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3 人口容量 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3 人口容量 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人口容量
学习目标:
1.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说出二者之间的区别。重点
2.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各国须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重难点
探究点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材料一: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材料二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到乾隆年间,人口增加到3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假设各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装的水代表资源环境承载力,那么该图揭示了什么道理?
(2)在我国西部地区,短桶板代表什么资源?为什么?
(3)中国人若以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4)日本的资源严重匮乏,但日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为什么?
(5) 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探究二、人口合理容量
材料一 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为16亿左右。
材料二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如何理解两则材料中“16亿”与“7亿”的区别?
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合理容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的大小关系如何?
(3)材料二说明,为满足人类更高级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是如何变化的?因此,为了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我们应如何做?
课堂练习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下列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2、 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4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3—5题。
3、以上材料表明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A.临界性质 B.警戒性 C.相对性 D.有限性
4、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5、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永远不变的
C.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D.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每一个承载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外来干扰超过此极限时,生态系统就会被损害、破坏乃至瓦解。无论是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还是城市区域、流域等都存在环境承载力的问题。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某些部分甚至已经透支,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  )
①土地资源  ②交通  ③科技  ④水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新加坡地狭人稠,以下属于对其环境人口容量提高有利的因素是(  )
①资源 ②科技发展水平 ③对外开放程度 ④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8~9题。
8.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9.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江苏——气候资源
C.黑龙江——土地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必然得出不同的估计结果。据此回答10~11题。
10.关于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乐观者认为(  )
A.现今世界人口已超过了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B.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C.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可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
D.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全球人口不能再增长
11.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历史阶段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
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12.读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表,回答下列问题。
海拔(m) <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人口数量(万)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人口比重(%) 64.8 17.2 7.7 8.9 1.4
面积(万平方千米) 144.5 97.2 162.5 39.9 315.9
面积比重(%) 15.0 10.2 16.9 25.0 32.9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507.6 199.9 53.2 41.8 5.0
(1)根据表格内容,归纳我国人口垂直分布规律。
(2)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