的国民总收入),其中二百亿是借外债,有三百五十亿是内债。
  但在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等背弃密约,拒绝履行原已同意的满足意大利领土要求的许诺。
意大利在一战中为什么会转而加入协约国?
为了战争意大利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战后意大利国内会面临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标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1922年墨索里尼发动政变,出任内阁首相,夺取政权1.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受到了怎样的严厉处罚?2.《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国内的反
情况是怎样的?你认为这意味着什么?经济危机下的德国   在经济危机期间,许多工厂倒闭,中小企业大量破产。据德国官方统计,1928—1931年工厂年倒闭总数达到19254家,工厂年合并总数达到8628家,个体商贩的处境十分窘迫,1931年有6664家商店倒闭,3581家被迫合并。  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与处罚以及经济危
机的沉重打击,会对德国的经济造成怎样的后果。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 1.在严重的危机面前,纳粹党做了怎样的宣传? 2.面对纳粹党的宣传,德国人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1933年1月,希特勒以最大政党领袖身份出任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为什么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能够在20世纪30年代夺取政权?
凡尔赛和约的严厉处罚
经济危机的影响(主要)
希特勒骗取人们的支持
希特勒上台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和行动?建立纳粹党一党的独裁统治
推行种族灭绝政策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与其相关的
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大力扩军备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亚洲欧洲 1936德国先和意大利于1936年结成“柏林一罗马轴心”,后又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意大利加入该协定。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西方大国的反应是什么? 请用具体的史实来说明。绥靖政策 《慕尼黑协定》——
绥靖政策达到极致 在你看来,英、法等国
家对德国的纵容可能招致
怎样的结果? 1935年,意大利不宣而战,侵入埃塞俄比亚。不久,吞并埃塞俄比亚。
1936年,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联合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佛朗哥推翻西班牙政府,建立法西斯政权英法为什么要纵容法西斯的侵略?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国际关系史》
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 《国际关系史》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是否满足了德国的野心?
  德国在慕尼黑会议后为什么又要与
苏联签订条约?想象一下,德国下一步将采取何种行动。再见迫害犹太人处决犹太人1933年“国会纵火案”德国法西斯对内的恐怖独裁政策对外准备侵略
扩张的德国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
1935年德国宣布实行普
遍义务兵役制。
1936年德军开入莱茵
非军事区。
希特勒(1889—1945年)出生于奥地利。受过初中教育,曾两次投考美术学院均未录取(希特勒一直认为自己有美术天才)。一战期间,加入德军。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逐渐控制了该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希特勒成为党魁。1923年,啤酒馆暴动失败后被捕入狱。在狱中撰写了《我的奋斗》。1932年取得德国国籍。次年取得德国国家政权,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
《我的奋斗》——一部夸张的长篇自传体回忆录,在书中,他发泄了对民主政体、共产主义和犹太人的仇恨,还详细说明了战败的德国怎样才能成为“全人类的君主”。
“种族纯净”是取得这一胜利的关键” 希特勒被大多数德国人看作是一
个爱高谈阔论而又毫无危害的狂
热者;而当将近一半的劳动力失
业时,他便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
爱戴的元首,因为他为他们的不
幸提供了替罪羊,为个人和国家
愿望的实现提供了行动纲领。 希特勒演讲群众听希特勒演讲在任何公开场合的演说中,希特勒总能以其激昂的情绪、戏剧般的表情,引起听众们歇斯底里的狂热激情,吞噬掉绝大多数听众的理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