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案系部:教研室 课程名称 外科护理 学时层次、专业 授课方式 多媒体授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授课章节 第二章 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教学目标 1.掌握休克的概念、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2.熟悉休克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 3.了解休克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 4.学会按照护理程序对休克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5.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休克概述 第二节 临床常见外科休克 一、失血性休克 二、感染性休克 第三节 临床常见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休克的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难点:休克的治疗原则、护理措施。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案例导入、启发讨论式、情境教学使用教具 多媒体基本教材 参考书目 基本教材:《外科护理》狄树亭等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外科学》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护理学》郭书芹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课后作业 1.记忆本章重点内容. 2.完成本章课后护资体验。教学内容情景导入 患者小王,男性,20岁,主因1小时前不慎被汽车撞到左上腹,患者面色苍白、头晕、烦躁不安,自觉左上腹疼痛,迅速被同伴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初步诊断:外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 工作任务 1.请给小王采取紧急护理措施。 2.请给小王做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 3.请给小王做好病情监测。 第一节 休克概述 一、休克的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 2.感染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 4.神经源性休克 5.过敏性休克 二、病理生理 1.微循环变化 (1)微循环收缩期 (2)微循环扩张期 (3)微循环衰竭期 2.代谢改变 (1)代谢性酸中毒 (2)能量代谢障碍 3.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 四、辅助检查 1.外周血检查 2.动脉血气分析 3.血电解质测定 5.中心静脉压(CVP) 6.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五、治疗要点 1. 急救措施 2. 补充血容量(扩容) 3. 控制原发病 4.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5.纠正酸中毒 6.抗凝治疗 7.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的应用 第二节 临床常见外科休克 一、失血性休克 (一)病因 失血性休克多见于大血管破裂、肝脾破裂、消化道溃疡出血、宫外孕出血,以及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当出血量超过机体总血容量的20%时,即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二)临床表现(见概述) (三)治疗要点 1.补充血容量 2.止血 二、感染性休克 (一)病因 常继发于以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感染为主的疾病,如胆道化脓性感染、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感染等。 (二)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有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和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改变。前者为冷休克,后者为暖休克。冷休克特点是低心排血量,高外周血管阻力,病人表现为体温突然降低,躁动不安、淡漠或嗜睡;面色苍白、发绀、花斑样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降低,脉压差<30mmHg;尿量骤减<25ml/h。暖休克较少见,常出现于革兰染色阳性菌感染引起的休克早期, 特点是高心排血量,低外周血管阻力,病人表现为神志清醒,疲乏;面色潮红、手足温暖;血压下降、脉率慢。 (三)治疗要点 1.补充血管容量 2.控制感染 3.纠正酸中毒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5.应用皮质激素 第三节 临床常见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休克的临床特点 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休克代偿期) (休克失代偿期) (休克失代偿期) 神志 清楚、烦躁 淡漠,迟钝 模糊、昏迷 血压 正常,脉压<2OmmHg 血压下降 血压测不出 脉搏 <100/min 100~120/min >120 /min 呼吸 稍快 深快 浅快,潮式 皮肤粘膜 苍白 发绀 瘀点、瘀斑 尿量 正常或减少 <30ml/h <20ml/h或无尿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5.治疗要点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不足 与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障碍有关。 3.气体交换受损 与微循环障碍、缺氧和呼吸型态改变有关。 4.体温异常 与感染、组织灌注不良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力降低、侵入性治疗有关。 6.有受伤的危险 与烦躁不安、意识不清等有关。 【护理措施】 1.休克的监测 2.一般护理 (1)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吸氧 (4)体温护理 (5)预防意外损伤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记录出入量 3.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5. 预防感染 6.心理护理 7.健康教育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