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外科护理》(协和医大版·2021)同步教学教案:第九章 肿瘤患者的护理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外科护理》(协和医大版·2021)同步教学教案:第九章 肿瘤患者的护理教案

资源简介

教 案
系部:
教研室 课程名称 外科护理 学时
层次、专业 授课方式 多媒体
授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章节 第九章 肿瘤患者的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肿瘤病人围术期护理和三级预防措施。 2.熟悉肿瘤病人身体状况、治疗要点。 3.了解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分类和分期。 4.学会按照护理程序对肿瘤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5.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 第九章 肿瘤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肿瘤概述 第二节 肿瘤患者的一般及特殊护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肿瘤病人围术期护理和三级预防措施。 难点:肿瘤病人围术期护理。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案例导入、启发讨论式、情境教学
使用教具 多媒体
基本教材 参考书目 基本教材:《外科护理》狄树亭等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外科学》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护理学》郭书芹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课后作业 1.记忆本章重点内容. 2.完成本章课后护资体验。
教学内容
情景导入 患者王女士,46岁,主因发现右侧乳房肿块3天,来医院就诊。入院时查体: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个栗子大小的肿块,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初步诊断:右侧乳房癌 工作任务 1.请给王女士做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 2.请给王女士列出需要进一步检查的项目。 3.请给王女士做做健康指导。 第一节 肿瘤概述 【概述】 1.肿瘤的分类 根据肿瘤细胞形态的特征和对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危害程度,可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以及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交界性肿瘤。 2.病因 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其发生是由多种外界的致癌因素和内在的促癌因素长期相互作用所引起。 (1)外源性因素 1)物理因素 2)化学因素 3)生物因素 4)慢性刺激与炎症 5) 不良生活方式 (2)内源性因素 1)内分泌因素 2)免疫因素 3)遗传因素 4)社会、心理因素 3.病理生理 (1)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可分为癌前期、原位癌和浸润癌三个阶段。 (2)分期 1)病理分期:恶性肿瘤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级,以表示肿瘤的恶性程度。通常将恶性肿瘤分为Ⅰ、Ⅱ、Ⅲ级,或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或未分化)三级。 2)TNM分期:国际抗癌协会(UICC)提出了TNM分期法。 3)临床分期:恶性肿瘤分为早、中、晚三期。 (3)转移 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转移方式有四种。 1)直接浸润 2)血行转移 3)淋巴转移 4)种植性转移 【身体状况】 1.局部表现 (1)肿块:最常见。良性肿瘤增长较慢,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可活动。恶性肿瘤增长较快,表面凹凸不平,与基底组织粘连而不易推动,境界不清楚。 (2)疼痛:随着肿瘤生长,破溃或感染等使末梢神经或神经干受到刺激或压迫,出现刺痛、跳痛、隐痛、烧灼痛或放射痛,空腔器官可因梗阻而引起绞痛,尤以夜间疼痛更明显。 (3)溃疡:为恶性肿瘤表面组织坏死所形成。边缘隆起,基底凹凸不平,有较多坏死组织,分泌物常呈血性并有恶臭气味。 (4)出血:由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破溃或侵犯血管使之破裂而引起。上消化道肿瘤可有呕血或黑便;下消化道肿瘤可有血便或黏液血便;肺癌可有血痰或咯血;肝癌破裂可致腹腔内出血;泌尿道肿瘤可见血尿;子宫颈癌可有血性白带或阴道出血。 (5)梗阻:空腔内脏器官如呼吸道、胃肠道、胆道或泌尿道以及邻近器官的肿瘤,随着生长可影响其通畅性,引起呼吸困难、腹胀、呕吐、黄疸或尿潴留等。 (6)其他:如肺癌可引起胸水,胃癌和肝癌可引起腹水,骨肿瘤可引起病理性骨折等。 2.全身改变 恶性肿瘤的早期及良性肿瘤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恶性肿瘤中晚期病人常出现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发热、贫血等,晚期肿瘤全身衰竭可表现为恶病质。 【诊断检查】 1.实验室检查 2. 影像学检查 3.内窥镜检查 4.病理检查 【治疗要点】 1.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3.化学治疗 简称化疗 4.生物治疗 5.内分泌治疗 6.中医治疗 第二节 肿瘤患者的一般及特殊护理 【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局部表现:评估局部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部位、大小、形状、质地、边界及活动度;有无坏死、溃疡、出血及梗阻等继发症状;评估有无疼痛及其性质、范围与程度等;评估全身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 (2)全身表现:评估有无消瘦、乏力、体重下降、低热、贫血、精神萎靡、低蛋白血症、浮肿,甚至全身衰竭等恶病质表现。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二)治疗要点 良性肿瘤应完整手术切除;临界性肿瘤必须彻底手术切除;恶性肿瘤主张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治疗、放射线治疗(放疗)、化学药物治疗(化疗)、中医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内分泌治疗等。临床一般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术后评估 了解麻醉及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补液情况。评估术后病人生命体征、切口情况、有无术后不适。如有引流,了解引流管的情况等。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焦虑、恐惧 与担忧肿瘤预后和手术治疗、家庭社会地位及经济状况有关。 2.疼痛 与肿瘤生长、压迫组织及手术和放疗、化疗损伤有关。 3.自我形象紊乱 与肿瘤致生活方式及角色改变,手术引起器官缺失或残缺、功能障碍及放疗、化疗引起的脱发等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出血、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等;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手术并发症等。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疗法及术前护理 1.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2.心理护理 3.加强营养 4.疼痛护理 5.化学疗法(化疗)的护理 6.放射治疗的护理 7.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1.体位 2.饮食 3.病情观察 4.并发症 5.功能锻炼 6.心理护理 (三)健康教育 1.功能锻炼 2.加强随访 3.加强肿瘤三级预防的宣教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