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之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课件 教案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之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课件 教案 素材

资源简介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齐桓公称霸的历史。掌握战国七雄的名称及相应的地理位置,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等重要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认识分析诸侯争霸的双重作用。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
【学习难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商鞅变法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导入新课:
师:分封制的实行对西周产生的积极影响?
生: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师:简单分析分封制给周天子统治造成的不利影响?
生:分封的诸侯成为独立王国,拥有政治、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和军事等大权。随着势力的壮大,一些诸侯王不再服从周天子命令,为了抢占地盘,相互间征战不已,形成春秋争霸局面。
师: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混战的时期,春秋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各路诸侯为称霸争雄,纷纷改革、变法。这节课就让我们的思绪重新回到那群雄并起、战火纷飞的年代。
讲述新课:
(一)东周概况
师:什么事件标志着历史进入了东周时期?(包括时间、人物、事件)
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国都至洛邑标志着历史进入了东周时期。
师:东周包括哪两个时期?
生:春秋和战国时期。
师:这两个时期为什么要叫春秋和战国呢,它们的起讫时间又是何时?请同学们默读阅读卡找出答案。
生:
春秋:因孔子修订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的时间跨度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5世(770BC—476BC)。
战国:因诸侯国连年征战而得名。它的时间跨度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475BC—221BC)。
(二)春秋五霸
师: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有关春秋的历史。
师:大家知道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生: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师:请同学们在上图红框内填出“春秋五霸”的名称。
生:略
师:在众多诸侯中,最先称霸的是谁?
生:齐桓公
师: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成为霸主,请同学们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书本从齐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齐桓公的个人因素等方面,简要分析齐桓公为什么会称霸?
生:
1、地理位置——中原东部,封锁较少
师:齐国处于中原东面,较少遭到各诸侯国的包围封锁。
2、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师:再出示春秋形势图,请学生分析齐恒公争霸的地理因素。
生:自然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在今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有称霸的物质基础。)(南有泰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地方二千里”,发展多种经济有着广阔的天地多,齐国地处沿海,为发展工商业提供了海上交通贸易之便。)
3、善于用人——不计前嫌,重用管仲
师:你知道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吗?请同学们看到书本P14资料1.
生:看书
师:书中的这幅图描摹自山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武氏祠汉代画像石的拓片。原图表现的是齐鲁“长勺会盟”时的情景。图中,左边跪坐者为齐桓公;右边躬身而立者是管仲。
师:看了故事和图之后你认为齐桓公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生:不计前嫌,善于用人的人。(他胸襟宽广,任用贤能,这样聚集了优秀的治国人才。)
师:因此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
4、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师:正是齐桓公不计前嫌,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命虽为仇敌但却富有才干和谋略的管仲为相,管仲才能施展才华、鞠躬尽瘁,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在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后,管仲采取了以下一些改革,这些改革是哪些方面的改革?
(1)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军事)
(2)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政治)
(3)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经济)
(4)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经济)
师:这些改革的成果如何?
生: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为其称霸奠定了基础。
5、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师:在称霸的过程中,齐桓公还运用了什么高明的手段?
生: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师:什么是尊王攘夷?
生: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民族,捍卫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齐桓公还和中原诸国组成联军,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师:这一旗号对他称霸有什么作用?
生:尊王攘夷,使他深得民心。
师:民心所向,当然是所向披靡。
师:齐桓公称霸的条件是成熟了,但这并不代表着他就是名正言顺的霸主了,那么什么事件标志着齐桓公正式成为当之无愧的霸主?
生:葵丘会盟
师:我们来了解一下葵丘会盟的事件?
师: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许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并送来了祭肉,赋予齐桓公朝见天子不再行跪拜之礼的特权,等于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会上各国共同签订盟约,加强各诸侯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维护宗法统治秩序。齐桓公的霸业至此达到了顶峰。
师:继齐桓公称霸之后,陆续又出现了几位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师:霸主是否取代了天子,获取了全国的最高统治权?
生:没有,天子仍是天下共主,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霸主未能统一全国而成为最高统治者。
师:诸侯争霸可能会对历史演变产生哪些影响?
生:
(破坏性)一方面,诸侯争霸破坏分封制,导致礼崩乐坏,原有的等级制度混乱,而且征战活动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建设性)另一方面,为了争霸需要,一些诸侯国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延揽人才,实行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师:有人说“春秋五义战”,你是如看待春秋争霸这一历史现象的?
生:
弊:春秋争霸战争是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及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而进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利:但争霸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1、要争霸就要改革,齐桓公等进行了改革,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3、争霸过程中,各民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三)战国七雄
承转:春秋时期,无数次的战争,使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些弱小的国家要么灭亡,要么成为大国的附庸,国家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形成了七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历史上称这七个国家为什么?
生:战国七雄
师: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雄?
生:齐楚秦燕赵魏韩(经过“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事件)
师: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图。
PPT(春秋时期,无数次的战争,使一些弱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国家要么灭亡,要么成为大国的附庸,国家的数量大大减少。战国初年,晋国王权旁落,国政被各家贵族掌握,最终韩、赵、魏三家贵族瓜分了晋国,晋国一分为三,史称“三家分晋”。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的,史称“田氏代齐”。 韩、赵、魏与原有的齐、楚、秦、燕等强国并称“战国七雄”。)
师:为了记忆的方便,有这样的一句顺口溜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帮助我们牢记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这句顺口溜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战国七雄的位置相当于今天的哪些地区?
生:齐:今山东东北部;
楚:长江流域;
秦:西边关中地区;
燕:华北、东北;
赵:今河北;
魏:河南;
韩:今陕西一带。
师: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进行的征战活动在意图上有何不同?
生:春秋五霸以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为目的,战国七雄以吞灭他国、兼并他国土地为目的。
师:战国时期社会形势会是怎样的呢?
生: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的战争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战争规模更大,持续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更长,也更为残酷,对社会经济发展破坏性更大,影响更广泛。(从青铜剑的锋利、兵车的发达和铁胄zhou4的坚实中感受到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而兵器的多样及先进是战争双方竞争的结果,由此可见当时战争的激烈、残酷以及军事力量对诸侯国存亡的重要性。)
师:如果你是当时的某个诸侯,面对激烈残酷的兼并战争形势,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
生:通过变法富国强兵,吞并别国或避免被别国吞并。
师:各国变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生产力进步
师:在春秋以前人们使用的是什么制作的生产工具?
生:木制、石制、骨制等工具。
师:左图是出土与我国5、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6千年前河姆渡时期的生产工具——骨耜,它一般用木制、石制、骨制等工具制成。右图是春秋时期出土的生产工具。大家猜一猜它是用什么制成的?
生:铁。
师:有谁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吗?
生:翻土、耕地……
师:假设你是当时的农民,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
生:铁农具。因为铁农具尖锐、便于翻土;种类增多,适宜各种条件的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师:春秋时期除了出现铁农具之外,还运用了什么技术?
生:牛耕
师:大家觉得牛力与人力相比哪一个效率更高?
生:牛力。(畜chu4力)
师: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有什么意义?
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促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师:由于铁农具和农耕的使用,生产能力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高,大量荒地被开垦成为私田,导致旧有土地制度瓦解,与此相关的分封制难以为继;同时,新兴地主与农民大量的涌现,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要求改变旧有社会制度。另一方面,随着一些诸侯国势力的增强,诸侯征战日趋频繁,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等级社会难以为继;同时,为避免在战争中被吞并或为了吞并别国,各国纷纷采取富国强兵的举措。
师: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变法,其中最著名的是哪几起变法?
材料:表格
生:魏国的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
材料:
成效
师:在战国时期,各国先后进行改革与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一次?
生:商鞅在秦国变法
商鞅变法
师:为了使变法能够顺利进行,商鞅 “立木取信”,请同学们根据“立木取信”这个故事,说明新法得以推行并取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立木取信
商鞅变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钱。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钱。”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钱,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师:说明新法得以推行并取得成功的原因?
生:这件事情之后,人们相信商鞅说话算数。新法颁布后,大家也就会相信它必定能实行。
师:想一想,这个故事在今天是否还有意义?
生:使商鞅得以取信于民,增强了改革的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度,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商鞅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从“以史为鉴”的角度,改革会遇到各种阻力,人们难免有观望、等待和逃避等心态,只有通过“取信于民”才能显示改革者的决心,排除人们的观望情绪,推动改革的顺利实施。从公民教育的角度,商鞅的做法对于学生如何做人也有启示:做诚实守信的人,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
师:商鞅变法是在何时开始的?
生:公元前356年
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
经济:
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变法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奴隶制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增强国力。(经济上通过发展农业来实现“富国”。)
(师:商鞅变法为什么要“以农求富”?
生:
1、战国是农业大发展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济得到发展;
2、在农耕社会里,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3、农业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关键……)
军事:
③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变法作用:废除贵族特权,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军事上通过奖励军功来实现“强兵”。)
(师:“奖励军功”能否实现强兵目的?
生:奖励军功与禁止私斗相结合,既提高了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气,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又稳定了社会秩序。为适应奖励军功的需要,商鞅对旧有爵制进行了改革,设置了二十等爵制,规定有军功的人可以按照军功爵位的等级享受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军功成为秦人政治权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奖励军功,秦人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秦军战斗力极大增强。战场立功也成为许多秦人改变自身命运、实现个人抱负的理想途径,具有一定公平、公正性。)
政治:
④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变法作用:加强中央的管理,削弱了豪 ( http: / / www.21cnjy.com )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政治上通过废分封、行县制,加强“政治控制力”来增加国家实力。)
师:商鞅变法与其他各国变法相比,有什么特点?
生:更加全面、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
师:商鞅变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生:使秦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师: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生:(1)坚持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依法治国;
(2)变法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3)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应时而变,才能不被历史淘汰;
(4)商鞅改革态度坚决,获得人民的信任;商鞅的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师:结合现实情况,谈谈商鞅变法对正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当代中国有什么借鉴意义?
生:
1、坚持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依法治国;
2、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使社会进步和发展;
3、改革,使国富民强;
4、固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巩固新课:
课堂小结:
(1)春秋以来,王室衰微,诸侯做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周王朝虽然在名义上还被诸侯尊为“天下共主”,但却已失去了号令天下的实力和威权。号令天下的威权实际上掌握在先后涌现出来的大国霸主手中,“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原先的分封制、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瓦解,诸侯争霸成为春秋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征。
(2)春秋到战国最剧烈的变化是国家数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和疆域的变化。春秋初年有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年仅存二十几个,其中力量最强的是战国七雄。至战国末年,秦国终于一统天下。战国既是一个战争频繁的时期,同是也是一个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和各族人民的融合,也为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
国王
措施
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李悝变法,发展经济,改革军事
魏文侯

国力一度强盛
吴起变法,加强中央集权
楚悼王

取得一定成效
申不害改革
韩昭侯

军力强大
学习胡服骑射
武灵王

成为较强大的国家
邹忌改革
齐威王

国家强盛
乐毅改革
燕昭王

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
秦孝公
秦(共26张PPT)
分封制的实行对西周产生的积极影响?
简单分析分封制给周天子统治造成的不利影响?
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分封的诸侯成为独立王国,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随着势力的壮大,一些诸侯王不再服从周天子命令,为了抢占地盘,相互间征战不已,形成春秋争霸局面。
东周(春秋和战国)
前770 前256 前221
前475
春秋
战国
东周与春秋战国
770BC,周平王东迁国都至洛邑,标志着东周开始。
因孔子修订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它的时间跨度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770BC—476BC)。
因诸侯国连年征战而得名。
它的时间跨度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475BC—221BC)。
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在上图红框内填出“春秋五霸”的名称。
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不计前嫌,重用管仲
从齐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齐桓公的个人因素等方面,简要分析齐桓公为什么会称霸?
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
善于用人
雄厚实力
高明手段
中原东面,封锁较少

中原东面,封锁较少。

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你认为齐桓公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他胸襟宽广,任用贤能,这样聚集了优秀的治国人才。
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
1、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
2、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
3、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
4、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军事改革
改革使齐国富强起来
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民族,捍卫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齐桓公还和中原诸国组成联军,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葵丘会盟碑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许多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并送来了祭肉,赋予齐桓公朝见天子不再行跪拜之礼的特权,等于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会上各国共同签订盟约,加强各诸侯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维护宗法统治秩序。齐桓公的霸业至此达到了顶峰。
越王勾践
没有,天子仍是天下共主,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霸主未能统一全国而成为最高统治者。
霸主是否取代了天子,获取了全国的最高统治权?
一方面,诸侯争霸破坏分封制,导致礼崩乐坏,原有的等级制度混乱,而且征战活动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诸侯争霸可能会对历史演变产生哪些影响?
另一方面,为了争霸需要,一些诸侯国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延揽人才,实行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破坏性)
(建设性)
有人说“春秋无义战”,你是如看待春秋争霸这一历史现象的?
春秋争霸战争是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及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而进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弊:
利:
但争霸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1、要争霸就要改革,齐桓公等进行了改革,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3、争霸过程中,各民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三 家 分 晋

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战国七雄的位置相当于今天的哪些地区?
齐:今山东东北部; 楚:长江流域;
秦:西边关中地区; 燕:华北、东北;
赵:今河北; 魏:河南;
韩:今陕西一带。
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进行的征战活动在意图上有何不同?
春秋五霸以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为目的,战国七雄以吞灭他国、兼并他国土地为目的。
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的战争相比,有什么不同?
战争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也更为残酷,对社会经济发展破坏性更大,影响更广泛。
如果你是当时的某个诸侯,面对激烈残酷的兼并战争形势,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
通过变法富国强兵,吞并别国或避免被别国吞并。
旧石器
新石器
骨器
春秋时期以前,人们使用什么生产工具?
春秋时期铁犁头
牛耕示意图
假设你是当时的农民,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
春秋时期除了出现铁农具之外,还运用了什么技术?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有什么意义?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促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骨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
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
秦孝公

国家强盛
乐毅改革
燕昭王

成为较强大的国家
邹忌改革
齐威王

取得一定成效
申不害改革
韩昭侯

军力强大
学习胡服骑射
武灵王

国力一度强盛
吴起变法,加强中央集权
楚悼王

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李悝变法,发展经济,改革军事
魏文侯

成效
措施
国王
国家
想一想,这个故事在今天是否还有意义?
使商鞅得以取信于民,增强了改革的信度,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钱。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钱。”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钱,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启示
改革会遇到各种阻力,人们难免有观望、等待和逃避等心态,只有通过“取信于民”才能显示改革者的决心,排除人们的观望情绪,推动改革的顺利实施。
做诚实守信的人,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
从“以史为鉴”的角度
从公民教育的角度
领域 变法内容 变法作用
经济
军事
政治
商鞅变法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
奖励军功,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建立县制,原有村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派官吏管理
影响: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从根本上改变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增强国力。
——公元前356年
更加全面、彻底的
地主阶级的改革
废除贵族特权,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加强中央的管理,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富国
强兵
增强国力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变法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2)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应时而变,才能不被历史淘汰;
(3)商鞅改革态度坚决,获得人民的信任;商鞅的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管仲改革
结合现实情况,谈谈商鞅变法对正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当代中国有什么借鉴意义?
2、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使社会进步和发展;
3、改革,使国富民强;
4、固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坚持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依法治国;
(1)春秋以来,王室衰微,诸侯做大,周王朝虽然在名义上还被诸侯尊为“天下共主”,但却已失去了号令天下的实力和威权。号令天下的威权实际上掌握在先后涌现出来的大国霸主手中,“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原先的分封制、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瓦解,诸侯争霸成为春秋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征。
(2)春秋到战国最剧烈的变化是国家数量和疆域的变化。春秋初年有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年仅存二十几个,其中力量最强的是战国七雄。至战国末年,秦国终于一统天下。战国既是一个战争频繁的时期,同是也是一个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和各族人民的融合,也为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共3张PPT)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类似图片可点击
  “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春秋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怎样?
——摘自《三字经》
“五霸强”指哪五霸?谁先称霸?
“七雄出”指哪“七雄”?
以上描述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
资 料
  为了取信于民,在颁布新法前,商鞅在都城市场南门立了一根3丈长的木杆,并宣布:谁能够把木杆搬到北门,就赏十锭金子。百姓开始觉得奇怪,没有人尝试。商鞅又把赏钱提到五十锭金子。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木杆搬到了北门,商鞅如数发赏。从此,人们开始相信商鞅说话算数。新法颁布后,大家也相信它定能实行。
  想一想,这个故事在今天是否还有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