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比热容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并理解比热容的单位;(2)理解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3)会应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教学难点:理解比热的概念三、教学分析面对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期,已经能够独立思考一些问题,但是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并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节课知识。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物质,有的物质是气态,有的物质是液态;有的物质是白色的,有的物质是黑色的。这只是物质表面特征的不同之处,其实物质内部也有许多不为我们所知的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质的一种特征——比热容。(二)新课讲解一、探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探究活动】(这一活动教师不参与,只是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进行指导)猜想: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探究问题: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谁吸收的热量多 设计实验: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谁的加热时间长。探究实验:每4名学生为一个实验小组,首先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使温度升高8℃。汇总并交流实验数据:(这一环节教师对全班的数据进行汇总,并找出几组较为合理的数据写到黑板上)实验结果比较:(由学生总结比较实验结果,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比较1、2与3、4可得:相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有关。比较1、3与2、4可得: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学生讨论总结:物质的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知识系统】(系统的知识由教师给出,这样效果会比较好)1、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单位:焦/(千克 摄氏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C水=4.2×103J/(kg·℃)物理意义: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学生查看比热容表格,查找煤油、砂石、铜等物质的比热容,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物理意义。【实践应用、思维拓展】(播放短片,引入新的问题,学生讨论并解释,最后由教师给出答案)1、农民育秧时,傍晚要给秧苗灌满水,到了白天要把水放掉,这对秧苗的生长有什么好处 2、海滨附近,在中午时风经常由海面吹向陆地,到了晚间,风又常常由陆地吹向海洋,这是为什么 3、城市中心为什么会出现“热岛效应”这一奇怪现象 怎样才能改善这一状况 【课后思考】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与比热容有关的一些问题,你知道该怎样解决吗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探究了物质的比热容,了解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会用比热容解释一些简单现象,会用比热容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