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案系部:教研室 课程名称 外科护理 学时层次、专业 授课方式 多媒体授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授课章节 第十二章 乳房疾病患者的护理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乳房疾病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2.熟悉常见乳房疾病的治疗要点、护理诊断。 3.了解常见乳房疾病的病因、病理。 4.学会按照护理程序对常见乳房疾病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5.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 第一节 急性乳房炎患者的护理 第二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的护理 第三节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一、乳房纤维腺瘤病人的护理 二、乳管内乳头状瘤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常见乳房疾病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难点:乳腺癌病人的护理措施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案例导入、启发讨论式、情境教学使用教具 多媒体基本教材 参考书目 基本教材:《外科护理》狄树亭等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外科学》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护理学》郭书芹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课后作业 1.记忆本章重点内容. 2.完成本章课后护资体验。教学内容第一节 急性乳房炎患者的护理 情景导入 患者小张,女性,25岁,主因产后3周出现右乳房肿痛伴有寒颤高热2天来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右乳房发红、肿胀,局部皮温较高,可触及一压痛性肿块,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有触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2×109个/L,中性粒细胞87%。 工作任务 1.为小张病人做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 2.为小张病人实施护理措施。 【概述】 急性乳房炎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乳汁瘀积 2.细菌入侵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病人是否处于哺乳期,为经产妇还是初产妇;评估病人有无乳头发育不良、皲裂或破损,有无乳汁淤积,哺乳习惯等。 2.身心状况 (1)局部表现:初期主要有乳房胀痛、皮温高、压痛,乳房某一部位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病情进一步加重后形成脓肿。 (2)全身表现:病人常伴有寒战、高热、头痛、无力、脉快等全身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诊断性穿刺:脓液应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5.治疗要点 (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 与乳房炎症、肿胀、乳汁淤积有关。 2.体温过高 与细菌或细菌内毒素入血、乳房炎症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手术切开引流或脓肿破溃有关。 4.焦虑 与担心婴儿喂养及乳房形态改变有关。 5.知识缺乏 与缺乏哺乳卫生,预防乳房炎的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营养支持 (2)患乳制动 2.病情观察 3.切开引流护理 4.用药护理 5.心理护理 6.健康教育 (1)妊娠后期保健 (2)哺乳期保健 第二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病人的年龄、月经史,乳房胀痛与月经周期变化是否有关,有无乳头异常溢液等病史。 2.身体状况 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和肿块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与月经周期有关,有无乳头异常溢液等。 (1)症状:乳房疼痛为胀痛或刺痛,具有周期性,常发生于月经前期,月经后减轻,严重者整个月经周期都疼痛。 (2)体征:一侧或两侧乳房内可触及局限于乳房一部分或分散于整个乳房的肿块,呈圆形结节或片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与周围乳腺组织界限不清。 3.心理-社会状况 多数病人因担心肿块恶变而焦虑、紧张。了解家属及亲人的支持及经济状况。 4.辅助检查 乳原伸靶X线摄片、超离检查、红外线热成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5.治疗要点 可用中药或中成药调理对症治疗。嘱病人每隔2~3个月到医院复查。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焦虑 与担心疾病癌变等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用药护理 3.定期复查 第三节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一、乳房纤维腺瘤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病人的年龄、月经史,发现肿块时间、增长情况,有无乳房胀痛、与月经周期变化是否有关。 2.身体状况 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 (1)症状:多为偶然发现乳房无痛性肿块,增长缓慢。 (2)体征:多数病人可在乳房外上象限触及单发圆形或卵圆形肿块,无痛、质地坚韧、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易于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同乳腺囊性增生病 5.治疗要点 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切除病变组织常规病理检查。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焦虑 担心乳房肿块为恶性组织。 2.知识缺之 缺乏乳房纤维腺瘤诊治的相关知治。 【护理措施】 1.进行知识宣传。 2.暂时不手术者,密切观察乳房肿块变化。 3.行手术治疗后,做好伤口的护理。 二、乳管内乳头状瘤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病人的年龄、月经史、生育史,有无与月经周期变化有关的伴随症状。 2.身体状况 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 (1)症状:常因乳头溢液污染内衣而引起注意,溢液可为血性、暗棕色或黄色液体。 (2)体征:肿块常不易触及。 3.心理-社会状况 因乳头血性溢液而担忧疾病性质及预后,病人多有焦虑、紧张。了解家属及亲人的支持及经济状况。 4.辅助检查 乳腺导管造影;也可行乳管内镜检查。 5.治疗要点 本病有恶变可能,治疗以手术为主。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焦虑 与乳头溢液、缺乏乳管内乳头状瘤诊治的相关知识等有关。 【护理措施】 1.为病人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 2.告知病人乳头溢液的病因、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3.术后做好伤口护理。 4.嘱病人定期回院复查。 第四节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 【概述】 1.病因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内分泌因素 (2)月经及生育史 (3)遗传因素 (4)饮食和肥胖 (5)癌前病变 (6)其他因素 2.病理 (1)病理类型:非浸润癌;早期浸润癌;浸润性非特殊癌;浸润性特殊癌。 (2)转移途径: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循环转移。 3.临床分期:目前常采用国际抗癌协会提出的TNM(T:肿瘤,N:淋巴结,M:远处转移)分类法。 【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了解病人的年龄、月经初潮、闭经时间、饮食习惯;家族中有无同类病人;既往身体状况,有无乳房良性病变等。 2.身体状况 (1)乳房肿块:包块最常见于乳房外上象限,特点为单发、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生长快。 (2)乳房外形改变: ①乳头上举或内陷;②酒窝征;③“橘皮样”改变。 (3)乳头溢液 (4)局部晚期表现: ①癌块侵及胸筋膜、胸肌使癌块固定;②癌灶周围转移形成小结节,围绕原发病灶,称为卫星结节;③癌灶侵及皮肤形成癌性溃疡,易出血,分泌物常恶臭;④癌灶浸润到背部及对侧胸部,可紧缩胸壁,限制呼吸运动,称为铠甲胸。 (5)淋巴转移 (6)血循环转移 (7)特殊类型乳腺癌:主要有炎性乳癌和乳头湿疹样癌。 3.心理-社会状况 4.辅助检查 (1)近红外线乳腺透视:常用于普查。 (2)钼靶X线摄影:可检出较小病灶和微小钙化灶,年龄较大妇女诊断正确率可达90%以上。 (3)乳腺导管造影:可明确乳管内病灶的部位、大小和数目。 (4)B型超声波:是40岁以下妇女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5)病理学检查:包括乳头溢液涂片检查、针吸细胞学检查、病理切片检查等。 (二)治疗要点 1.手术治疗 (1)乳癌根治术 (2)乳癌改良根治术 (3)乳癌扩大根治术 (4)单纯乳房切除术 (5)保留乳房的乳癌根治术 2.化学药物治疗 3.放射治疗 4.内分泌疗法 (三)术后评估 了解麻醉及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补液情况。评估术后病人生命体征、切口情况、有无术后不适。了解引流管的情况等。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焦虑 与担心手术造成身体外观改变和预后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 与手术前担心乳房缺失、术后乳房切除影响自我形象与婚姻质量有关。 3.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留置引流管、患侧上肢淋巴引流不畅、头静脉被结扎、腋静脉栓塞或感染有关。 4.知识缺乏 缺乏乳房自查知识和有关术后患侧功能锻炼的知识。 5.潜在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上肢水肿。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疗法及术前护理 1.加强营养支持。 2.遵医嘱协助病人进行重要脏器功能检查。 3.妊娠期和哺乳期发生乳癌的病人,应立即终止妊娠和哺乳。 4.心理护理。 5.皮肤准备。 (二)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生命体征检测 (2)患侧上肢末梢血循环监测。 (3)引流观察。 (4)放化疗反应观察。 3.伤口护理。 4.术后并发症护理 (1)皮下积液。 (2)患侧上肢水肿。 (3)皮瓣坏死 5.指导患肢功能锻炼。 (三)健康教育 1.普及妇女乳房自查知识和方法。 2.术后出院健康指导。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