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资源简介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原创)1.下面这部纪录片肯定会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珍珠港事件  C.德国突袭波兰  D.敦刻尔克大撤退
【解析】本题考查苏德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回答此题学生只要抓住关键词“苏联”,同时知道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苏联即可做出正确选择。B、C、D三个选项都不是发生在苏联的历史事件,只有A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A。
(改编)2.历史与社会课上,陈老师安排学生收集珍珠港事件、莫斯科保卫战等相关资料作为下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苏联卫国战争  D.太平洋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珍珠港事件、莫斯科保卫战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而排除A选项;珍珠港事件与苏联卫国战争无关联,排除C选项;莫斯科保卫战与太平洋战争无关联,排除D选项。正确答案是B。
(原创)3.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41年6月,德国撕毁《慕尼黑协定》,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B.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C.1941年12月,美国对日宣战,美国卫国战争爆发
D.苏德战争初期,由于德军长途跋涉,人马困乏,节节失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掌握情况。A选项属知识性错误,德国撕毁的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B选项符合历史事实,正确;C选项属知识性错误,应为“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D选项亦属知识性错误,正确史实为“苏德战争初期,德军迅速推进,苏军则节节败退”。正确答案为B。
(改编)4.《虎!虎!虎!》是一部有关二战中令美国蒙羞的影片,它描述的主要内容是(  )
A.美国战败投降  B.莫斯科保卫战  C.中途岛海战  D.日本偷袭珍珠港
【解析】此题涉及珍珠港事件这一二战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回答本题学生要先抓住关键词“美国蒙羞”,再结合教材知识即可做出正确选择。A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B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不是令美国蒙羞的战役;D选项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D。
(原创)5.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请按先后顺序排列二战中德军的进军路线(  )
①波兰②法国③英国④苏联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解析】此题涉及本课时和上一课时知识点,主要考查二战中德军进攻几个欧洲主要国家的先后顺序,也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回答此题学生首先要知道德军第一个进攻的国家是波兰,这样就排除了C和D选项;然后要知道德军进攻的第二个国家是法国,或者知道苏联是最后一个德军进攻的国家,即可做出正确选择。正确答案为A。
(网络)6.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
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  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英苏面临着共同敌人  D.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
【解析】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国进攻,英国和苏联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所以丘吉尔才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C选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历史事实。正确答案为C。
(原创)7.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参战国在各个战场上作战,其中属于二战战场的有(  )
①欧洲战场②非洲战场③太平洋战场④苏德战场⑤美洲战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此题涉及本课时和上一课时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战场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①②③④均为二战战场,美洲没有战场,因而排除⑤。正确答案是A。
(原创)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领导苏联人民顽强抵抗德国侵略的领导人是(  )
A.列宁  B.罗斯福  C.丘吉尔  D.斯大林
【解析】本题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斯大林。学生只要知道二战时期苏联的领导人是斯大林就可做出正确选择,属于容易题。A选项列宁在二战爆发前已经逝世,应排除;B选项罗斯福是美国领导人,不符合题意;C选项丘吉尔为二战时英国领导人,也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D。
二、非选择题
(原创)1.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
(1)“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反映美国在“遭到突然和蓄谋的进攻”之前奉行的是什么政策?
(3)“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这次进攻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答:(1)日本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
(2)孤立主义
(3)美国等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解析】课标要求为知道影响两次世界大战进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于第一问,学生只要知道日本对美国发动突然袭击的事件是珍珠港事件即能做出正确回答,属于容易题;对于第二问,学生找到关键词“和平”,再结合教材知识就能正确作答,属于容易题;回答第三问时,学生要理解设问中的“直接影响”,才能正确作答,属于稍难题。
(改编)2.战争初期,苏军处境不利,大片国土沦陷。德军迅速推进,兵临莫斯科。10月初,德军发动了进攻莫斯科的战役,形势一度十分危急。在莫斯科,德国侵略军遭到了顽强抵抗。同时德军在苏联冬季来临时,没有给士兵配发冬装,冻伤士兵人数超过战斗伤亡,飞机、坦克等装备也难以发动。12月初,苏军转入反攻。经过40天激战,德军损失50多万人和大量武器装备,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这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1)使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的是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为什么能取得胜利?请你至少列举3点理由。
答:(1)莫斯科保卫战
(2)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顽强抵抗;俄罗斯的严寒使缺乏冬季作战准备的德军战斗力大大下降,苏军正确的战略战术等。(言之有理写出3点即可)
【解析】课标要求为知道影响两次世界大战进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莫斯科保卫战这一知识点。第一问学生只要知道莫斯科保卫战使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破灭即可做出正确回答,属于容易题;第二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较难题。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道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知道莫斯科保卫战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的破产;知道日本突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探究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德军迅速推进的原因和莫斯科保卫战苏联获胜的原因。
(三)感受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苏联军民与美国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莫斯科保卫战
(二)难点:苏德战争初期德军迅速推进的原因和莫斯科保卫战苏联获胜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一)采用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开发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和地图等直观形象的学习资料,了解历史,分析历史现象。
(四)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珍珠港事件的资料,准备上课时讲述。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
导入:出示“红色间谍”阎宝航图片,设问:他是谁?介绍:阎宝航公开身份是国民党的上层人士,真实身份却是我党优秀的情报工作者。他一生有很多卓越贡献,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3次重大情报的获取:1941年成功获取德国即将对苏联发起全面进攻的情报;截获了日本策划偷袭珍珠港的情报;1945年,他还取得了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战略部署。
尽管阎宝航的情报非常准确,但是却避免不了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和日本偷袭珍珠港。
了解阎宝航最为人称道的情报,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通过情境创设,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主题。
新课教学
?
(一)德国进攻苏联
1.播放苏德战争视频,给学生提供探究资料,布置学习任务(给学生分发学习任务单)
填空:德国进攻苏联:战争名称:________
爆发时间:
著名战役_________
结果:
探究1(结合材料,见学习任务单):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德军为什么能迅速推进?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2.承接:战争初期,苏联大片国土沦陷。德军迅速推进,兵临莫斯科。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面对德军步步紧逼,苏联领导人和苏联军民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学生阅读P88图3-43和文字说明,提问:从图片和文字说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阅读P88资料,教师补充资料(见课件)
提问:面对德军的进攻,苏联军民的回答是什么?
师: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军民同仇敌忾,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能阻止德军的进攻吗?
强调: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3.承接:当然,莫斯科保卫战能够取得胜利除了斯大林领导苏联军民进行顽强抵抗这一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
探究2:莫斯科保卫战取得胜利的其他原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资料分析原因(资料见课件)
如学生的探究有困难,教师可将问题分解,比如:德军在进攻莫斯科时遭遇了哪些问题?
请学生归纳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原因
1.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和探究资料自主学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
?
??
?
2.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和资料回答
?
?
?
?
?
?
?3.学生探讨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其他原因
????
归纳莫斯科保卫战苏联胜利的原因
1.视频生动形象,深受学生喜爱,播放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苏德战争的历史,为下一步问题探究奠定基础
让学生完成填空,落实好基本知识点,对苏德战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苏德战争初期的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问题探究,突破难点,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
?
?3.通过问题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莫斯科保卫战,体会苏联军民英勇抵抗法西斯侵略的精神,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日本偷袭珍珠港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珍珠港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上课时讲述。学生讲完后教师出示地图,指导学生找到珍珠港位置
2.根据学生讲述和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日本偷袭珍珠港
意图:____________
爆发时间:
战争双方:
结果:
3.出示表格:珍珠港事件中美日双方损失统计。
提问:从对比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你是当时的美国人,当你听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你会有什么反应?
4.承接:珍珠港事件震惊了美国,美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决定痛击日本人。12月8日,美国宣布对日宣战。但是二战初期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严重,为什么?
分析讨论(1):联系美国的地理位置,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为什么奉行孤立主义
出示地图,要求学生找到美国位置并分析原因
师:珍珠港事件后,孤立主义思潮在美国国内仍有一定的影响,但美国开始改变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讨论(2):结合P89资料2,分析日本海军军官为什么认为日本“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
1.一学生讲述珍珠港事件,其他学生可作补充
??
2.完成任务单上填空题
?
?
??
3.了解珍珠港事件中美日双方的损失情况。从比较中得出结论:日本仅以微小的代价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
设身处地思考
??4.联系美国地理位置分析原因;分析讨论日本军官认为日本“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的原因
1.由学生来讲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查找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完成填空,以落实好基本知识点
??3.以表格形式出示珍珠港事件中美日双方损失情况,一方面让学生对双方的损失有一个更清晰的印象,明确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重创,另一方面也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之后美国的参战
让他们将自己置身于历史现场,体会当时美国人对于珍珠港事件做出的反应
?4.史地结合,运用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进而思考二战初期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的原因
猜一猜:德国苏联进攻初期苏军节节败退,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损失重大,那么阎宝航的两份情报到底有没有送到苏联和美国人手里?
师:1941年6月,党中央把这份由周恩来从重庆发来的绝密情报交到苏联手中。6月30日,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第8天,斯大林给中共中央发来了一封电报:“感谢你们提供了德国进攻的准确情报,使苏联提早进入了战备状态。”
1941年11月,阎宝航从军政部密码破译机构获得日军将对夏威夷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情报,立即报告周恩来。事前,中国国民党曾告诉美国人,但并未引起重视
如果没有阎宝航,苏联的损失可能更大。而美国如果相信阎宝航的情报,就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了解阎宝航的两份情报的送达情况
前后呼应,打消学生疑问,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出示第二课知识点记忆口诀。(德意英法慕尼黑,绥靖政策到顶峰。德国四处来呈凶,进攻波兰挑战争。攻占法国又攻英,不列颠之战遇挫折。攻苏企图未得逞,莫斯科陆军大失败。日本偷袭珍珠港,战争扩到太平洋。)
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点。读、背口诀
归纳本课时知识点,同时通过口诀梳理第二课主要知识点,利于学生记忆
五、板书设计
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二战进一步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六、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通过布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2.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通过让学生填填空题,背口诀等方式,落实好教材的基本知识点。
3.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等思维能力和知识的概括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讲述历史事件,培养了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等能力。
4.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本节课教师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非常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播放视频,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了德国进攻苏联的情况;给学生提供探究资料,一方面使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从探究中找到原因,避免了给学生现成答案的错误做法。
(二)不足之处和改进思考
课堂导入和结尾的呼应虽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感觉有点多余,花的时间也稍多了些。导入环节可以设置一个更直接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
?
附:“德国进攻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学习任务单
一、德国进攻苏联
1.填空
战争名称:_________爆发时间:____________著名战役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
2.探究
资料一:尽管苏联政府多次从英美等国得到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但由于受到德国“侵英”烟幕的迷惑,害怕英美等国挑起苏德冲突,实现其“祸水东引”的阴谋,主观地认为“在1943年或1942年以前”,即在德国“打败英国之前不会入侵苏联”。在对德军主攻方向的判断上,苏军总参谋部认为“最危险的战略方向是西南的乌克兰,而不是西部的白俄罗斯”,因而苏军在乌克兰配置了80个师,占西部总兵力的47%,而在德军实施主要突击的白俄罗斯只部署了40个师。
资料二:尽管苏联政府在战前做了大量的战争准备工作,但由于对战争爆发时间判断的失误,未能抢在战争爆发前准备就绪,尤其是对飞机、坦克和火箭炮等新式武器的大批量生产抓得较晚,致使主力部队武器装备较为落后且缺额较大。
资料三:苏军在研究战略问题时,忽视了对战略防御尤其是在强敌突击下的战略退却、反合围和遭遇战的研究,因而苏军在辽阔平坦的西部边境地区没有采取必要的战略防御部署。在国家腹地亦未建立起纵深梯次配置的战略防御体系,而是脱离客观实际地偏重于奉行后发制人的反攻战略,致使战争爆发当天苏联领导人两次命令苏军转入反攻,打出国境去,把战争引向敌方,从而造成了更为惨重的损失。
资料四:“如果要在欧洲取得领土,只有在牺牲俄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希特勒《我的奋斗》
资料五:1941年6月22日拂晓,,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动用190个师、3500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1800公里长的战线上,向苏联大举进攻。按照希特勒的部署,德军分三路进攻。
请结合上述资料和教材内容分析:德军在苏德战争初期为什么能迅速推进?
3.归纳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原因。
二、日本偷袭珍珠港
1.填空
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爆发时间:_______战争双方: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
2.分析讨论
(1)联系美国的地理位置,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为什么奉行孤立主义。
(2)结合资料2,分析日本海军军官为什么认为日本“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
课件11张PPT。德国进攻苏联和
日军偷袭珍珠港“红色间谍”阎宝航 阎宝航公开身份是国民党的上层人士,真实身份却是共产党优秀的情报工作者。他一生有很多卓越贡献,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3次重大情报的获取:1941年成功获取德军即将对苏联发起全面进攻的情报;截获了日军策划偷袭珍珠港的情报;1945年,他还取得了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战略部署。
一、德国进攻苏联
填空
战争名称:_________
爆发时间:_________
著名战役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苏德战争1941年6月莫斯科保卫战德国失败探究1 德军在苏德战争初期为什么能迅速推进? 资料一:尽管苏联政府多次从英美等国得到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但由于受到德国“侵英”烟幕的迷惑,害怕英美等国挑起苏德冲突,实现其“祸水东引”的阴谋,主观地认为“在1943年或1942年以前”,即在德国“打败英国之前不会入侵苏联”。在对德军主攻方向的判断上,苏军总参谋部认为“最危险的战略方向是西南的乌克兰,而不是西部的白俄罗斯”,因而苏军在乌克兰配置了80个师,占西部总兵力的47%,而在德军实施主要突击的白俄罗斯只部署了40个师。
资料二:尽管苏联政府在战前做了大量的战争准备工作,但由于对战争爆发时间判断的失误,未能抢在战争爆发前准备就绪,尤其是对飞机、坦克和火箭炮等新式武器的大批量生产抓得较晚,致使主力部队武器装备较为落后且缺额较大。
资料三:苏军在研究战略问题时,忽视了对战略防御尤其是在强敌突击下的战略退却、反合围和遭遇战的研究,因而苏军在辽阔平坦的西部边境地区没有采取必要的战略防御部署。在国家腹地亦未建立起纵深梯次配置的战略防御体系,而是脱离客观实际地偏重于奉行后发制人的反攻战略,致使战争爆发当天苏联领导人两次命令苏军转入反攻,打出国境去,把战争引向敌方,从而造成了更为惨重的损失。
资料四:“如果要在欧洲取得领土,只有在牺牲俄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希特勒《我的奋斗》
资料五:1941年6月22日拂晓,,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动用190个师、3500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在从波罗地海到黑海的1800公里长的战线上,向苏联大举进攻。按照希特勒的部署,德军分三路进攻。 在巨大的危机面前,苏联军民与德军在莫斯科近郊与德军浴血鏖战。莫斯科的居民和工人组织了几十个工人营和民兵师,数百个打坦克班。全市出动50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程,其中四分之三是妇女。面对德军的进攻,苏联军民的回答是什么?探究2 阅读教材和资料分析莫斯科保卫战取得胜利的其他原因。 资料:苏军及时调整部署,不断完善防御体系,加强对空好对坦克防御,重视战略预备队的组建和适时集中使用,善于组织炮兵火力突击及各军兵种和游击队的协同作战,扭转了战局,彻底粉碎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珍珠港二、日本偷袭珍珠港
填空
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爆发时间:____________
战争双方: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排除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对日本进行武力干预的可能1941年12月日本与美国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珍珠港事件中美国和日本损失统计 如果你是当时的美国人,当你听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你会有什么反应?1.联系美国的地理位置,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为什么奉行孤立主义。
2.结合P89资料2,分析日本海军军官为什么认为日本“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 记忆口诀德意英法慕尼黑,绥靖政策到顶峰。
德国四处来呈凶,进攻波兰挑战争。
攻占法国又攻英,不列颠之战遇挫折。
攻苏企图未得逞,莫斯科陆军大失败。
日本偷袭珍珠港,战争扩到太平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