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7张PPT)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14 诗词三首素 养 目 标(一)了解诗词以及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二)体会作品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三)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行路难(其一)“乐府”一名,本指主管音乐的官署。其建制始于秦,秦及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代表作叙事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被誉为“乐府双璧”。“行路难”,为乐府古题,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表现出乐府诗的鲜明节奏。文体知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的作品善于从民间汲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著有《李太白全集》。作者名片背景链接出 处时 间背景意图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征召入京,供奉翰林。虽然唐玄宗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的才华,他“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遭到权贵们的排挤和打压,终被“赐金放还”。借乐府古题“行路难”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之情及自己仍然执着于理想的自信。《行路难》创作背景课文范读《行路难》朗诵:方明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zūnzhùsèqí自由朗读诗文。要求:读音准确富有节奏读出情感停顿恰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樽: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吃喝,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箸:筷子。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疏通诗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塞:堵塞。 川:河流。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闲来坐在碧溪边钓鱼,又想象梦中在日边乘船远航。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遇到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蹯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处何方?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高高的帆渡过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会,终将。云帆:高高的帆。 济:渡。“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写出了什么?这两句话描绘了什么场景?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金樽”“玉盘”写出了器皿贵重 ;“斗十千”“直万钱”写酒馔(酒席)佳美,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宴会的丰盛,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心绪做铺垫。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诗人想到现实之路充满坎坷险阻,前途迷茫无所适从,因而内心愁苦,面对美酒佳肴也无法下咽。第三、四句中有哪些典型动词和感彩强烈的词语?试分析其表达效果。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 “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茫然”放在一起,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诗歌前四句表现了什么情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而且宴席十分豪华。然而嗜酒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此中包含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平的心情。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表达了事与愿违的痛苦、失望。试分析这两句中的象征手法和夸张修辞的运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有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他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请说说第这两句中典故的出处,并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垂钓碧溪: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姜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成商汤任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诗人对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小贴士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典故,可分为事典和语典,有时两者兼而有之。一般包括化用前人语句,引用神话故事和运用历史故事。运用典故,在增强作品意蕴的同时,也能增加诗词的文化内涵。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焦灼不安和迷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句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反复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句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示例一: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二: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诗人在面对如此之“难”的处境时,是如何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的?请用原文中诗句回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借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精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试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苦闷茫然停杯投箸拔剑四顾惆怅悲慨黄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憧憬希望垂钓碧溪上乘舟梦日边徘徊低沉行路难多歧路自信乐观乘风破浪云帆渡海请梳理本诗的情感脉络。(教材思考探究)《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词语、诗句、意境的夸张上。①词语的夸张,如“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②诗句的夸张,如“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③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④诗句和意境的夸张,往往还伴随着浪漫而奇特的想象。⑤用浪漫的笔法写人生追求,表现了作者人生追求的不同寻常。板书设计行路难(其一)停杯不食,拔剑茫然苦恼冰塞黄河,大雪满山艰难垂钓碧溪,乘舟日边希望长风破浪,挂帆济海追求坚信理想积极乐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学们,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酬,即是酬答,以诗相答;乐天,即白乐天,也就是白居易。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此诗答谢。那么白居易给刘禹锡写了怎样一首诗让他竟写诗答复呢?这首答复诗又写了怎样的内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导入新课资料链接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作者名片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精炼的文字和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后的沉思。他的散文长于说理,著有《刘梦得文集》。课文范读点我放课文朗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qīfùkēzhǎnɡ自由朗读诗文。要求:读音准确富有节奏读出情感停顿恰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巴山楚水是个冷落荒地,遭受贬谪(在这里)安身二十三年。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长安,所以说“二十三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疏通诗意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念老朋友,白白地吟起《思旧赋》,回到家乡反而像“烂掉斧柄”的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柯,斧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旁边千船万帆竞相驶过,枯树的前头是充满生机的万树在争春。侧畔:旁边。 病树:枯树。 春:争春,逢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作起精神。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暂凭:暂且凭借。长:增长,振作。通过诗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的字。地点。缘由。题目点出了酬赠的人物、地点、缘由。以诗相答。从首联里可以读出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凄凉地”言明被贬地的荒僻,“二十三年弃置身”,是对自己二十多年人生经历的概括,突出了被贬的时间漫长,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和悲凉。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化用了“闻笛赋”与“烂柯人”两个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有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作者写此意在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载,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上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作者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旧友的悼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所绘画面所抒之情所含哲理所用修辞浩渺无边的大江上,一艘小船停滞不动,颓然欲沉。然而,在它的旁边,无数艘小船鼓着帆,急速而过。岸边,一棵老树,经历寒冬肃杀,凋败、枯干,它的四周却有无数棵新生的树木,充满生机,饱含活力,茁壮成长。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这两句诗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常用来说明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意蕴丰富,试做简析。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有什么作用?末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白诗首联“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突出了作者豪迈奔放的气概。通过分析全诗,试着梳理本诗的情感变化。此诗中作者的情感复杂多变,从辛酸愤懑到悲痛怅惘,再到慷慨激昂,情感真挚,沉郁中见豪放。(教材思考探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①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②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③诗人选取意象,无论是悲还是喜,无论是扬还抑,“皆着我之色彩”,历历分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回顾贬谪生活乐观豁达颔联:感慨世事变迁颈联:预示发展前景尾联:与友乐观共勉渲染(辛酸愤懑)用典(怀恋怅惘)比喻(豁达进取)点题(积极昂扬)板书设计水调歌头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文集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作者名片背景资料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当时作者被贬至密州,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词 宋代占文学主流的一种文学体裁。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兴盛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可分为令、引、近、慢等。词还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词一般都分两部分(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的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文体知识课文范读点我放课文朗诵:徐涛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quèqiónɡqǐchán自由朗读诗文。要求:读音准确富有节奏读出情感停顿恰当疏通文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小序:点明作词时间及缘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水调歌头苏轼丙辰年中秋节,(我)欢畅饮酒到天亮,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宫殿。回到天上去。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现在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害怕在用美玉砌成的楼宇上,经受不住高处的寒冷。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人间呢?上阕:望月问天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什么。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朱红色的楼阁。雕花的窗户。动词用作名词,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下阕:对月怀人面对中秋明月美景,词人引发出对什么的思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轮孤月,引发出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不知”对提出的疑惑的思考更进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既然词人向往天上宫阙,为何“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向往犹豫、彷徨朝廷党争激烈,难以容身。表达了词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想象)(联想)为什么词人从向往宫阙到逐渐地留恋人间呢?请用原文回答。表现出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词人的遐想愈来愈缥缈,而终不忍绝人世。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考点赏析字词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释含义理解字词本义及语境义。赏析字词明手法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词性(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等)角度分析其作用。析感情分析该字(词)表达的意境、情感。参考答案:“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了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作者的孤独、苦闷。[答题支架]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转、低”二字的妙处。“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暗含了词人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哪句话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这句话所含的哲理是什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世间万物都有规律,不应强求,就好像月有阴晴圆缺,不能改变。词的最后两句为什么历来为人们称道?参考答案:这两句表现出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使词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考点赏析诗词名句①定角度已给赏析角度,结合句子分析;未给赏析角度,可从字词、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句式、结构特点等角度分析。②析效果结合句子分析其创设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理趣。答题支架哪句话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这句话所含的哲理是什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世间万物都有规律,不应强求,就好像月有阴晴圆缺,不能改变。上片(教材思考探究)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那么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怎样的思考?以问月开篇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性宇宙的意识想象丰富,情感浪漫而又有近乎幽默的别趣抒情热烈,情感也转为通达、豪放下片第二次问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情感幽深绵长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仰天长叹,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作者由对明月的发问,到对仙境的向往,又回到对人间的留恋,继而将人世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作比照,发出了“此事古难全”的感慨。他悟出人世不可避免地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那么,美好的祝愿就不能太“贪”。“但愿人长久”,虽然不能团聚,也能“千里共婵娟”:这也许是最明智,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吧!(教材思考探究)这三首诗词,都体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请以其中一首为例,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示例一]《行路难》(其一)人生启示:漫漫人生路难免有艰难和挫折,在重重困难和险阻面前,作者并不沮丧,更不沉沦,反而显示出他坚定的信念和豪情满怀的气概。启示我们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也应该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和坚定的自信,积极地追求、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理想。[示例二]《水调歌头》 一词是词人苏轼在遭受排挤,处于人生低谷时所作。然而苏轼内心虽然痛苦,但却没有怨天尤人,以坦然之心对待人生的坎坷和不幸,以旷达的精神境界来迎接人生中的风雨,他这种对待困难与挫折的精神,对我的人生启示最大。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即使在逆境中,有为的生命仍有其永恒的价值。纵观苏轼的许多名篇,正是在逆境的背景下完成的。他的经历和态度,让我有了应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板书设计水调歌头上片下片一问:几时明月二问:今夕何年写景 想象明月 宫阙离人无眠:怨月怨人长久:惜月抒情 联想月圆 人圆(借景抒情:苦闷难遣,欲求解脱)(议论升华:释怀离怨,祝共婵娟)乐观思亲谢谢聆听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