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2 城镇化 第一课时 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2 城镇化 第一课时 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城镇化
学习目标:
1.理解城镇化的概念和掌握主要标志。(重点)
2.掌握城镇化的意义。(重难点)
3.结合实例和资料,掌握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和不同地区的城镇差异及原因。(重难点)
一、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
(1)含义: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 和 地区转变为 地区的过程。
(2)主要标志:
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占 的比例上升;城镇用地规模 。
(3)衡量指标: 占总人口的比重。
(4)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 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镇化意义
(1)促进区域 增长。 (2)提高 利用效率。
(3)改善 环境。 (4)增强 和谐。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世界城镇化的进程:“S”形曲线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1)城镇化水平75%以上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 洲、 洲、 洲
(2)城镇化水平40%以下的主要分布在 、 。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城市化示意图 发展阶段 特点 问题 新趋势 国家
后期阶段 中心区衰落 发达国家
加速阶段 发展中国家
初期阶段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3. 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特征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转向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成因 生产力发展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城市人口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 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联系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
【案例探究】阅读课本P36图文资料,思考
1.概括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英国城镇化在地域上的变化
2.推测英国城镇化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文化的影响
3.分析英国吸引人口再次回到城市的原因
【案例探究】阅读课本P37图文资料,思考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
课堂练习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情况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
项目 1999年 2009年 2018年
甲 城市数目/个 3 7 9
乙 工业总产值/万元 36 200 1 765 000 4 213 000
丙 城镇人口/万人 56 340 620
丁 城镇人口比例/% 30.4 48.6 61.3
1.表中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标志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近年来,该地区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②乡村居民收入减少 ③加快乡村人口迁移 ④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1800~2015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与国际比较图。读图,完成3~5题。
3.2015年,我国(  )
A.城镇化刚刚起步 B.城镇化快速发展C.城镇化开始衰退 D.呈现快速逆城镇化
4.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  )
A.城镇化起步晚 B.城镇环境质量好C.城镇化速度慢 D.城镇化水平高
5.2000~2015年,关于图中四个国家城镇化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镇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镇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德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6~7题。
6.甲图表示的是(  )
A.逆城市化 B.城镇化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
7.乙图表示的是(  )
A.逆城市化 B.城镇化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
读“城市温度与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变化关系图”,完成8~9题。
8.下列判断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①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②城市人口与城市面积不相关 
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④该城市职能为政治、文化中心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9.由此必然会带来的现象有(  )
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②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③城市环境不断恶化④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10~11题。
10.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11.上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2017年末,江苏城镇人口5 520.9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8.76%。与2016年末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4.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04个百分点。下图为江苏省三大区域城镇化统计图。
材料二 江苏省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它将带动促进全省的城镇化,“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下图为江苏省城镇化发展示意图。
(1)2020年,江苏省处于城镇化发展_____阶段,推测今后几年江苏省城镇化的表现。(8分)
(2)据图说明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4分)
(3)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有哪些特点?(6分)
(4)江苏省五条城镇聚合轴是沿________分布的。(2分)
(5)说明江苏省“三圈五轴”城镇化格局的意义。(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