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己的物品 教案(表格式) 皖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整理自己的物品 教案(表格式) 皖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资源简介

姓 名 班级
章节名称 整理自己的物品 学 时 1
内容分析:本课内容简单实用,贴近学生生活,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整理衣物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并在劳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能力,观察学习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本课以整理折叠衣物作为情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整理折叠衣物的基本方法,经历学习动手的过程,初步感知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条理整洁和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深化劳动意识。
教学目标 1、学习整理折叠衣物的基本方法,学会对衣物进行分类整理,并能总结整理衣物的经验。初步感知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付出。喜欢劳动,具有主动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愿望。 2、能够完成比较简单的个人衣物整理,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观念,具有初步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及时整理、有序整理折叠的良好习惯,能够认真负责、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4、在劳动过程中遵守纪律,不怕累,初步养成有始有终、井井有条、认真劳动的习惯。
教学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年级1~2学段的学生要求体会普通劳动者的光荣与伟大,初步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能正确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能在劳动实践中增强体力,提高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养成有始有终、专心致志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本课内容简单实用,贴近学生生活,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整理折叠衣物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并在劳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能力,观察学习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本课以整理折叠衣物作为情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整理折叠衣物的基本方法,经历学习动手的过程,初步感知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条理整洁和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深化劳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整理折叠衣物的技术要点,学会整理折叠自己的简单的衣物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整理折叠衣物
主要教学 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豆豆是个不爱收拾的小朋友,他总是把东西弄得乱糟糟的。瞧,豆豆又在乱糟糟的房间里找东西了! (2)展示叠好的衣物和随意堆放的样子进行对比。 同学相互交流,谈论家里人或自己平常如何叠衣服 用豆豆的人物形象贯穿课堂始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定的代入感。使学生从小养成生活自理和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深化劳动意识。
(1)示范、展示叠衣服的步骤。 (2)和学生一起完成表格,梳理出叠 T 血衫的方法和技巧。 (3)总结如何将衣柜摆放整齐。 认真观看老师叠衣服的步骤,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和同学讨论,说一说在此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 使学生对本次劳动的价值有所感悟,并在模仿提问找中深化劳动意识。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拓展活动进行引导。 (1)衣物折叠大比拼:各小组派两名代表合作参加“折叠”比赛。(将外套脱下来在班里进行叠衣服大赛) (2)拓展思路:如何用真空袋对衣服进行保存。 是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借助儿歌《衣柜整理歌》进行总结延伸,发布每日整理行动打卡。 总结整理衣物过程中的心得,并将自己的感悟与同学分享。 儿歌的形式朗朗上口,能让学生入脑入心印象深刻,有助于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通过每日整理行动打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向生活,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教学特色 与创新 1、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探究的项目中养成热爱劳动,脚踏实地,不怕困难的好习惯。 2、本案例教学设计思路依据课标要求进行设计,贴合最近的劳动热潮,面面俱到,使学生在劳动方面能做到内外兼修。 3、在最后的实践拓展环节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拓展,培养岗位意识。儿歌的形式朗朗上口,能让学生入脑入心印象深刻,有助于行为习惯的养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